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第十二章 御门听政

    谁能传播的更广,谁的话语权就更高,谁就掌握了真理。

    大明王朝的绝对真理,掌握在朱家皇帝的手里。

    皇帝说什么,真理就是什么。

    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

    皇权不下县,皇帝权力再大,也没有办法深入到每个角落。

    大明朝最普遍的真理,掌握在乡间地主,士绅官宦,文人学阀的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朱元璋统治了大明王朝三十年。

    某些老百姓,还是会傻乎乎跟着乱臣贼子造反一样。

    除了活不下去,官逼民反之外,就是被这群掌握话语权的人忽悠了。

    ……

    朱允熥创造这份全国性的报纸。

    就是出于这种考量。

    他不是单纯的跟朝廷里的某几个文臣,或者官宦家族,去争夺话语权。

    朱允熥又不是大明后期的万历,嘉靖皇帝。

    怎么可能亲自下场,跟他们打嘴仗呢。

    双方地位根本不平等!

    像这种情况,随便按一个谋反的理由,直接解决他们的肉体。

    满门抄斩。

    造成的危害,小,花费的时间,少,都是最优解。

    朱允熥的真正目的,是要让所有大明王朝的臣子和百姓,都能听到他这位皇帝的声音,了解王朝的新政策。

    是在跟整个乡绅官宦阶级,争夺话语权。

    另一方面。

    也是要在初期,掩饰东厂这个特务机构,让它迅速扩大发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报纸有了。

    你总得一个个城市,一个个乡镇去销售,去推广吧?

    这些遍布全国所有城市。

    销售报纸的一个个网点。

    才是朱允熥心里,最重要的的东西。

    网点的老板,即可以是东厂的密探头子,成为朱允熥的眼睛和耳朵,替朱允熥搜集关于地方的情报。

    未来,又可以成为江南织造厂制造的产品销售处,甚至,以此建立一个全国连锁性质的大型超市或者批发市场。

    ……

    不过,大明朝的老百姓,识字率是个难题。

    到时候,可以让茶馆的说书先生,读报纸。

    也可以让有了秀才功名的读书人。

    轮换着去上班。

    毕竟,他们获得的功名,已经开始享受大明王朝优待了。

    现在,也是他们努努力,尽义务,报效大明王朝的时候了。

    至于印刷术和报纸的具体模式,朱允熥还需要跟工匠们商量一下。

    好在他现在不着急。

    没必要一口气做完。

    暂时跟曹忠商量了一下印刷厂,油墨,报社,报纸,卖报亭,报童……的情况。

    等到洗脚水凉了。

    旁边伺候的一个漂亮宫女,连忙拿着毛巾,给小皇帝擦脚。

    “行了,朕要就寝了,你们都下去吧。”

    “是,陛下。”

    朱允熥已经穿越了好几天,也有记忆,自然会穿衣服,脱衣服。

    不需要跟古装电视剧里的废物皇帝一样,让宫女替他穿或者脱。

    当然。

    被窝,还是需要漂亮小宫女替他暖的。

    毕竟。

    再过一百多年,就要到小冰河时期了。

    天冷!

    别说。

    暖暖的,很舒心。

    躺在香喷喷的被窝里,朱允熥很快就睡着了。

    ……

    ……

    第二天,天还没亮,黑压压的时候,小皇帝朱允熥就被曹忠叫醒了。

    “踏马的,几点了?”

    “四点!”(古代十二时辰,作者懂,但是不想写)

    朱允熥听了想打人!

    决定了!

    等办完朱元璋和朱标的丧事以后,就下令,以后上朝的时候,时间要晚一点。

    七点上班!

    也让这群大臣们少辛苦一点,享受享受!

    ……

    明朝皇帝上朝,并不是在金銮殿里。

    而是御门听政。

    这个按照规定,是天天都有的。

    每日临朝!

    这是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老皇帝把宰相全部都裁撤,朝中的一切大事小情,就都得由他自己决断。

    上朝最频繁的时候,朱元璋“一日三朝”。

    早朝,午朝,晚朝!

    上朝的频率,让满朝的文武大臣们,叫苦不迭。

    与汉朝,唐朝皇帝的五日一朝,十日一朝相比,明朝皇帝,大臣们,都非常的辛苦。

    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实际上!

    这样上朝的频率,朱元璋到了晚年以后,也受不了了。

    改在奉天殿里上朝。

    就是俗称的金銮殿。

    ……

    当然,现在才是五月份,天气还好。

    朱允熥入乡随俗。

    决定把他的第一次御门听政,交出去。

    朱允熥穿戴龙袍冠冕。

    在一大堆的大汉将军,太监们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天门。

    升宝座,鸣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一跪三叩头,向北朝拜。

    “免礼,平身!”

    因为这是朱允熥举行的第一次御门听政,京城里有资格来的,都来了。

    大概有个四五百人!

    但实际上,根据朱允熥了解,平常的时候,御门听政参与的人数,并不多。

    少的时候,十几个人,多的时候,也就几十个。

    而且。

    也不像电视剧里演的:参加早朝的时候,一个长相威严的大臣,突然从人群里,走出来,说:“臣有本奏”。

    或者如某些历史小说里写的。

    那个大臣要说话,就提前咳嗽一声,好像是在提醒同僚们:老子发言(炎)了一样。

    或许某些朝代,确实存在大臣靠咳嗽,抢先上奏章的规定。

    但在明朝,这是不被允许的!

    明朝的朝仪规制非常的严格。

    如果,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有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行为,均属失仪。

    更不许大臣们,在朝班内横穿。

    各衙门,依次奏事。

    官员奏事的时候,要绕道班尾,再走到皇帝的御前。

    跪奏。

    奏完。

    退回。

    如有违反,御史可以直接纠举,说对方失仪,有大不敬,让皇帝发落惩处。

    最后都没事了,鸣鞭,皇帝回宫,文武百官,照序退出。

    ……

    如果还不能理解御门听政,可以搜索一下撕葱老爸大老王,面无表情的,坐在办公室里,听各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排成一队,一个个的,汇报工作的视频。

    非常的形象。

    ……

    就像朱允熥昨天想的一样,今天的御门听政,百官里的坏人们,一开始,就把目标,直接对准了秦王朱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