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时日月

第15章

    师恩如山

    不虚道长俗名凌宗风,是风氏武学第五代传人,年轻时即看破红尘出了家,如今已是五十多岁了,有时也会想到风氏武学在自己手上断了是不是有些可惜。当眼前出现一个绝好武学苗子时就觉得这份可惜更加可惜了。终于煎熬了一个月,不虚道长答应教季安良武学,附加条件是季范不许走,须一直在道观陪道长下棋。

    不虚道长还有一位特殊的朋友---梁朝皇帝梁万全。梁朝都城正州出北门即为三台山,从皇宫到六清观一个时辰就能到。梁万全经常便装只带几个侍从护卫,来到六清观与道长切磋养生之道。

    梁万全知道不虚道长收徒弟后有些不高兴,因为他之前为自己儿子也开过口被拒绝了。不虚道长知道梁万全的小心眼,于是说干脆让太子爷也过来跟安良小徒一起学吧。

    太子爷梁啸天年方十三,身材已如成人般粗壮。梁啸天的母亲黎皇后宫于心计,一心想把自己的侄女黎安安列为太子妃。目前太子妃的意向人选还有太傅的孙女与左丞相的外孙女,黎皇后于是频吹枕头风,向梁万全建议让黎安安也去拜不虚道长为师,好与梁啸天作个伴不寂寞。

    梁万全将该想法说与不虚道长,现在轮到道长不高兴了:给你开个口子你就一把扯成大门。梁万全再三保证不会再推荐第三人了,面对一个万尊之身低三下四地保证道长也过意不去就答应了。

    三个少年成了师兄妹,季安良十四岁梁啸天十三岁黎安安十一岁。黎皇后偷偷告诉儿子:“黎安安是你未来的太子妃,你要好好照顾她。”十三岁的少年虽然身材高大却毕竟心智未到似懂非懂,见黎安安更喜欢跟季安良说话便会生闷气。

    黎安安只要有空便拉着季安良问东问西,对于师兄小小年纪去了那么多的地方神往至极,那是一片神奇的世界,有大海,大湖,岛屿,雪山等美景,也有不同于大梁的美食方言习俗等风土人情。渐渐地,梁啸天也要缠着师兄给他讲那些身外的世界了。

    如黎皇后所愿,七年后黎安安正式成了太子妃嫁入皇宫,第二年便生下梁衍。

    梁万全的养生法越来越丰富高深,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六清观的禅房里,梁万全与不虚道长正在打坐论道。

    “天坠未行,冯冯翼翼,洞洞漏漏,故曰太始。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后地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生命源于天地要顺应天地,天地有阴阳四时之变化,生命亦是如此。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有五运六气之变化,人亦如此,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养生之事必应天地规律,岂可人定胜天也。”不虚道长说完后深叹一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何其难也。”梁万全也叹了一声。

    “圣上,恕我直言,那些丹药真的不能再吃了,把那些方士遣散了吧。丹药性极刚猛,寅吃卯粮不是长久安策啊,圣上的脉象既杂且弱,贫道很是担心。”

    “那也不能让我的后宫佳丽们每天都独守空房啊。”禅房陷入死一般寂静。

    半年后,梁万全驾崩,梁啸天继位。

    黎安安婚后有两年多没再去过六清观,后来见自己的丈夫起早贪黑处理政务没有时间陪她很是无聊,于是打马来到六清观,以看望师父的名义找季安良聊天。

    看到黎安安时季安良的心动了一下,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两年多不见,一个清新脱俗的少女成了一个风韵成熟的少妇,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份别样的韵味。

    季安良的那一丝局促没有逃过黎安安的眼睛,她在想:“如果是嫁给师兄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多才多艺、见识广泛、文武双全、长得帅气还会哄人开心。不像自己的丈夫除了贵为天子,简直就是榆木脑子,从来不会哄她开心,想到这里一声叹息,她也劝自己天下之大何来十全十美之事?”

    因为来的太过频繁,道长终于下了逐客令。“你成天不在皇宫里呆着,往我这里跑干什么?拿了那么多好吃的为师也吃不了啊,你的心意我领了,以后最多半年来一趟。”

    黎安安终于想到一个妙招,把季安良安排进皇宫,给了个武师的头衔,教那些皇宫卫士的武功,梁啸天也没意见,毕竟师兄的武功比那些教官好太多了。

    在黎安安的精心安排下,她与师兄终于越走越近了,季安良也早已察觉,不过对于那张慢慢收紧的网,他似乎并不抗拒,甚或是一种静待被捕的安然心态。

    干柴烈火终于点燃了,纸是包不住火的,梁啸天也听到了一点风声,在身边人的谋划下,终于有一天抓到现行,师兄弟二人大打出手,虽然季安良技高一筹,但毕竟心虚落荒而逃了。自此隐姓埋名流落江湖。

    梁啸天性情大变,每天晚上必喝酒,每喝酒必醉,每醉必杀人。杀人方式惨绝人寰,咔嚓一声扭断脖子。每晚要杀几人全看心情。无人敢制止也无人制止得了。实在没有办法,黎安安找到师父跪地哭求师父的原谅,请求师父的帮忙,不虚道长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季范也羞愧的无地自容。

    不虚道长随黎安安进宫,正逢梁啸天杀人,不虚道长上前将梁啸天点倒在地,冷冷说了一句话:“你们的事情以后自己解决,十年之内不许踏入六清观半步。”说完转身离去。

    黎安安担心梁啸天醒来后会继续杀人,甚至会加害于她也未可知,于是安排亲信将梁啸天手脚以铁链铐之,囚于皇宫后山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是先帝以前用来囚养狮虎等大型猛兽所挖,黎安安吩咐将此山洞又做了层层加固,安排两个亲信轮流送饭,送饭需经过三道铁门。

    黎安安伙同太后发布消息:圣上龙体欠安,须长年静养,改立时年四岁的梁衍为帝,太后垂帘听政。安排好这一切黎安安也闭门不出吃素修道了。她为自己的行为深深自责,不成想过了一段时间竟然发觉自己怀孕了,掐指一算这孩子是大师兄的,第二年孩子出生取名梁乾。

    季安良偷偷潜回什县,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上造一道观,不出游的时候便在此忏悔年轻无知时犯下的行为过错。

    不虚道长果不食言,十年内季安良与黎安安的到访均被拒之门外。十年后就算是接待也是寥寥数语便打发送客。

    季安良更是与黎安安再也不曾谋面。偶尔季安良来到六清观,听说黎安安正在观里立马掉头就走,或是季安良正在与师父说话,听说黎安安来访,便立马匆匆告辞从道观后门溜走,季安良自己也不知何故心虚若此。

    时光飞逝,季安良仗剑天涯除暴安良,竟一生未遇敌手,听说有个十段老人却从未见过面,有种高处不胜寒之感。

    二十年过去了,季安良的父亲与叔父都已经去世,季安良更多地待在居延郡。待在祖宅里的日子也比待在道观里多,叶家与季家是世交,人情往来间会有走动应酬。季安良与叶万常叶升父子都有过几面之缘,对叶氏父子的家国情怀很是钦佩。季安良还见过婴儿时的叶青,那是在叶升给爱女兴办的周岁宴上见到的。

    惠帝三年的那场变故季安良记忆犹新,叶升率军出发后,林峰却久久按兵不动,将士们急了,筹划把林峰控制起来再发兵去援助叶升。没有想到的是,参与谋划的人里面有个叫徐力的人是宋义的表侄,这个人隐藏极深无人识破,当夜徐力就去林峰处告了密,血腥的屠杀开始了,总共有二十多人参与密谋被诛三族,男女老幼无一幸免,近千人成了刀下冤魂。

    林峰在奏折中把这场暴动的幕后主谋推定为叶升,说叶升与北胡合谋将在肯特湖畔布下口袋阵,坐等林峰大军钻进口袋而围歼之。但是阴谋诡计被林峰识破故而按兵不发,叶升就指使部下铤而走险暴动谋反,幸而林峰英明神武洞察秋毫,把一场谋反暴动扼杀在了摇篮里,已把参与叛乱者一网打尽全部肃清。听说叶升已经投降了北胡,建议将叶升以谋反罪灭九族。

    就在议论纷纷之时,叶升竟然带着几十人回来了,举朝哗然,叶升是当朝重臣靖国名将,林峰不敢擅杀,以囚车将几十人押往定州。

    可怜几十人九死一生,回到自己祖国以为终于平安,完全想不到是从一个地狱跨入另一个地狱,在押往定州途中因不堪折磨死去一大半,剩下的到了定州,在一帮酷吏的行刑逼供下,几乎死光了。

    叶升始终没有在那份已经拟好的口供上签字画押,最后大佬们都出场了,他们密谋后吩咐将叶升活活打死,用死去后的人指按了手印。

    面对最后的宣判,休亲王与历亲王联袂拼死力谏,皇叔苏正刚也忍不住发话了,说叶升将军会谋反他不相信。另一位皇叔苏正安却说叶升持功傲物目中无人,他做出什么样的出格事都不会让人惊讶。看到两位亲王与一位皇叔都敢替叶升鸣冤,终于有胆子大的随后附议。

    天见可怜,终于把谋反诛九族的大罪降为领兵无方战败罪,主将杀头家眷为奴,属下高级将领降爵,其余人等无功。

    整个居延郡都在翘首以盼这个案子的最终判决,告示公布那天,乌云密布轰雷滚滚,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大雨中万人号哭,其中便包括季安良在内的季家众人。

    季安良想起那个一面之缘叶家孤女不知道身在何方,便开始私下打听,苦苦寻觅近两年,才发现已经改名苏青生活在休亲王府内。于是化名何安自荐门客,成功地做了苏青的师父,将自己毕生所学教授与她,也不枉了叶、季两家几十年来的世交之情。

    听到这里苏青已是泪流满面,她起身走到师父身后伸臂环住师父的脖子,把脸埋在师父的肩头抽泣起来,虽然有些情节仲父曾经告诉过她,但听到自己的身世还是忍不住悲从中来。

    “谢谢师父找到青儿,教青儿武功。”苏青抽泣着说。

    “看到你现在这样子,为师好开心啊。天下最年轻的八段就是青儿啰。”师父也抹泪笑着说。

    苏洵也是一边擦泪一边自嘲:“我原来一直以为青儿是那个搭便车占便宜的,没有想到搭便车占便宜的人是我。”一句话逗得还在抹泪的师徒俩哈哈大笑。

    “以后我得好好巴结你,不能欺负你,如果没有你的存在,我可能现在连黑衣武士都没有考过,来,青儿,我敬你一杯。”

    “嗯。如果没有我,你就遇不到师父,十有八九你现在没有考过黑衣武士,至于巴结我嘛倒是可以多多益善,欺负我?你有欺负过我吗?你也打不过我呀。”

    “打人不打脸杀人不诛心嘛,哎呀妈呀,我这张脸已经掉地上了,摔的稀碎呀,我来找找有没有地洞,我钻进去得了。”苏洵戏精附体演上了。

    “洵儿若不是心脉天生有瑕疵早就是八段了。他这张弓永远不能拉满,只能拉七成,不过已经很好了,苍天有眼,最好的两颗苗子让我遇上了。”

    “师父您放心,我会一直跟洵哥哥在一起,我会保护他的。”苏青调皮地笑着。

    “师父,您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苏洵问道。

    “盘桓几日还是要走的,你们的师祖已经百岁了,我想尽尽孝道多陪他几日,哦对了,你们俩的存在让师祖很是开心,连他的家传宝物都托我给你们带来了。”说完起身去拿包裹,包裹里有个紫檀木匣,打开木匣里面并排躺着两柄剑,比寻常直剑短了有半尺左右,剑身略有弧度,抓起试试分量,比寻常剑重出许多。

    “这是风氏日月剑。一般黑衣武士的剑比寻常剑重五斤左右,这把风氏雄剑比寻常剑重十斤,雌剑比寻常剑重八斤,不包含剑鞘的重量,这剑鞘也是玄铁打造的。雄剑和雌剑分别对应日和月,看到没有?手柄上刻有日月字样,除了这个,雄剑和雌剑的宽度也不一样。”师父介绍道。

    听完师父的介绍,两人才发觉雌剑比雄剑略微窄了一点,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剑身通体冰凉,抽出后蓝光幽幽,一看便知是锋锐无比的利刃。

    “你们俩终于可以练习《风氏剑法》最后一套‘天衣无缝’了。你们也看到了,这套剑法是左手执剑鞘右手执剑,两人左右攻敌,招式互为弥补,威力大增。”

    几年前,当师父把《风氏剑法》留下来的时候就告诉过他们:最后一套‘天衣无缝’不用练。两人当时还觉得奇怪,剑鞘不都是用皮革做的吗?怎可用于挡敌打穴?,现在终于明白了,还有玄铁锻造的剑鞘。

    半月后师父告辞而去。临行前留下一幅地图,说如果有急事可去三台山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