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第15章 古代超级企业

    小皇帝朱允熥强硬推行奏疏改革,武将们自然是兴高采烈,踊跃支持。

    写个奏疏,还要咬文嚼字!

    让人不爽!

    一时间,纷纷称赞:陛下圣明!

    有的武将,甚至还故意跑到那些经常说些“之乎者也”的文官面前,耀武扬威,阴阳怪气的嘲讽。

    与武将们支持皇帝的决定不同。

    文官们,包括大部分翰林院学士,国子监学生,以及一些老资格的殿阁大学士。

    纷纷联名上书抗议。

    一个个讲今说古。

    话里话外,都在拿孔圣,儒家先贤们,劝阻小皇帝不要有推广大白话的邪恶想法,有些言辞激烈的,甚至还拿天人感应那一套说事。

    大明吃枣药丸!

    当然。

    这话他们不敢明着说。

    朱允熥虽然决定把这些奏疏留中不发,但……他还是从这些奏疏里,随即挑了三四本,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看法。

    越看越气!

    都怪大宋和元朝,把这群读书人,一个个伺候的太好了,现在竟然如此嚣张!

    “狂妄!”

    奏折被朱允熥狠狠地摔在地上,把小心翼翼的刘三吾吓了一大跳。

    “刘舍人,你没事吧?”

    朱允熥非常担心,把这个用的顺手的老头,给吓死。

    “臣没事。”

    刘三吾本人,其实也很担心小皇帝,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啊。

    但他还是选择了闭嘴。

    少说话,多做事!

    御史裴承祖的下场,可是给他上了一课。

    ……

    到了中午,朱允熥没有再留刘三吾他们吃饭。

    一个月吃一两次,表示自己尊重他也就够了。

    毕竟。

    就算再礼贤下士。

    也得考虑彼此的身份地位啊,身为皇帝,那能天天陪一个白胡子大臣吃饭呀。

    “去把皇后请来。”

    “是,陛下!”

    朱允熥一句话,皇后跑断腿,一盏茶功夫,徐妙锦就来了乾清宫。

    自从徐妙锦入宫,他们两个几乎没有怎么说过话。

    实际上,甚至还没有同过房。

    除了历史上几个有名的处/女太后,皇后,估计也没谁了。

    ……

    “妙锦,南厂的事情,开始了吗?”

    “别急,刚筹备呢!”

    “我不急,但我想你赶紧急一急。”

    “这么急做什么?”

    “哎呦,朕的皇后,南厂之事,不但关系到你我未来几年,数百万两,甚至千万两白银。而且,这宫里宫外,可下手的地方太多了。饮食,医药,熏香,烛火,茶水,刺杀……不把宫内牢牢地掌控住,咱们两个,随时有可能……暴毙!!!”

    朱允熥也不想催促徐妙锦,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

    而且。

    密探组织,最重要的就是隐蔽,一旦组织成员里混进了其他势力的奸细,危害很大。

    如果因为他的催促,导致徐妙锦心急求快,最后南厂根基不稳。

    小皇帝得后悔死!

    见到朱允熥说的可怖,徐妙锦只好劝慰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现在。

    宫里已经有不少大太监,宫女投靠我了,但我也拿不住,他们是不是真心实意。”

    说到这里,徐妙锦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我准备先把江南织造厂组织起来,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分辨一下他们的能力和是否忠心。

    至于南厂,我觉得宁缺毋滥,最初的核心骨干,选择上,再谨慎也不为过!”

    “怪我,是我心急了。”朱允熥承认自己有些贪快求速。

    “别担心,我会永远支持你。”徐妙锦俏脸粉红,一双细长的玉手,却抓着朱允熥的手,紧紧握住不松开。

    “我都明白。”

    朱允熥也有力的回应,龙凤一体,与历史上经常想废后的皇帝们不同,与朱元璋这种认为:后宫不得干政的皇帝也不同。

    小皇帝一直认为,帝后相争,最终,便宜的只会是外人。

    因此。

    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小部分权力,与皇后徐妙锦共享。

    而且!

    历朝历代,后宫干政,都是传统,这一点,无论是汉唐,还是元明,都无法避免。

    既然无法避免,朱允熥还不如跟皇后夫妻同心,互帮互助呢。

    在维护自身的地位权势上,他们两个的利益,是一样的。

    ……

    朱允熥不是喜欢奢侈的人,可作为皇帝,朱允熥的饮食,也不可能简单。

    在这一点上,哪怕是朱元璋这个农民的儿子,也是一样的。

    不可能出现:当和尚的时候,吃不上四个菜,当皇帝了,结果还吃咸菜粗面馒头。

    就算演戏,也太过了!

    吃完饭,朱允熥没让徐妙锦直接离开,不过,两个人也没有谈情说爱,反而跟对方,谈起了南厂的未来。

    ……

    丝绸布匹,虽然不是钱,但它们跟钱,其实已经没有差别了。

    汉唐时代,布匹等于钱。

    如今轮到明朝。

    老皇帝朱元璋想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地里。

    给他们老朱家子子孙孙的种地纳粮。

    他不喜欢老百姓挖矿!

    这方面,不能说朱元璋坏,说他禁锢百姓的自由。

    朱元璋本意也是好的。

    挖矿是要死很多人的。

    特别是古代的技术,非常的落后,遇到矿洞塌方,几乎是必死。

    矿洞塌方的频率,也非常的高。

    朱元璋不忍心让老百姓去挖铜矿,金矿,因此除了一小部分必须的矿类,大明王朝的铜矿,几乎是不开采的。

    这里朱元璋也有私心,他想让老百姓接受他的信用纸币:大明宝钞。

    无论如何,大明王朝流通的铜钱少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民间老百姓,也慢慢的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就是用丝绸布匹当钱,以物换物。

    在这种情况下,江南织造厂这样的大批量制造丝绸布匹的机构,必须得出现。

    这都是钱哇!

    但如何赚钱,这是一个问题。

    朱允熥的想法,其实就是借鸡生蛋。

    用现在遍布全国的锦衣卫,孵化出东厂。

    再借着东厂卖报纸,组建全国性的商业渠道。

    等到渠道打通。

    南厂也就借着东厂的东风,应运而生,直接转变成古代巨企。

    这仅仅是丝绸巨企,后期还会发展成各行各业,全都统一规格的超级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