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

第十二章 百官都有异议

    吕氏心中有了打算。

    以吕忠之死,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个可以让皇帝让朱允炆继承太子之位的契机。

    但现在,似乎没有这个必要了。

    还是皇帝的长孙!

    而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思的时候,那名大总管也缓缓打开了手中的圣旨。

    “陛下,奉天受命,下旨:”

    此话一出,百臣纷纷鞠躬。

    “朱允熥,乃是一位聪明绝顶的人物,心思玲珑。”

    “忠心耿耿,勇猛过人,一看就是一位好君主。”

    “这是我们的福气。”

    “我已经下定决心,册封朱允熥为太子,继承我的衣钵。”

    “钦此!”皇帝陛下躬身行礼。

    在听到这道旨意后,百官也都是一愣。

    不由得有些后怕。

    陛下何必费尽心机?

    朱允炆这个皇太子的位置,他必须要定下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还要让吕忠出面?

    整个朝堂上,没有人不清楚朱允炆是太子的身份。

    至于朱允熥,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朱允熥……不对!

    “朱允熥”

    就在这时,朱允熥册立了黄小龙!

    这哪里是什么朱允炆!

    群臣齐齐一愣。

    到嘴边的祝贺之言,顿时卡在了喉咙里!

    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朱允熥的身上,这个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随后,在众人火热的视线中,朱允熥缓步走上前去。

    去离朱元璋最近的那个位置。

    恭敬地向朱元璋躬身一拜:

    “是,陛下!”

    一直到现在。

    一片惊呼之声,在大厅中回荡。

    皇帝陛下,竟然把朱允熥当成了自己的孙子!

    所有人都不禁大眼瞪小眼。

    哪怕是知道朱允熥昨日来过皇宫的人,也都是一脸的震惊。

    虽然早有预料。

    可等到那一天真正来临时。

    他的心中依旧有着一种深深的震撼。

    而那名开山公常生则是一脸的错愕和难以置信。

    甚至还带着一丝惊喜!

    这一切,都是因为朱允熥昨日说的。

    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的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光是看在朱允熥的面子上,更是看在开国公的面子上。

    早在上朝堂之时,常升就已经有了牺牲自己的觉悟。

    哪怕是将大夏的国君提升为国君,也在所不惜。

    就算是为了朱允熥,他也要和皇帝殿下打一架。

    不管怎么说,现在常家都是这么想的。

    朱允炆成了皇帝,那王爷的府邸就跟王爷的府邸差不多了。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

    所以,皇帝才会将朱允熥当成自己的孙子来培养。

    这一点,从那道圣旨上就能看出。

    这一切,都是皇帝陛下安排的!

    这可真是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啊!

    而在他的身边,蓝玉却是神色不变。

    不过,他脸上的惊讶之色,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他和朱允炆的感情,比起朱允熥来,要好上太多了。

    不过,蓝玉是什么人?他自称是继常遇春、徐达后的一代宗师。

    大明如今最有权势的人,就是他们。

    唯独对皇上,以及对太子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恭敬。

    此时,朱标已经不在了。

    在这个世界上,他唯一尊敬的,就是皇上了。

    蓝玉岂会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孙子放在眼里。

    只不过今日皇帝的这个决断,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区区一个朱允熥,怎么可能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就让皇帝陛下成为了他的孙子!

    朱棣则是目瞪口呆,他昨日还以为朱允熥被吕氏逐出了太子府呢。

    完全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如今,朱允熥已经是大明皇帝的孙子了!

    而且,他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这...这是什么情况?

    朱棣疑惑地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朱允熥。

    所有人都是一愣。

    只有一双眼睛里,带着浓浓的恨意。

    那便是皇帝朱允炆。

    在妈妈,黄大师等人的安抚下。

    他还以为,皇帝陛下是在吓唬他呢。

    加强对压力的抵抗。

    可谁也没有料到,朱允熥会在朝堂上被正式册封为大明皇帝的孙子。

    朱允炆整个人都是一哆嗦。

    就算是朱允炆,也分不清自己在担心什么。

    或者说,恐惧。

    还是另一种感觉?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要去找朱允熥。

    一只脚,重重的踏在朱允熥的身上。

    到时候,他就可以跟皇上说,大明皇帝的孙子,是他的了!

    大明的帝位,非我莫属!

    一种无法抗拒的感觉,让朱允炆再次迈出一步。

    可是,她对皇帝陛下的畏惧,却让她犹豫了。

    这样的挣扎,让朱允炆的身体越发的不受控制。

    似乎随时都会倒下。

    黄子澄等人见状,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从一开始被朱允炆选中,到现在的激动,再到现在的激动。

    本想着日后自己可以飞黄腾达,大展宏图。

    可现在,朱允熥成为了皇帝的孙子,他多年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此时,黄子澄他们也是一脸的悲催,丝毫不亚于朱允炆。

    不过,他在大明朝廷里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也算是个人物了。

    对于黄子澄他们来说,死亡是看得多了。

    就在昨日,他们还在同一个朝之中。

    说不定第二日,他就会被人砍首弃市。

    最严重的时候,连上早朝的大臣都会被陛下拉出来砍头。

    黄子澄他们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人。

    于是,他迅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朱允炆的身上。

    正如他所想的那样,朱允炆的身体猛的一震。

    不,现在可不能让长孙王爷有什么闪失。

    黄子澄下定了决心。

    长孙陛下不死,他就能力挽狂澜。

    如果长孙太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得罪了皇帝。

    那样的话,就真的完蛋了。

    从头到尾,黄子澄就没有改变立场的想法。

    不是他们不想要,实在是没人要。

    一个自始至终都跟随在皇长孙身边的人,能有什么忠诚可言?

    黄子澄对朱允炆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

    这说明,黄子澄不但对朱允炆有帮助,对他也有帮助!

    就在朱允炆颤颤巍巍,准备上前之时。

    黄子澄第一个走了过来,开口道:

    “回皇上,臣有一份奏折!”

    朱允熥在接受了圣上的感谢之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慢慢的从地上爬了起来。

    他转过头,将视线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然后又落在了他的身上。

    就是那个妄图掌控朝政,排挤其他势力的黄子澄。

    朱允炆造成的国家混乱,大部分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不过,后来的读书人,都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读书人。

    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与皇室抗衡。

    哪里像是一个忠诚的人?

    开什么玩笑。

    朱元璋一听黄子澄这么说,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

    瞬间就知道黄子澄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目光一寒,道:

    “是吗?爱卿那里,可有一份?”

    “什么事?”

    黄子澄闻言,顿时咬牙切齿地回了一句:

    “还望殿下收回此令!”

    话音刚落。

    就像是一颗炸弹被点燃了。

    几名官员上前,对着朱元璋道:

    “还望殿下收回此令!”

    黄子澄的一声惊呼,将朱允炆从惊怒交加中惊醒。

    他在做什么?

    毕竟,这里可是大明朝廷!

    反应过来的朱允炆,背后已经是一片冰凉。

    连忙用一种感谢的眼神看向了黄子澄。

    如果不是黄大师在关键时刻开口,他早就死了。

    说不定,他会闯下大祸。

    而这个时候,大殿内不少官员,也都从朱允熥成了皇帝陛下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们早就将赌注压在了朱允炆的身上。

    至于为什么会将赌注压在朱允炆身上,那就很好理解了。

    大明的官员们,也真是够倒霉的。

    在朱元璋麾下,并不是说,你必须在黎明之前就起床上朝堂。

    而且,他们也要防止皇帝陛下突然暴起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