重生之开创盛世大明

吕氏

    “大孙从小就是个孝顺的”一旁的马皇后也是笑着说道。

    “比你爹强”朱元璋盖棺定论,突然话锋一转:

    “老十二又受罚了?”

    老爷子口中的老十二,就是湘王朱柏,整日挨罚的倒霉蛋儿。

    朱雄英噗呲一笑:

    “十二叔今儿个站了两个时辰,李先生还动手了”

    朱元璋的呼吸粗重了几分,脸也吧唧掉到了地上,声音却带着浓浓的无奈:

    “这老匹夫,怎么又打老子儿子,咱生儿子就是为了让他揍?”

    突然,朱雄英心中猛的一凌:

    听老爷子这意思,显然是早已知道了朱柏挨罚的事儿....

    但散学时李希颜走东华门直接出了宫,跟老爷子的路线根本碰不上。

    再者,打罚皇子也不至于没心没肺的满世界宣扬...

    又不露脸!

    而几位小王爷更是一溜烟回了各自母妃的宫,跟当时在前殿的老爷子更是碰不上了。

    至于太监就更不可能了...

    为了防止宦官乱政,读书的时候,太监根本上不到近前。

    而整个屋里,除了先生和学生,朱雄英再也看不到别的人。

    想到这,朱雄英敬畏的看了眼云淡风轻的朱元璋。

    老爷子一定还有别的人马监控整个皇宫,乃至京城,甚至整个天下。

    手段真是鬼神莫测。

    朱元璋正在生闷气,而另一边的朱标倒是十分快乐。

    春和宫。

    吕氏夹了一筷子鱼肉放进朱标的碗里。

    “吃鱼呀,吃的就是一个鲜字...”

    “这肺鱼,还是父亲的学生回乡省亲时,自江阴带回的...”

    “沿途走的水路,每隔两个时辰,就要换一次江水,半个时辰前,这鱼还是活的”

    “妾又加了人参、莲子、当归、红枣、枸杞,最是补身。”

    说完后她又展颜一笑:

    “这鱼汤虽是暖身,可这肺鱼却是寒性,当今正值盛夏,润燥养神,也是极好的...”

    “殿下整日劳思国事,耗心费神,身子那是千万马虎不得”

    肺鱼便是河豚,长江独有的特产,江淮流域最是常见,最出名的便是江阴和扬中的河豚,品质堪称上佳。每年溯洄自江河与大海,运动量大,自然就好吃。

    除了肌肉,浑身都有剧毒。

    自古以来,死在河豚上的人,数不胜数。

    不过华夏民族自古就是好吃的民族,付出数不清的人命后,哪有毒哪能吃,研究的明明白白的。

    “你有心了”朱标也没抬头,但是眼中浮现出一丝暖意。

    吕氏,对他政治上的帮助,并不大。

    老太太不太看得上吕氏,他心里也是门儿清...

    后宫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老太太,老太太乐意放权,自然恩威日重,而马皇后不愿意放权,那你就老老实实做你的泥胎菩萨。

    很多事...连老爷子说的都不算...

    所以她虽然和已故的常氏都称太子妃,可在宫里的权利和常氏在时,完全不同而喻。

    正在这时,吕氏又说话了:

    “允炆老是念叨着想大哥,这几日不见,妾也怪想雄英的,殿下不妨跟母后请示下,不如就把雄英接到春和宫吧,母后忙碌了大半辈子,妾实在不忍心她再操劳”

    看着朱标不吭声,她又措了下词:

    “雄英在春和宫,妾也可以帮皇后分担些,再一个他们哥俩也有个照应,不然将来允炆封了藩,一个爹生的孩子,怕是也生分了...”

    朱标莞尔一笑,又摇了摇头:

    “你这孝心倒是可嘉,孤平日里忙,整天脚不沾地,你倒是可以往坤宁宫多走动,替孤尽了孝心,也算你大功一件...“

    ”不过雄英的事儿,要说你去说,孤不去讨那个骂,那小子现在成了老两口的眼珠子...”

    “前些日子落水,把父皇母后吓得够呛,老爷子半天看不见大孙子就要骂娘,你没看最近往后宫跑的都勤了吗”

    “呼”朱标喝了口鱼汤,舒服的靠在椅背上,伸展了下手臂,接着又说道:

    “况且雄英自小就是个顽劣的性子,后宫除了听母后的话,有时就连孤的吩咐都阳奉阴违,你有信心管的住他?”

    吕氏是个识趣的。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傻子,她知道,再说下去只怕适得其反,空白引了厌恶反而不美。

    所以她不动声色的叉开话头,嗔笑着说道:

    ”还不都是爷给惯的,不过也不能显我这个母妃太过小气,今儿个煲的鱼还剩下不少,一会儿妾给雄英送去尝尝鲜儿...”

    朱标看了眼旁边的漏壶,摇了摇头:

    “这会儿坤宁宫多半用过膳了”

    接着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嗯...是个心意吧”

    “那殿下...”先摆上台面的,自然不是最终目的,先漫天要价的目标就是完成接下来的企图,吕氏深谙此道。

    她说道:“您什么时候跟父皇提一声儿,让允炆也上文华殿读书,有雄英照应着,总不至于让谁欺负了去...”

    “孤的儿子,谁敢欺负?”朱元璋不在的时候,朱标也是满脸的桀骜。

    紧接着,他又有些迟疑:

    允炆刚过五岁吧,现在是不是太早了点儿?”

    小孩子太小,心性不定,很难坐的住。

    注意力不集中,学业就容易跟不上。

    很容易造成先生说城门楼子,学生记成胯骨轴子。

    所以老爷子规定,皇子年满六岁才开始安排读书。

    不过朱允炆却不在此类。

    吕氏是书香门第,家学渊博,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朱允炆过了三岁生辰之后,吕氏就亲自教导他识字读书。

    虽说朱雄英大朱允炆三岁,可读的书,真不一定比朱允炆多。

    吕氏听着有门,又笑着说道:

    “跟着玩儿呗,允炆一个孩子在春和宫也怪孤单的,再者说了,允炆自小识字,又是个听话的性子,断不会惹得先生不快,丢太子的人...”

    “你呀”朱标瞥了一眼吕氏,说不上是喜是怒:

    “好好的孩子,正是玩儿的年纪,疯着玩儿就是了,非要强加管教,连一丝鲜活气儿都没...”

    ......

    晌午吃撑了,一打嗝就不住地往嗓子眼儿翻腾。

    朱雄英就绕着内花园消食儿,挺着肚子在凉荫里散步。一边像个鸭子似的溜达,嘴里还不住的嘟囔着:

    “都怪皇祖母,说什么多吃多拿长大个儿,搞得现在想睡个午觉都睡不好...”

    正嘀咕着,远远的看见吕氏带着一大帮子人往坤宁宫走来。

    从形态上看,吕氏恐怕是经过专门的训练,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淡黄色的袍服连褶儿都充满了美感。

    真的有大家气质。

    她双手叠于腹前,步伐不紧不慢,有种皇族特有的优越感。轻灵和沉稳竟能如此矛盾的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还是父亲会活着呀...”朱雄英正感慨着,吕氏已经轻飘的走到了的面前。

    “课业沉重,英哥儿怎么不趁空睡会儿呀?”

    弯腰轻轻捏了捏朱雄英的小脸,吕氏的眼睛已经弯成了一个月牙。

    “见过母妃”朱雄英退后两步。双手拱于胸前,弯下腰施礼道。

    “哎呀呀,再这样母妃可生气啦!”伸手扶起朱雄英,吕氏有些佯怒。

    她的身上有种特殊的亲和力:

    “一家子见得什么礼,你是母妃看着长大的,虽说你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可在母妃眼里,你跟允炆都是母妃的亲儿子...”

    紧接着,也不给朱雄英说话的机会,伸手摆了下,一个提着食盒的宫女就走到了身后。

    鱼汤最怕冷,不管多么好吃的鱼,凉了就十分的腥。

    所以这个食盒也是特制的,上下分为三层,最下面是一个小型的火炉,炉子上烧的是炭,上边两层被一个铁网隔开,下层是清水,最上面一层是奶白的鱼汤。另外出于防火的思虑,盒子上不但开了气孔,内衬还抹了特殊的涂料。

    一个小小的食盒,便凝结了数种技巧。

    吕氏亲手接过了食盒,放在花园的石桌上:

    “今儿个母妃炖的肺鱼,太子爷惦着你,母妃就送来些,倒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也就尝个鲜...”

    朱雄英脸上露出了苦笑:

    “实在是吃不得了,晌午就吃撑了,刚撂下筷子,说出来消消食儿,再吃非得哕出来不可...”

    怕吕氏再说出什么非吃不可的理由,他连忙盖棺定论,脸上堆着笑:

    “要不母妃就先搁那吧,等消消食再吃也不迟,总不能亏了母妃的一番心意不是...”

    “巧嘴”吕氏笑骂道:“那可得趁热哈,凉了可就不鲜了”

    想了想,紧接着又道:“母妃还要向父皇母后请安,就先不陪你玩儿了,抽空多上春和宫去,允炆老是念叨你...”

    说完,她带着一大票人浩浩荡荡的去了坤宁宫的主殿。

    “恭送母妃...”

    自从吕氏出门后,本来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朱标缓缓睁开了眼睛。

    作为储君来讲,对人也好,事儿也罢,把控都是极为敏感,不然,这个储君也轮不到他来坐

    人最难隐瞒的,就是自己,吕氏今儿个的表现虽说与常时无异,但以朱标的精明,他却看出了别的意思。

    “如不出意外,大明三代皇帝多半要落在雄英的头上,太子妃虽说身份贵重,可将来允炆这一支儿要想顺遂,多半还要看雄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