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余生

第七十章 心一定要静

    静下心来,哪怕慢一点。人不能太浮躁了,心不静就会乱想,乱想就会多烦恼。人这一生百分之九十的烦恼都来源于自己东想西想,想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们要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多去外面走走,看看世界,静下心来生活都会变得更好。尤其是在小余生他们这个三十岁的年纪,更加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沉淀沉淀。凡事不要总问别人为什么、凭什么?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别人凭什么这样对我?少从别人身上找借口,多从自己身上找理由。

    我们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十年前的自己决定的;我们十年后的样子,是由今天的自己决定的。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才能改变未来,你今天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将来的自己铺路。

    我们应该人间清醒,做人首先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靠天靠地靠父母,永远不如靠自己可靠。因为父母会老,天地要是靠得住要我们受那么多苦,吃那么多亏干嘛?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靠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寻求别人的帮助。别人能帮你一次,不能帮你一百次,在寻求别人帮助的同时,多向别人虚心请教,争取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用再去求人了,自己也能靠自己解决。

    我们之所以不能静下心来,离不开外界的诱惑以及自身意志的不够坚定。尤其是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大部分人都是人浮于事,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会去做长远的打算。静下心来,做做长远的打算,多学习学习、健健身、旅旅游,多修炼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来的才是真知的,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认知。认知不够,你认识谁都没有用。贵人最多给你引路,带你走上正轨,最终能走到哪里,有多大成就还是得看你自己。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扩宽自己的眼界,打开自己的格局,不断的挑战自己并且战胜自己,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古往今来不管是多么厉害的人物,他们生活在他们那个年代确实做到了顶峰,达成了巅峰,但是从你现在的眼光和角度来看,他们在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很多地方都有欠缺,对不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历史局限性,在他们那个年代他们的做法确实是对的,只是你经历了他们没有经历的事情,你再回头去看,他们当时的决定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还可以做的更好。同样,我们今天的一些做好,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很完美,但是我们的后代子孙再来看的话,就跟我们看古人的眼光是一样的了。

    人要是不进步是会被这个时代的大流所淘汰的,越优秀的人就越不会被轻易的淘汰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进步,都在紧跟时代的脚步。越是有钱人,他们越注重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同样也会要求自己多读书,他们的书房里的书都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书籍,而且他们的书绝对不是用来摆设的,而是经常会在夜深人静或者闲下来的时候去翻去看去读的,甚至他们还会做笔记,把一些很有借鉴和参考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那样子甚至比你小时候读书、考试的时候还要认真的多。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来推动社会进步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摸索到门径。或许就中国而言,要想成功,唯一的捷径就是站在时代的风口,跟着当和国家的政策走。国家鼓励老百姓做的事情,你去好好干,是不是会比较轻松一点、容易成功一点呢?反正不管怎么说不能反着国家的政策来,国家不让你干什么,你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那是万万行不通的,而且容易越走越偏。

    静下心来,慢一点走,好好欣赏眼前的风景,规划未来的道路。不为往事悔,不为未来忧,做好当下,好好爱自己,珍惜身边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我们一辈子只有那么长,对父母长辈好一点,他们会慢慢变老,他们也有需要我们搀扶的一天,他们养我们小,我们也要养他们老,对他们孝顺一些,对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多点耐心,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他们就是一口一口把我们喂大的,一个字一个字教我们认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他们大吼大叫的。

    一个足够孝顺的人,他的人品一定不会差;一个足够孝顺的人,他的成就一定不低。“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将来我们想念父母的时候,只剩下这一句深深的无奈和叹息,对他们好一点,不要让这句话成为一种遗憾和心结。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将来的路该往哪儿走?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于悟,在于静,在于舍得。静下来看问题,多思考,多做长远打算,有目标、有方向的往前走,步子不用太快,但是一定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