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开创盛世大明

拜佛头柱香

    李铁行了个军礼:“是,标下知道错了!”

    过了良久,李文忠有些忍不住:

    “往人家脸上吐唾沫舒坦不?”

    “舒坦呐我的公爷,咱活这么大,还没干过这么嚣张的事儿!”

    “下不为例!”

    “是!”

    ......

    等到大军检阅完毕回城的时候,朱雄英心里还一直在想:到底怎么能提高火炮和火铳的杀伤力呢?

    火炮就不说了,那玩意儿太难,是真不会!

    可火铳要是想想门路估摸着能成,毕竟现在的火铳也太粗糙了。

    老炸膛就不说了,关键外壳除了铜就是铁,放不了几铳就烫的拿不住!

    正打仗谁有功夫找水给铳降温?搞不好还得一边放铳一边往上呲尿!

    “唉,慢慢来吧,反正爷们儿小!”

    正琢磨的出神的功夫,突然听见前方有个村子的村头里头一群老少爷们正在大呼小叫的吆喝,热闹极了!

    朱元璋很纳闷,站在马镫子上手搭凉棚往前面瞅了瞅:

    “头里咋那热闹,干啥呢那是?”

    一旁的郭英拨马赶了过来,他是军中打仗的汉子,平常不读书也不写字,眼神极好,带着些不确定:

    “咱瞅着像是在杀羊!”

    “杀羊?”朱元璋有些纳闷:“这不过年不过节的,杀哪门子的羊?”

    “那咱就不知道了!”郭英说话总是带着一股子流氓腔调:“上位,咱要不去头里看看?咱瞅着村头还有几个寡妇抱着孩子喂奶呐!”

    “滚滚滚!”老爷子一脸的不耐烦:“你他娘的也四十好几的人了!没见过还是没啃过?”

    “不是,家花哪有野花香!”

    郭英正努力的往前瞅着,看见老爷子手扬的高高的,一副要揍他的样子:“上位,自家的谁乐意看,外边旁人的看着...多刺激啊!”

    接着郭英猥琐的一笑,语重心长的跟朱元璋说:

    “再说了大哥,您什么身份!”

    “眼瞅着大明的子民过的舒坦,百姓富足了,这不过节不过年也能吃上肉,您心里就不痒痒?”

    “您就算去,也是为了与民同乐,那不都是为了百姓嘛!”

    “跟旁的不搭噶!”

    “那?”果不其然,朱元璋被说动了:

    “那去看看?”

    “走着!”

    .....

    朱元璋突然扭过头:“咱说小四,你咋知道人家是寡妇?”

    “嗨!正经人谁趴村头奶孩子?”

    “你他娘的...还真他娘的有道理!”

    ......

    这会儿朱雄英看着队伍停了下来,老爷子和郭英也在旁边低声的不知道在叨咕些什么,就和李文忠讨论起来刚才军演的事儿。

    主要是李文忠在说,朱雄英在听,毕竟李文忠在战阵上算他半个师傅!

    “殿下,方才军演的那几种阵法主要是针对步兵遇上轻骑兵打法儿,可要遇上重骑就不能这么玩儿了”

    李文忠从小就被老爷子养在身边悉心教导,后来带兵从南打到北,几乎每战都有他。

    也是作为大明现在数得上的勋将,带兵的本事自然是不低的。

    李文忠沉吟了片刻:

    “大明现今的敌人,主要是在草原上”

    “而我明军主要以步卒为主,如果在草原上行军,没有阵法演变,一旦骑兵近身,后果不堪设想!”

    “爹!”也跟着旁边听的津津有味的李景隆突然插嘴道:

    “那要是攻城咋打?”

    李文忠回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没搭理李景隆,接着又扭头对着朱雄英笑笑:

    “今儿个时间太紧,阵型也只展示了寥寥几种,还有攻城,守城,野战、水战、火战等等没来得及”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着李文忠突然话锋一转:

    “臣也知道,殿下喜好兵事,兵书战策收藏颇丰!”

    又扭头瞥了眼旁边的李景隆:

    “不过想带好兵光读书也是不成的,殿下在宫中若是得了空,也可以让九江(李景隆字)多带殿下到京营转转,看看将士们的操练,如此相得益彰,殿下....”

    “对呀对呀,殿下,京营里可有不少的好马,到时候咱们进营骑马去!”李景隆还没等他爹说完话直接就插嘴道。

    李文忠一听勃然大怒:老子跟皇长孙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

    扬起马鞭正正反反给李景隆身上抽了个舒坦。

    朱雄英笑笑:老一辈人,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漫说是李景隆,连宫里的几个王爷也是见天儿的挨老爷子的打。

    李文忠抽了几鞭子,扭头对朱雄英苦笑:

    “犬子愚劣,唯忠心事上而已...”

    李文忠如此也是颇为无奈,自从前年从草原带兵班师之后,他的状况就每逢日下,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了。

    虽说也才四十多岁,可如今到了夜晚就心腹如同刀绞,最近几天更是严重到每日咳血的地步。

    眼看就要天不假年,伸腿去见爹娘了的地步,可九江这个孩子.....

    李文忠握拳捂着嘴角轻轻咳嗽一声,看了眼旁边委屈的李景隆:

    自己既是老爷子的义子又是外甥,,满朝已经荣宠至极,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也杀了那么多人,寿数不长实属活该,唯一放不下的还是这个孩子....

    幸好皇孙是个喜兵的性子,皇上虽不支持,但也没有明着反对,趁着给皇孙讲兵的空当,要是能舍了老脸给儿子赚个前程,也不枉....

    虽说是世袭的国公,但是有禄无权的国公和大权在握的国公不一样。

    要说金银,打仗的时候自己也没少抢,曹国公府不缺这个,可万一自己死了,家里又没有镇得住场子的人,那这泼天的金银和富贵就成了大祸了。

    邓愈才死了多久?长女还是秦王府的侧妃,他们邓家就已经显了破败之相!

    ......

    李文忠的想法跟徐达一个样:自己在朝在野爵位、功劳、权势都已经走到了头,都是在临死前趁着自己还有些影响,硬捧着下一代出头。

    本来最合适的人选是太子,毕竟是下一代的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可一来太子不缺这个,二来毕竟这些小辈儿们历练太少,太子多半也看不上。

    再加上自己和太子交情不浅,没有那个必要,将来看着自己的薄面,就算是有什么事,太子也不会过于为难这个孩子。

    关键就是在第三代的人!

    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皇孙。

    可这拜佛就要烧头一柱香!

    郭英家的郭镇郭铭、平保儿家的平谭、沐英家的沐春沐晟可都到了半大小子的岁数了呀!

    本来自己并不用这么着急,可自己这个身子...趁着自己大功傍身,还有一口气,替儿子于皇长孙结个善缘,将来能走到什么地步,就全靠这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唉”朱雄英叹了口气:李文忠的想法他当然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这些时候,朱雄英每日下午都会上五军都督府听李文忠讲兵。

    不管多忙,李文忠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先紧着自己。

    当然,作为亲儿子的李景隆自然也在旁边开小灶,以朱雄英这些时候对李景隆的观察,应该不至于是那种纸上谈兵的草包,毕竟他爹是李文忠,大明数得上的帅才!

    至于后来为什么在四叔靖难的时候仗打的稀碎,那就不知道了。

    投桃报李也好,敦敦教导也罢,李文忠既然挖空了心思捧儿子,他也不能视若无睹。

    朱雄英咧嘴一笑:嫡长子制度就这点儿好处,大家伙儿知道跟谁站队,缺啥都不会缺人用!

    “这样!”

    “我在宫里属实有些无聊,小钦子又是个闷嘴儿葫芦,不若让九江进宫去,陪我读书!”

    “这几天挑个时候,我向皇爷爷奏请”

    李文忠脸上肉眼可见的感激:

    “那咱...就多谢殿下了”

    “殿下是个厚道人呐!”李文忠扭头直接变脸:“小畜生,还不谢恩?”

    “啪”

    又是一鞭子抽到了李景隆身上。

    “哎呦!”刚才嘀咕了半晌的朱元璋骑着马走了过来:

    “咱说保儿!那是你亲儿子,你老打他干啥?”

    “你他娘的也算是咱亲自教出来的,咱身上的好处你就他娘的一点儿没学到?”

    老爷子又扭头看向李景隆:

    “九江,你爹这王八羔子再揍你,跟咱说!”

    “咱给你出气!”

    朱元璋也不等李文忠回话,冲着所有的人挥了挥马鞭,最后又指向李文忠:

    “咱最讲理了,咱可一直都是以德服人!”

    马上的一群侯爷爵爷也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倒是都十分的配合,纷纷拱手:

    “陛下圣明!”

    “嗯!”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大伙儿歇歇乏儿,咱上头里村里转悠转悠!”

    说完直接下了马,牵着朱雄英的手就走。

    这一次明面儿上跟着的人不多,只有朱标蓝玉、常茂、李文忠父子和郭英兄弟还有平安。

    平安小名儿也叫保儿,也是老爷子的义子,军中的骁将。

    平安尤善火器,京营里的火炮和火铳大部分就是他在管着,同时还兼任宫里明面儿上的侍卫统领,深得信任!

    为了区分他和李文忠,大家伙儿叫他的时候都带上了姓,平保儿。

    道儿不远,郭英头前开路走的飞快,让后边跟着的人也得一溜小跑,不过大家都是军中的出身,倒也跟得上。

    ......

    李景隆是出了名的话唠嘴快,一会儿的功夫就忍不住了,仗着老爷子的宠爱,说话倒从来没什么顾忌:

    “陛下,前边村子....”

    “他娘的!”朱元璋瞪了他一眼,破口大骂:

    “咱他娘的跟你说了多少回,出来了叫舅爷,出来了叫舅爷!”骂了两句尤不解气,伸腿朝着李景隆的屁股就是一脚:

    “属驴的?撂蹄儿就忘?再记不住,咱就他娘的拿粪勺把这俩字儿写你脸上!”

    “是...舅爷!”

    朱标和朱雄英无奈的对视一眼:这就是以德服人?

    .....

    到了村头,朱元璋倒是不认生,颇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仿佛比在宫里还自在,冲着一个在石碾子上坐着养神儿的老头:

    “老哥哥!这不过节不过年的杀羊干啥!现在大家伙儿都这么富裕了吗?”

    那老头一睁眼倒是吓了一跳:

    “呦!原来是几位军爷,您几位瞅着眼生,可是稀客!小老儿是这草头村的里长,给几位军爷见礼啦!”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里长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倒是让李文忠这等严肃的将军们脸色稍霁。

    不过朱元璋除外:自从来了这个村子,他的脸色一直很霁,仿佛回了家一般,笑容从来没有脸上掉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