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了初恋后我he了

第二十五章 夏日炎炎

    进入炎夏,天气越来越热。

    第一次在南方过夏季的顾明薇,苦不堪言。

    南方炎热跟北方截然不同。一个湿热,一个干热。

    顾明薇总感觉闷闷的,像是透不过来气一样。就连喝灵泉水都不管用。

    也是奇了怪了,明明原主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这具身体应该耐热才对呀!

    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话,心静自然凉?冷热不看体质,看心情?

    哎,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没有空调!

    虽说,顾家屋里放了冰盆,晚上睡觉也有凉席,但依然是热。

    而且,总不能一直都呆在房里吧,家里还有一堆家务要做呢!

    为了避暑,顾明薇每天很早就起来干活了。一旦太阳升起来,暑气就如一股股热浪袭来,人在室外,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

    哦,你说不是只负责割猪草吗?那是以前。

    自从顾家推出冰饮子之后,糕点铺子里的客人明显多了起来。

    既要制作冰品,又要招呼客人,还得收钱。刘氏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于是,白日里,李氏就带着顾明蕊和顾明葵留在了店里帮忙。

    而家中,就只剩下顾老爷子和顾明薇祖孙三人了。

    家中女眷不在,三人好不凄凉。

    顾老爷子每天除了喂养家里的牛、猪、鸡等牲畜,还得负责清理牛棚和猪圈。而扫院子和搞卫生的任务,就落在了两小只身上。

    只是,家里的衣服,就得等李氏她们晚上回村之后再洗了。

    至于祖孙三人的饭食,李氏请了隔壁的铁蛋娘帮忙,每顿多做些,到点拿过来即可。

    为了安慰留守的三人,李氏特意给了每天四十文的伙食费。让铁蛋娘帮忙做些好吃的。

    由于顾家女眷们忙碌,家里的衣服就更是没时间做了。最后,顾家人的夏衫,只好从成衣店里直接买成衣。

    家中十二口人,每人两套,都选的细葛料子,轻薄透气、吸湿散汗,夏季穿着很是凉快。

    李氏还买了两匹细葛布料,用来答谢铁蛋娘。铁蛋娘十分开心,直呼顾家厚道。

    除了做些日常家务,顾明薇还得时不时出门做事。

    之前开铺,顾家为了扩大养花规模,在李修竹家附近买了一亩荒地建造花圃。

    这块荒地,地势平坦开阔,背风向阳,土质疏松,又挨着溪流,便于排灌,除了土地不太肥沃,非常适合养花。

    土地肥力差也好解决,有灵泉水这个外挂,每盆花都生机勃勃。

    花圃的建造,顾明薇也是全程都跟着,并提了很多意见的。

    花圃的四周用木桩围了起来,防止一些小动物进入。

    花圃的内部按照花卉品种,分成了很多区域,每个区域都放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盆花。

    进入盛夏后,顾明薇便提议建造了棚架,盖上油布,一来是可以遮荫,二来,可以将部分盆花挂起来,增加花圃使用面积。

    油布的价格并不低,为了搭棚架,顾家第一次盘账,公中得到八十两,基本上都投入进来了。

    因为鲜花需要经常浇水,所以每隔几天,顾明薇都要过来一趟,用空间里稀释过的灵泉水浇灌。

    日常就请了吴伯帮忙照看,有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主要是防止村民们随意进入花圃,以及向村民收花。

    平时,村民们有在山上采到奇特的花草,也会拿到顾家花圃来卖。

    现在顾家花铺新上的多肉,就是村民们上山找到的。

    除了给花浇水和巡视花圃,顾明薇时不时还往李修竹家跑,跟李修竹一同学画。

    起因是顾家花圃客人们的意见反馈。

    有好几个顾家花铺的客人反映,顾家的花盆太普通了,配不上名花的品质。而且不同的花卉,有不同的风格和气韵,用同一种花盆,太落俗了。

    买到家里又不好换盆,怕伤到花卉就得不偿失了。

    不愧是讲究风雅的大乾人,连养花都得配相应的盆。

    顾明薇觉得,自家本就是走精品路线的。那就应该在细节上追求完美。既然客人也有需求,便打算定制一些独特的花盆。

    于是,顾明薇便上门找到了李修竹。

    现在李修竹已经不常去顾家读书了,经过顾老爷子允许,李修竹基本上都是拿回家读。

    所以,有事相求的顾明薇就只好自己过来了。

    李修竹听罢很是感兴趣,但又怕自己画技不太好,便从顾家书库找了相关绘画书籍,研究了起来。

    为了更好理解不同花的气质,李修竹还经常到顾家花圃里去画。这么热的天,真是太有研究精神了!

    顾明薇觉得,正好自己也可以学一下画画,便带着画具,来到李修竹家一同学习。

    当然,顾明薇并没有把宝全部压在李修竹身上。毕竟小哥哥才十一岁,经验确实欠缺了些。

    顾明薇提议,举办个斗画大会,邀请学院的学子们为店里的花设计花盆和花瓶。只要画稿能入选,便能免费挑选一盆花铺里的花卉;或是能得到顾家糕点铺子的兑换券,免费吃糕点和饮子。

    顾家人听后并没有立即赞成,而是让顾明礼和顾明信先去问了书院的同窗们。书院同窗有很多人表示感兴趣,还说要为吃到顾家糕点好好做准备。

    如此,顾家人就放心了。遂将斗画大会的举办时间,定在了月底学子们休沐的这天。还向学院发了邀请贴,只要是学院的学子都欢迎来参加。

    从李修竹家回来,顾明薇连吃好几角冰镇西瓜,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吃冰镇西瓜算是夏天里,顾明薇觉得最快乐的事情了!

    大乾朝的西瓜原是从大辽国传过来的。先是在皇室中流行,后来乾帝施恩于民,让普通百姓也能吃到汁水丰沛甘甜的西瓜,便下令让各地种植西瓜。如此,西瓜便在大乾便推广开来。

    而且,大乾朝也有冰箱,不过名字叫做冰鉴。它是一个双层的木桶,下面有基座,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把冰块放到夹层里面,盖上盖,好长时间不会融化。

    其实,冰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不过那时的冰鉴是用青铜铸成的。

    因“正宗”的冰鉴造型讲究,造价昂贵。聪明的大乾人,就用木制冰鉴代替青铜冰鉴,造价又低,效果又好。

    用冰鉴存放食物,可以避免变质,还能解暑降温,实在太方便了。

    顾家因着做冷饮生意,需要用到冰鉴,因此在购买时,便多买了两个放在家中。

    顾明薇就将其中一个冰鉴送到了李修竹家。

    李修竹原本是拒绝的,但是顾明薇说要请他帮忙设计花盆和花瓶,就当是提前答谢了。李修竹这才收下了。

    其实,真正贵的倒不是冰鉴,而是冰!

    村里的大部分人,都用不起冰的。村民们大多只能用传统“避暑神器”扇子解暑,或者是用井水冲澡。

    更有男子和孩童去河里泡澡。那画面简直不忍直视。

    谁说古人保守的?在炎热面前,一个比一个穿得清凉。

    害得顾明薇每次去花圃和李修竹家都得避着河边走。

    当然,冰鉴都送了,冰块也得跟上嘛。于是,顾明薇每次去李修竹家学画的时候,都带一篓用小被子包上的冰块。

    用棉被保温是顾明薇“偶然间”发现的。顾明薇偷偷拿了一盆冰块放在床上纳凉,又怕太冷冻到自己,就盖了床被子。

    结果睡觉的时候,不小心把被子盖到了冰盆上。睡觉醒来后,发现盆里的冰融化得慢了好多。

    于是,棉被能减轻冰块融化的“秘密”,就这样被顾明薇发现了。

    穿越日常之每天绞尽脑汁说谎,算是被顾明薇玩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