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龙群英像:妫健列传

第1章:文明轴心

    最初,大地是平的,天的中间是一颗扶桑树,树上有金乌。天像锅盖一样罩着大地,所以大地的中间是最明亮的,中心往外逐渐变暗。

    人们的居住地也围绕着大地中心,内部明亮的地方人就多,往外围走人群就逐渐变得稀疏,一直到彻底的黑暗就没有人了。那时,最中心最明亮的地方,是王的都城,王统治着万千先民。

    三百年前,毫无征兆的,天破了一个洞,洪水从天而降,落到地上。大地不断受到冲击,就内卷了,卷着卷着,王就不见了,王的统治也崩溃了。

    大地最终卷成了一个球,而地上的人们,不论原来住在中心的,还是住在外围的,都四散飘零。

    天就这么破着,一直到神女娘娘用五彩石给苍天打补丁。原本的天,中心是亮白色的,外圈是黑色的。五彩石填满天最后一道裂缝的刹那,光芒万丈,天全部都亮了。

    五彩的光撒向卷成球的大地上,最先照耀到东方。在大洪水中活下来的东方先民们,最先接受到五彩光芒的照耀,他们中很多人就开悟了。

    在最初的彩色光照耀全身的时候,他们感受到念头萌芽了,长成了念想,念想又长成了念力。当念力游走全身时,就能感应天地之气,于是能调动很多自然的因素,达成很玄妙的效果。

    比如有一位的念力能感应泥土,他就每天练习搬动一堆土,渐渐的每天能搬动的土变多了,最后他成功的搬走了一座山,那座挡在他家门口、阻碍他去远方看看的山。

    最早开悟的这批人就是先贤。也许因为他们照耀到的光的色彩不同,也许是他们各自初始的念头不同,先贤们对用念力感应天地的理解和方法也非常不同,差异很大。

    他们想用自己的领悟,带领同胞过得好一点,想帮助更多的同胞开悟。他们的教化培养了一批弟子,他们的努力改善了同胞的生活,他们身边围绕着一群信众。他们开创了各自不同的流派。

    由于大地内卷成了球,由于天变成了五彩的光明,由于先贤们几乎同时开悟,所以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文明轴心时代。

    也许因为不同信众追随不同流派的先贤,也许因为不再有王的统治,也许人们还没学会在球形的大地上相处,总之活过了大洪水的人们群龙无首,形成了很多拥兵自重的军阀,占地为王,互相征战不休。乱世来临了,足足已有三百年。

    乱世的征伐中,有念力的人也加入了战争,他们用向先贤习得的方法帮助战争的一方、打击另一方或另几方。

    他们对念力的体悟也跟先贤有了很多的不同,比如有一位自称是搬山先贤的追随者,他在家国门口,用泥土垒出来很长很长很长的城墙。

    先贤们把自己受五彩光明照耀时感悟的“法言”——也就是他们后来使用念力时口念的语句——都一一记录下来,刻在石碑上,这就是先贤碑林的由来。

    他们的追随者拓印、抄写这些法言,发挥作用时念着和先贤一样的法言,却因各人理解和本心的不同,法言的效果也很不一样。

    简单的说,背诵法言、叩问本心、修行开悟都是必须的,但最终修成啥样就没准儿了;高深的说法就是:在乎一心,用之无穷。

    如此一来,标准化、批量化的教育就不可能了,都各自抱着法言野蛮生长去把。

    尽管如此,经过三百年的摸索,人们还是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个人自身的念力是可以强化的,比如将念力凝聚成外物储存起来,方便用时强力释放。

    这念力凝聚成的外物就是“君子玉“,念力大小、能力不同,凝聚出的君子玉等级也不同,就有了一品玉、二品玉的区分,最高是九品玉。

    有念力的人都习惯把君子玉挂在腰间,原本是储存使用方便,时间长了慢慢就变成成了身份和力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