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了初恋后我he了

第二十七章 顾五上学

    八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尤其是对顾家来说。

    一方面,八月秋收时节,粮食进仓,是每一个农人的幸事;另一方面,顾家店铺的运营,又有了大的提升;再一方面,就是顾家小五进入塾学,正式成为一个读书人了。

    一般塾学有三个入学季,分别是“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

    如今正是八月,到了塾学收学生的时候。

    报名这天,顾老爷子带着顾明仁来到了村塾,同行的还有顾明薇。

    对于顾小五人生这么重要的时刻,顾明薇是一定要见证的。当然,也是想来见识一下村里的塾学。

    吉丰村村塾是由顾家出资建造的,也是一座青砖大瓦房。有三间房舍,其中两间教舍,是学子们上课的地方,一间静堂,是先生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报名地点,就在静堂。村塾先生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塾师经验的老先生了,面相和蔼,待人亲切。

    村塾分为启蒙班和小学班,教授的孩童一般是从七岁到十二岁。

    启蒙班主要以识字为主,教授内容通常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小学班主要教授四书五经。先由学生熟读背诵,然后先生再逐句讲解,并开始学习作文。

    除读书背诵外,有习字课,从教师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再写映本,进而临帖。

    报名时,先生会对学童进行一番考校,然后根据不同人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安排班级和课业。

    来报名的一共有六位孩童,其中有两位是外村的。铁蛋、柱子和二牛因为跟着顾明薇采药、寻花赚了不少银钱,家里也就咬咬牙,让三人过来上学了。

    柱子小朋友已经十一岁了,本不想来的。但是又觉得,小伙们都认字了,只有自己不认字,那不就拖后腿了吗?于是便来了。

    先生考校完,发现六个小朋友,除了顾明仁以外,都是不认字的,便安排几人进了启蒙班。

    顾明仁因为已经在家中开了蒙,读完三百千了,便直接入了小学班。

    当初顾明礼和顾明信也是直接入小学班的。而且,因为两人读书天分佳,没等到从村塾结业,仅以十岁之龄,就考进了目前所在的松林书院。

    大乾的书院类似现代的民办高校,风气比较包容开放,以育人为本。除了经典的学习外,还注重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培养。

    此外,书院的教学方式也比较自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更加频繁,师生情也更加浓厚。

    而且,有些名士或者隐士大儒,也常在书院教学。

    而官学类似于现代的公立学校,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兴办的,有县学、州学、府学以及最高学府国子监。官学建立旨在培养官员和士人。

    顾老爷子虽然想让两个孙儿科举入仕,但更想培养两人正身明德,因此便没让二人报考官学。

    话题拉回。

    顾家虽然出资建造了村塾,但是家中孩童上学,并不会享受“特殊待遇”,一样要交束脩钱的。

    村塾的束脩是每年二两。等交过钱,登记好,顾明仁上学这件事情就板上钉钉了。

    开学这天,顾明仁早早就起床准备,穿戴整齐。

    只见他,头戴小方巾,身穿豆青色棉布交领长衫,腰系黑色腰带,脚踩黑色布靴,身背青色翻盖挎包,里面放了笔墨纸砚和书籍。

    整个人显得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自从当初顾明薇因爹爹们卖糕点,指导宋氏做出了翻盖挎包后,顾家的儿郎们,便再也不用褡裢和包袱了。

    为此,还在松林书院引起了不小的风潮。不过挎包工艺简单,懂女红的妇人们,一看即会,所以顾家并没有做这门生意。

    像某些小说里,女主跟绣楼合作卖包,根本就不现实。

    这些包只要一经推出,平民百姓们一看即会。如要走精品路线,大户人家的绣娘,手艺同样精巧。更别说还会有满大街的仿品了。就算是能引领风尚,那也仅是一阵而已,根本不能做长久的买卖。

    一切准备完毕,顾明仁就昂首挺胸地出发。同行的还有顾老爷子和顾明薇。

    今天新入学的学童们,会举办一场入学仪式,称为“入学礼”。并会邀请学童家长观看。顾明薇就是来围观的。

    这也是顾明仁今日准备这么“精致”的原因。

    要知道,村塾对学生平日上学的着装并没有太大要求,干净整洁即可。

    等六个学童到齐以后,入学礼便正式开始了。

    入学礼的第一步是“正衣冠”。六个小学童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整理好衣冠。“先正衣冠,再做学问。”寓意为衣冠整洁才能安静读书。

    接着便是“拜师礼”。在先生的带领下,六人先拜孔子先师,然后再拜先生。最后,便是学童们之间相互鞠躬,表示互相友爱。

    再下来,是“洗手礼”。堂前摆了一个装有清水的铜盆。学童们要在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手,然后再将手擦干。寓意净手净心,希望学子们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摒除杂念,认真学习,发奋图强。

    最后一个步骤,便是“朱砂启痣”。由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童的眉心处点上红点,寓意为学童们开智。希望学童们目明心亮,学习一点就通。

    如此,整个入学礼才算是完成了。六个学童便进入教舍,开始了读书识字。

    进屋前,顾明仁还欢快地跟人群中的顾老爷子和顾明薇招了招手,看得顾明薇一阵好笑。

    傻小五,有啥可乐的?从进入那道门开始,就宣告你幸福的童年生活结束了!十年寒窗苦读,这就开始啦!

    啧啧啧,且行且珍惜,自求多福吧!

    一旁的顾老爷子看到顾明薇面露同情,摇头晃脑的样子,遂打击到:“小六,看来你对自己不来上塾学,很是遗憾呀!”

    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顾明薇一个激灵,立马表衷心“哪有啊,祖父,我很喜欢读书呢!还不是塾学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我!我觉得我比较适合放养!”

    “哼,放养是不可能放养的。有些技艺还是老师教的好。”顾老爷子一副我看穿你了。

    “有机会,还是要找个先生来教你,顺带着教习你两个姐姐!”顾老爷子又补充。

    现在家里有条件了,顾老爷子也想让自家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像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花什么的,有兴趣的,还是要学一些的。至于顾明薇,哼,这么好的脑子,都得学!顾老爷子暗道。光学医药太浪费她的资质了。

    顾明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顾老爷子安排得明明白白了。听顾老爷子说想请先生到家中来教学,倒也不排斥。反正自己到时候就挑喜欢的学就行了。

    呵呵呵,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顾小六还是太天真了些啊!

    村里塾学的休沐安排也是旬休制,即每十天,休最后一天。

    然而,才到第五天,顾明仁就休沐了。顾明礼和顾明信也休沐回家了。

    原因就是,大乾朝的重要节日,中秋节到了。

    今天,顾家铺子也是早早就关门,刚过中午,顾茂源和顾茂清就带着采买好的过节礼品,回村去了。

    中秋节,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地过节。

    中午,李氏带着刘氏以及顾家“新任小厨娘”顾明葵一起准备了丰盛的节日大餐。

    顾明薇也见识到了“李村厨”的手艺。果然,做这种宴会大菜,更能彰显李氏的厨艺。

    晚饭比较简单,喝的是八宝粥。

    饭后,明月当空,正是赏月的好时候。

    中秋节最重要的赏月活动便开始了。

    首先是拜月。

    顾家庭院中摆放了一张大香案,上面摆满了祭品,有月饼和时令水果,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

    接下来便是拜神,要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点上红烛,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拜完,就是分吃月饼。

    今年中秋,顾家的月饼是自家做的,馅料非常足。有顾明薇最爱吃的五仁月饼,和顾明仁爱吃的豆沙月饼,以及顾家女眷们最喜欢的冰皮月饼。

    冰皮月饼是顾家为中秋节特意研制出来的,还专门定制了精美的礼盒。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新老顾客的喜爱。

    据说连知县老爷都很喜欢呢,特意差使管家来店里订了十几盒,用于送礼。

    顾家也因中秋月饼礼盒,小赚了一波。

    吃完月饼,便开始坐下来赏月了。

    为了活跃气氛,顾老爷子便让顾明礼和顾明仁分别以月为题作了一首诗,就连顾明薇和顾明仁都被要求背诵了诗。

    顾明薇背诵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来,将中秋赏月的气氛推到了高潮。

    顾老爷子几人更是拉着顾明薇直问,如此佳句,是从哪里看来的。

    顾明薇一时语塞,糟了,忘记大乾朝没有苏轼大人了。这谎该怎么圆?她能说自己忘记了吗?不能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她过目不忘。

    “额,是在一个茶馆里听到的。有次去买糖葫芦,路过一个茶馆,听到有一个叫苏轼的文人在吟诵。我觉得很美,就记了下来了。但是因为人太多了,我没见到本人。”顾明薇瞎掰道。

    反正你们不可能去茶馆找人吧!就算去找,茶馆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茶馆伙计怎么可能记得住所有人,到时候找不到,不也很正常嘛!

    又躲过了一劫,顾明薇喜滋滋。看来以后可得多加小心,不能得意忘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