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明,亡了也罢

第四章 人间惨剧

    看到秀才公在自己的主子面前吃瘪,江里长的狗腿子们感觉人生都得到了升华。

    在他们嘲讽的眼神中,陆北辰离开了江里长家的粮店,此刻陆北辰心里难受极了。

    好歹自己也是拥有系统,正儿八经的一枚穿越大佬,却还要受这个连小吏都算不上的人渣欺辱,简直窝囊到了极致。

    在心里把那个老畜牲,给千刀万剐之后,陆北辰也只能无奈的沿着镇上那狭窄的小街道回家。

    快到镇口的时候,陆北辰看到了一对老夫妻,在那里卖烧饼豆花。

    看着这个小摊位,陆北辰停下脚步,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银钱,准备在这吃点东西。

    “大叔,烧饼豆花怎么卖的?”

    虽然口袋里有点银钱,可在县城里吃的喝的都是在学馆里,对外面的物价,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哟!这不是陆家村的秀才公吗?这大叔,小的可不敢当啊!

    小的这烧饼三文钱一个,豆花两文,秀才公,不是小的卖的贵,实在是如今这东西,卖的都贵,小的也是没法子。”

    看到有客人,老两口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计招呼,毕竟如今的生意了不好做。

    定睛一看,老头发现发现是陆北辰,这个在他们这十里八乡,都有名气的秀才公,赶紧慌忙解释道。

    而一旁的老妇人,更是一脸紧张的看着这个年轻的秀才公,要知道,读书人可不好伺候。

    别说是这个年轻的秀才公,就是镇上的一个老童生,因为他们烧饼涨价,都能对着他们老两口破口大骂。

    “没事,现在这年景,日子都不好过,什么东西都贵。

    你们也是没办法,那什么,给我来三个烧饼,一碗豆花,一碗豆浆。”

    对于老汉的解释,陆北辰并没有想太多,更是不知道那个老妇人,怕他会发飙欺负他们老两口。

    看看烧饼的大小,陆北辰虽然觉得自己饿的能吃下一头牛,可还是理智的只要了三个,至于喝的,则是任性的一样来一碗。

    “好,好,好,秀才公,你坐,老汉我给你拿刚出炉的热烧饼,老婆子,把咱弄得咸菜拿出来,给秀才公配上。”

    看到陆北辰这个秀才公如此好说话,老两口相视一眼,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老头连忙招呼陆北辰,坐在他们摊位上的小桌子那里等着。

    一边去弄热烧饼,一边让老伴给陆北辰送去小咸菜。

    看着老夫妻对自己如此尊重,让陆北辰心里热乎了不少,道过谢后,就开始品尝起明末的小吃。

    这老汉做的东西很实在,烧饼不像是后世里那样,薄薄的两层面皮。

    而是一指多厚的面饼,两面都烤的是色泽金黄,上面那一层还有密密麻麻的芝麻。

    那芝麻的焦香,更是让本就饥肠辘辘的陆北辰食欲大振。

    至于豆花和豆浆,更是用那种大海碗,盛了满满的两大碗,让陆北辰不得不感叹古代人的实在。

    中午他出来的急,没怎么吃东西,这颠簸了一路,肚里的那点东西,早就消化完了。

    搭配着老汉送的咸菜,陆北辰三口两口的干掉了一个大烧饼。

    肚子里有了打底的,陆北辰才放慢速度,开始一边吃,一边打量着这明代的古镇。

    虽然才下午四点左右的光景,不过冬天黑的早。

    这个点也快到了晚饭时候,街上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镇上的居民。

    不时的有几个人过来,买上几个烧饼,不过很少有人会买豆花,豆浆。

    这些人看到陆北辰后,也基本上都会客气的打个招呼。

    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秀才公这身份,自己在底层老百姓眼里,还是有几分的份量。

    在很多人都不识字的古代,读书人都是他们眼里的高不可攀的存在。

    以底层老百姓的眼光看来,秀才虽然算不上文曲星,可也不是他们这些贱民能平起平坐的。

    被认同尊重的感觉,让陆北辰心里的郁闷苦楚减轻了不少。

    据说抑郁大多是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产生,如今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陆北辰就在这里一边和过往打招呼的镇上人寒暄,一边又慢慢悠悠的吃了一个大烧饼。

    然后把两海碗的豆花和豆浆喝了个精光,才算是心满意足的抹抹嘴。

    感觉这烧饼不错,陆北辰结账的时候,又买了五个。

    连同自己没吃完的那个,一起打包,准备带回去,给老爹老娘捎回去尝尝。

    弄好后,陆北辰就准备打道回府了,虽然对明末的古镇有些好奇,可他也不敢摸黑回家,如今这世道,可不太平。

    就在陆北辰准备回去的时候,一群穿着破破烂烂逃难的灾民,也携儿带女的来到了镇外。

    看着即将要暗下去的天色,他们没有进入镇里,而是在路边干涸的河沟里挖起了洞。

    和他们相比,陆北辰还算是幸运的,虽然被敲诈勒索,可好歹有些家底,而这些人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他们本是北边几十里外的吴家堡人,因为这两年的气候干旱,庄稼基本上近乎绝收,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不过平日里靠着挖野菜,打点鼠雀,一家人紧巴紧巴,用这些东西裹腹,哄着肚皮,勉强还能活的下去。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更倒霉的是,他们那一带又闹起了流寇。

    这帮子不知道从哪里流窜过来的强人,抢了好几个庄子。

    而且这伙贼人胆大包天,在肖家庄打劫的时候,把阻拦他们的肖老太爷给杀了。

    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这个肖老太爷可不是一般人。

    像他们这样的平头老百姓,死了也就死了,可肖老太爷是朝廷一个致仕的官员。

    虽然如今已经是告老还乡,可门生故吏还是有一大堆。

    这样的人物被流寇杀了,朝廷立马派来了官兵镇压,两边打的是乱作一团。

    这时候的流寇还不像是过几年以后那样,会挟裹百姓一起入伙。

    如今的流寇,都是熟人才会允许入伙,一般的难民,他们都不稀罕带。

    所以虽然刚开始闹流寇,他们还没想着逃亡,毕竟故土难离。

    可后来官兵开过来,那就让他们没活路了。

    他们吴家堡被路过的官兵要劳军的物质,因为给的少,让官兵大爷们不满意,村里的财主都被他们按上了私通流寇的罪名给杀了。

    不光是家里的东西被洗劫一空,就连老婆闺女,也被这群官兵活活糟蹋死了。

    到最后,这群官兵大概是为了毁灭罪证,一把火把财主家给点了,然后才大摇大摆的带着东西扬长而去。

    这把火可是把吴家堡害惨了,因为火势蔓延,整个村子都被付之一炬。

    没办法,吴家堡的百姓只能带着从火海里抢出来的家当,出来逃难。

    一路上,因为饥寒交迫,不少的老弱妇孺都死在了荒郊野岭之中。

    他们这些幸存下来的人,辗转反侧才来到这里。

    看着在路边找野菜的孩子们,吴老大在挖洞之余叹了口气。

    身为他们这群难民推出来的领头人,他也不知道,他们这群人还能坚持多久。

    如果再得不到救济,他们这些人,说不得也只能像老辈人传说中的那样,易子而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