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凉州

第十四章 夜谈

    不用去看,张元就知道吴驼子说的就是石英,石英在工业上面的用途就多了。起码以现在的条件,瓷器可以新鲜出炉了,玻璃也可以试验,弄不出来纯色的玻璃,但弄一些玻璃制品骗俩千年前古人,还是没有问题的。有了焦炭,能提供俩千度的高温,对于发展五小工业来说,就有了最大的助力。

    可惜的是,没有在附近发现铁矿,只能暂时从别处购买铁料自己加工。在张掖,由于靠近镜铁山,铁的价格不是很贵,只是质量不好。但张元有让这些粗铁变为精钢的能力,无非是费点事罢了。

    “吴叔,等我们忙完这几天,就去你说的地方去看看。这几天,你先打造一台大石磨,直径八十厘米,”见吴驼子的眼睛又开始泛蚊香圈,“就是三尺半。”现在的一尺大概是后世的二十三厘米。

    早晚把这个度量衡得重新规划一下,弄一个标准出来,不然每次都要换算,太麻烦。而且要用到各种比较精密的用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肯定是不行的。张元心里嘀咕。

    一台八十厘米的石磨正好用一头牛可以拉动,再大就得用水力来推动了。

    加工雪盐需要粉碎,目前只能使用石磨,而且一台八十厘米的畜力石磨产量也不小,每天搞一千斤应该没问题。

    张元想了一下,问道:“你们有谁认识烧窑的工匠,最好是烧陶瓷器的。”

    众人都摇头,六伯有福道:“临泽县城有陶瓷窑口,能不能把他们的工匠请回来,就不好说了。咱们靠山村偏僻,就怕工匠不愿意来。”

    张元思忖,看来只有等三爷回来再说,会烧陶瓷,懂火候的工匠毕竟不多。他虽然也知道如何烧制,后世英国骨瓷的配方随便就能找到,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毕竟没有上过手,想要自己摸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能请到一位工匠,再加上自己的参考,才能最快出成果。

    “咱们现在还是缺少工匠,最需要的是铁匠,木匠和石匠,你们看从哪里能招收这些工匠,工钱往高了给。”就现在这小猫两三只的情况,想赶进度就是痴人说梦,必须再增加人手。

    六伯问:“那给多少工钱?”“现在一般用人都多少工钱?”“大匠就不说了,一般工匠每日俩顿干饭,再给铜钱俩百文或米俩斗。如果是铁钱,就要四百文。”

    现在的一石米大约是后世的六十斤,一石十斗,一斗米就是六斤。俩百文钱与俩斗米等值,也就是一贯钱一石米,这物价已经很高了。

    司马家建立晋朝,仰仗的是各个家族势力和权贵集团,所以保护的也是他们的利益。这些势力都会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肆意垄断能垄断的一切,粮食更是最重要的一环,有了资本的介入,粮价这么高也就不奇怪了。

    “那我们就按照一月一贯的工钱。”有酒和盐的利润打底,现在最重要的是赶快让各项工作都上马,先赚到第一桶金再说。

    “今天我们先就到这里,天色已晚,大家都回去歇息,有啥事我们再随时商量。”

    众人都告辞,今天的一顿豆腐吃得都心满意足,吃完豆腐,再也没有人愿意吃豆粥了。吴驼子成了最受欢迎的人,被众人围住,一下子就被预定了五台石磨。

    人们都走了,张元却把韩林喊过来,摆上了一碟炒豆子,拿出一坛酒来,为韩林倒了一碗,道:“这酒性烈,适合小口慢饮。”

    韩林笑道:“听他们刚才说起,这个酒也是阿元你弄出来的,真是少年英雄啊!”张元也笑了,“不敢受师傅夸奖,我还准备跟着师傅学一些防身之术。师傅,请!”

    韩林早就听了先前人们的谈论,自然不敢一口吞下,小小的啜了一口,只觉得酒一入腹中,脑袋微醺,随即感觉四肢轻盈,说不出的舒服。赞了一声:“好酒!”

    “想学防身之术,倒也不难,只要不怕辛苦就行。明天早上寅时起床,随我出去。不过,你可想好了,跟我学功夫,我可不会留情,严师出高徒。”韩林看着张元笑眯眯的说。

    张元笑道:“没事,只要你用心教,我不怕吃苦。”自己又不是真的五岁顽童,既然有了机会,肯定要用心学,这可是保命的手段。

    张元便乘机向韩林打听外面的见闻,韩林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俩人谈谈说说,不觉韩林已一碗酒下肚。

    通过韩林的谈论,让张元对现在社会的普遍情况有了许多了解。也更知道了这时候人们生活的艰难,相比而言,靠山村的生活在现在算是好的了,起码人身安全有保障。虽然都穷困,也经常饿肚子,但没有人压迫,没有豪强,不会遭受欺凌。但在外面,除非是大家族,普通人除了有官府吏员的压榨,还要受世家大族的剥削,大多数人连一件可以见人的衣服都没有,田地里劳动的人都是赤身裸体的。

    韩林的话让张元感到震惊,怪不得许多穿越者都不愿意回到这个朝代,都喜欢往唐宋明清跑。那时的人虽然穷困,同样吃不饱饭,但比起现在,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自己这次重生,也不知是老天照顾,还是惩罚了。

    一碗酒喝完,韩林说话也有些口齿不清。第一次喝高度酒,已经算好酒量了,俩个妇人过来扶韩林去休息,张元也回正房睡觉。

    正准备脱衣洗漱,芸娘走了进来,手里端了一盆水,来伺候他洗漱。张元道:“芸娘,你回去歇着吧,我不需要你,自己能行。”

    原来准备雇佣芸娘的事因为要请韩林做教头自然就不算数了,怎么能让小姑娘来做这些事。

    “是么敦让我来的,她说我以后就是你的丫头,就让我跟着你。”芸娘口齿伶俐,话倒说得清楚,么敦是鲜卑族母亲的意思。

    没想到只是一句话,这契约就成立了,不是还没有谈工钱的事吗?

    张元觉得不妥,“我去和你爹娘说清楚,不能让你给我当丫头,这样对你不尊重。”不管怎么说,自己和芸娘应该是姐弟关系才是,不应该是主仆关系。

    芸娘拉住张元的手,露出恳求的神色,小声道:“你别去找我么敦,她会怪我的。我喜欢和你在一起,你虽然比我小,却懂得比我多。”

    看着芸娘恳求的神情,想到芸娘抢着干活的情形,看来,这孩子并不受父母喜欢。也是,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喜欢男孩子,即使到了俩千年后,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存在,就不用说现在了。张元怎么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想了一下,道:“既然这样,我们二人就结为姐弟,你大我三岁,我称你芸娘姐,你叫我元娃好吧!”这样,起码避免了日后对芸娘名声的牵连,姐姐照顾弟弟,虽说不是亲的,别人也无可厚非。

    芸娘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张元的说法,实际在她小小的心中,只要能留在张元身边就好。这个还没有自己大的弟弟,有许多让她不理解,但却佩服的东西,而且对她很和蔼。小孩子的直觉告诉她,这个弟弟不会伤害自己。

    张元无奈的接受了事实,反正自己准备修建孤儿院,多一个芸娘也不多,先就这么办吧!

    芸娘小心的伺候张元洗漱,还细心的给他洗了脚,别说,有人伺候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悲催的张元俩辈子加起来还是第一次让人伺候,虽然俩个人都是孩子,可他一直是拿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该避嫌还是得避。看样子,芸娘已经不准备回去睡觉了,好在张元的床足够大,这是父母留给他的家产。中间放了一张书桌,一人一边,还很宽大。今天只好这样,明天再搭一张床就好了。

    张元一觉睡到天亮,连个梦也没做。他以五岁孩子的身体,却操着大人的心思,每天不累才怪了。

    想到还要随韩林去习武,随即穿衣起床,芸娘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到张元起床,急忙要起来,张元按住她,道“我要出去习武,你好好睡吧,不用起来。”

    芸娘还是个孩子,经过这些天的一路逃亡,早已疲惫不堪,轻轻“嗯”了一声,张元早已来到门外。

    此时天还有点暗,启明星还在一闪一闪,东方的天空,一抹鱼肚白正逐渐扩大。正直小冰河时期,早春的清晨有点寒冷,张元使劲的活动了几下身体,见韩林走出门来,俩人打了个手势,打开大门来到外面。

    村里的人这时都没有起来,他们劳累了一天,现在正是睡觉正香的时候。俩人都没有说话,韩林在前面,张元在后面,慢跑着来到村后的山上。

    山上清新冷冽的空气,让张元的大脑一下子就清晰无比。后世想要呼吸到这么好的空气,还得花钱到自然景区才有,现在这里却随处就可以得到。可是人类却不会停下自己发展的步伐,但到底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这是一个很难有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