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之天下

第七章 后宫争斗

    何进准备把所有的宦官一网打尽,以绝后患,他深知宦官对朝廷的危害。他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时刻准备给朝廷带来致命的打击。

    他精心策划了一场行动,调集了忠诚可靠的兵力,周密部署了每一个环节,准备除掉宦官。

    张让得知了消息,携带金银跑到何太后那里哭诉,请求救援。何太后告知何进,放了张让,何进不肯,何太后说:“这次起事者是蹇硕一人,与张让无关,何必枉杀他人。”何进听到何太后的话,眉头紧锁,他并不完全相信张让与此事无关。

    然而,何太后的坚持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知道,张让作为宫中的宦官,虽然势力庞大,但若是真的与这次起事无关,那无辜杀害他便是冤枉。但若真的放过张让,难保他不会日后报复。

    何进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太后,非是臣不愿放过张让,只是此事干系重大,若是轻易放过,日后恐难以服众。”

    何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她冷声道:“何进,你身为朝廷重臣,当以大局为重。如今朝廷动荡,若是再因私怨而杀害无辜,只会让朝廷更加混乱。”

    刘辨当了皇帝,董太后心里不满刘辨登上皇位后,董太后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

    她开始在宫中散布不满的言论,外戚专权误国。这些言论很快在宫中传开,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和不安。一些忠诚的朝臣听闻此事后,纷纷前来劝解董太后,希望她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因个人私欲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然而,董太后并未听从这些忠臣的劝告,反而变本加厉地散布不满情绪。她甚至暗中与宦官勾结,试图通过他们来掌控朝政,实现自己的野心。董太后密诏张让进宫,张让给他出了个主意,董太后甚为满意。

    第二日清晨,朝堂之上,金碧辉煌。董太后端坐于高台之上,神态庄重,目光如炬。她扫视着满堂的文武百官,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威严:“朕有旨意,封刘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辅佐朝政。”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何太后坐在一旁,脸上虽维持着端庄的笑容,但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她看着董太后那得意洋洋的神情,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她明白,董太后这是在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何太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情绪。她明白,要想除掉董太后并非易事,必须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何太后决定借酒宴除掉董太后,何太后在宫廷中布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酒宴,她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除掉董太后,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场酒宴,表面上是宫廷中一场普通的宴会,但实际上却暗藏杀机。

    在宴会上,何太后以极其优雅和热情的态度款待了董太后,使得董太后放松了警惕。酒过三巡,何太后开始暗中示意宫女们行动。宫女们纷纷上前,向董太后的酒中掺入了一种致命的毒药。

    不料被张让发现了,张让眼神锐利,一眼便识破了何太后的计谋,董太后才得以侥幸逃脱。

    她无法容忍董太后在宫廷中的存在,更无法接受她曾经试图推翻自己的统治。于是,她决定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将董太后赶出宫廷,并在路上毒害她。

    她秘密派遣了一批忠诚的侍卫,在董太后离开宫廷的路上等待着。这些侍卫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死士,他们擅长暗杀。

    当董太后和她的随从们走到半路时,这些侍卫突然出现了。他们拦住了董太后的去路,董太后惊恐万分,他们冷漠地执行着何太后的命令。他们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毒药,强迫董太后喝下去。

    她深吸了一口气,将毒药一饮而尽。然后,她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她心中充满了悲伤和遗憾,但她也明白,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她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董太后的身体开始颤抖,毒药在她体内迅速蔓延。她感到自己的意识逐渐模糊,身体越来越沉重。然而,她并没有感到恐惧或绝望,反而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她明白,自己终于可以摆脱世间的纷争和痛苦,去往一个更加安宁的世界。

    何进开始对付骠骑将军董重,派了五百士兵围住董重的住宅,要讨回官印,董重自知这次在劫难逃,就在后堂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