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

第六十九章 亩产千斤的水稻

    朱允题闻言笑着说道:

    “皇爷爷,咱们大明现在的良田一亩地能产水稻多少斤?“朱元璋脱口而出右:“一亩良田也就是二三百斤吧。”作为整个大明最亲力亲为的皇帝。朱元璋对于这些民生的基本情况还是了如指掌的。朱允题闻言笑着说道:“孙儿的这些稻种,种出来的水稻。““最起码要比现在的水稻产量翻上三番!“一言既出,满室皆惊。。

    翻上三番,那就是亩产起码一千斤起了。

    一千斤一亩地的水稻是什么概念。

    在场的这些人已经不敢想象了。

    “允题,这话可不敢胡说。“

    “你知道亩产一千斤是个什么概念吗?“

    朱元璋用颤抖的声音说出来。

    此时的朱元璋无比希望自己的孙子说的是真的。

    要真是这样的话,自己那个将大明传承千秋万代的梦就要实现了。

    汤和也将目光看向朱允题。

    因为当初自己是跟着朱元璋一起造反的。

    当然知道粮食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初征讨北元的时候。

    为什么好几次都不能成功。

    就是因为粮食拖了朝廷的后腿。

    作为新一代的勋贵的常升和徐辉祖倒是没有想这么多。

    只是觉得这件事实在是太离谱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

    朱允题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

    这些杂交水稻种子正是自己从那个不知名空间里取出来的。

    而从后世而来的自己。

    自然知道这些杂交水稻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只不过那个时代拥有能够增产的化肥。如今这个年代,仅仅只有一些土肥罢了。所以朱允题才说出了这么一个保守至极的数字。即便是这样,这个数字在现在这个军低。也是一个极其了不得的收成!朱允题笑着说道:“孙儿当然不会胡说。““这些种子是孙儿千辛万苦才寻来的。““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孙儿怎么会拿出来呢。”朱元璋心中依然充满了惊疑。听到朱允题的话,朱元璋便开口问道:“你这些水稻种子是从哪里寻来的?“朱允题心中早有准备。

    那些燧发枪和子母炮,自己可以假托灵光一闪或者是什么别的理由,但是这粮种可不是什么能够灵光一闪就弄出来的东西。所以在决定拿出来这些水稻种子的时候。朱允题就已经想好了理由:“皇爷爷可还记得杨宪此人?”听到杨宪这个名字。朱元璋的脸当时就绿了。就连汤和等人也都面露古怪之色。

    因为杨宪算得上是唯一一个让皇帝在朝臣面前丢人现眼的人。当初为了彰显朱元璋建立大明是顺天承命。各地官员纷纷献上祥瑞。左一个神龟,又一个仙鹿。甚至还有人找来了一条双头白蛇。说是白帝之子下凡恭贺大明创立。然而朱元璋又不傻,这些东西根本就不信。若是祥瑞真的有用的话。

    那历朝历代那么多的祥瑞,怎么就没有庇佑他们没有灭亡。再说了,这大明是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上天的赏赐。唯独那杨宪献上的祥瑞。让朱元璋心中大喜。

    因为杨宪献上的是几穗颗粒饱满的稻穗。别的都能够作假,匣是这稻穗是做不得假的。更不要说自己还在手里反复掂量查看。确认是真的无疑。于是赶紧开口询问。

    结果就被杨宪的一通彩虹屁给忽悠的心情大好。当即便给杨宪升官几级。然而纸终究是保不住火的。很快,杨宪的祥瑞就被人揭发是造假。

    并且告发杨宪为了隐瞒实情还杀了这些稻穗真正的主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的朱元璋顿时觉得自己被人给耍了。当即便暴跳如雷。

    处置结果是,杨宪被五马分尸。和这件事有关的官员也全都斩首。并且从今往后都不许再有人献祥瑞。更不允许有人提这件事。

    现在朱允题居然旧事重提。

    这让朱元璋的脸色怎么可能会好看。

    “咱当初被杨宪那贼子给骗了。“

    “不过他也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如今的大明,再也不会有人进献祥瑞了。“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说道。

    朱允题闻言道:

    “皇爷爷能够看清这一点确实是好事。”“这天下哪有什么祥瑞。“”就算真的有,也不会是任么珍靥鼻兽。““而是这天下万民的民心。”“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听到朱允题的话,朱元璋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但还是不明白朱允题为什么要旧事重提。“那你忽然提起杨宪,究竟是什么意思?“朱允题笑着说道:

    “皇爷爷,虽然那杨宪造了假的祥瑞欺骗了你。““但他呈给皇爷爷的稻穗可是货真价实的啊!“听到朱允题的话,朱元璋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迷茫。但是很快就惊醒过来了。“你的意思是那些稻种?!“

    朱允题闻言点了点头。

    “那些稻穗皇爷爷是亲自验视过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否则皇爷爷也不会把他们当成祥瑞。“

    “既然如此,为什么皇爷爷不把这些优良的稻穗当做稻种。““播种到大明的土地上呢?“

    “要知道,论种地的话,全天下还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咱们大明呢。““江南的土地能够做到一年两熟。““再往南一些的东南和湖广甚至能做到一年三熟。”

    “有了优良的稻种,区有重富的种曲经脸。”“还有这么适宜的气候。““咱们大明想不富裕都难啊!“

    听到这里,朱元璋和汤和等人终于明白了朱允题话里的意思。尤其是朱元璋。不由得懊恼的直拍脑袋。自己当初真是气昏了头。这么好的机会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就这么生生的错过。

    他杨宪虽然是献的假祥瑞,但是那稻穗是做不得假的。要是自己当初能够醒悟过来。把那些稻穗做成种子。如今的大明哪里还有粮食上的担忧!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气咻咻的说道:

    “哼,咱当初被气昏了头,一时间看不出来,难道那些大臣们也看不出来吗?““他们居然不提醒咱,真是该杀。“听到朱元璋的话,医充题不面得摇了瑶买:”皇爷爷当初可是下旨任何人不得再提此事。”“那些大臣们有几个脑袋敢抗旨的?“

    听到这话,朱元璋原本还气愤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赧然之色。

    良久之后,朱元障才攻了干中气递道:“可惜了,咱当时也是被骗后一时气急。““只想着把杨宪这贼人挫骨扬灰。““却忘了问一问那稻穗到底是来自哪里。””只知道是杨宪从南洋商人手里买过来的。““但具体是哪里还不清楚。“朱允题闻言心中闪过笑意。

    立刻指着桌子上的那些稻种说道:

    “皇爷爷,区就是当初杨勇用来献样隘的那些稻種。”

    “孙儿监国之后,便翻出了当年的卷宗。“

    “顺着卷宗一点点的找到那些南洋商人的来路。“

    “然后派人出海找到了这些稻种。“

    听到朱允题的话。

    常升和徐辉祖依然一脸茫然。但是朱元璋和汤和的眼睛却亮起来了。因为当初杨宪献稻穗的时候。这些小字辈的人有的还没有出生呢。但是自己和汤和却是实实在在的见过这些稻穗的。那些稻穗比大明本土产的稻穗大了一倍都不止。如今有了这些稻种,大明的粮食问题恐怕真的能够得到解决!“好孙儿,际可真是天明的救屋陋!“

    “有了这些稻种,大明百姓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

    朱元璋连连赞叹道。

    汤和更是站起身来对着朱允题行礼道:“若这些稻种真的能成。“

    “将来大明百姓必然会感念太孙殿下的恩德!“不过朱元璋随即便有一个疑问:”既然已经出海寻找了。““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种子?“

    朱允题开口说道:

    “孙儿派人去的晚了。”

    ”只找到了这么多。“

    “今日把魏国公和郑国公叫来。”

    ”是因为他们是大明的忠臣,”

    “孙儿准备把这些稻种交给他们来育种。“

    “然后再把种子送给天下的百姓耕种。“

    “不过现在信国公也在这里。“

    “自然少不了他那一份!“

    常升和徐辉祖闻言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太孙殿下实在是太厚爱自己了。这种事情是要标榜青史的。这泼天的富贵就这样落在了自己的头上。汤和更是激动的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