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琦公子

第三章,鱼梁洲上

    时间回转

    蒯越回到襄阳城的第二天早上,襄阳城东鱼梁洲上的一间竹舍草庐之中。

    “叔父,现在襄阳城中到处都在流传安民册和屯田册是您在背后为刘琦所作。”草庐中一名衣着朴素,身材微胖,长相黑丑的少年郎正躬身对着一名老者说道,只是语气之中稍有些试探的意味在里面。

    “统儿,你小子鬼机灵,恐怕也对此有些相信的吧!”草庐中的老者正是荆州有名的隐士,庞德公,此时有些玩味的看着已经初为青年的庞统!

    “嘿嘿,叔父,外面传的确实有些蹊跷,那刘琦我也在叔父这见过好多次,不过每次他都是带些普通吃食酒水过来,所谈的也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百姓生活之类,对于施政军略都未从提及,甚至对于他现在在州牧府继承人的尴尬处境上也从未提过半句。想他也只是比我大一岁,以往也表现平平,如果不是叔父在后帮助,实难想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庞统今年16岁,生于公元179年,是庞德公的族侄,因为年少聪慧,被送来跟随庞德公学习。

    “连你这整日跟着我的,都怀疑是我给他出的那两册,看来我是跳进沔水也洗不清了。”庞德公如同一位刚劳作回来的老农一样坐在一张小凳上掸着身上的灰尘。

    “嗨,叔父,你连刘琦这句跳进沔水也洗不清了的话都学来了,不过倒是颇为应景。”庞统也是农家少年打扮,嘿嘿笑着。

    “白吃了人家这么多天的酒食,总是要付出些代价的,他能无中生有,凭着这段时间的运作让整个襄阳城的人都相信是我站在了他的身后,也是他的本事,哈哈!”

    咚咚咚的一阵敲门声响起,一个汉子走了进来。

    “父亲,刘琦的那两个护卫又带着那帮孩子来帮我们挑水砍柴了。”

    开门进来的是庞德公的长子庞山民,年近三十岁,农户打扮,皮肤略有些黑,是一个精壮的汉子,光看外表实难想象,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会是荆襄名士庞德公的儿子。

    “别管他们了,山民,去把牛牵上,咱们今天把前面的两块地耕了。”庞德公起身拿起屁股下的小凳子就往门外走去。

    木栅栏的院子外,一群满脸稚嫩的半大孩子正整齐的列着队,站在队列前面的是两名估摸着有二十多岁的壮硕青年。

    庞德公认识这两个青年,一个叫王威,一个叫熊平。

    王威是刘琦的护卫首领,熊平则是鱼梁洲上的一名猎户。

    这个刘琦在半年前突然来到了鱼梁洲上,在靠近自己这所草庐千余米的地方建了一片竹屋园舍,每日间带着护卫们不是帮着山民百姓们砍柴挑水,就是教附近的一帮孩子们读书写字,还教一些从未见过但说是代表着算术的符号,除了这些之外,还让一帮孩子站队列,跑步,喊号子。

    山民百姓们知道刘琦的显赫身份,虽然不懂刘琦教的那些有什么用,但总归也没什么坏处,再加上刘琦这些天带着护卫们也确实帮着他们做了一些事,也就没人出来阻止。

    山民百姓们看不懂,但庞德公知识渊博人情练达,却从中看出了一二,而且从一开始庞德公就隐隐感觉到了这个刘琦应该是冲着自己来的,这也让庞德公暗暗对这个刘琦上了心。

    果然,这个刘琦来到这里没两日就拎着酒食过来拜访,从那之后,更是日日不断。

    这个刘琦礼数周到,又是个通达爽朗的性格,每次来还都带着酒食,丝毫没有公子哥的习气,让人想赶他走,都找不到理由,庞德公对此也很是无奈!

    这些日子庞德公与王威和熊平也已经熟悉,互相打了个招呼,就带着一家子人去地里耕田去了。

    王威,原本只是在州牧府里做一名普通的护卫,后来被穿越后的刘琦偶然发现,就要了过来,做了自己的护卫首领。

    熊平,是附近的猎户,原本是零陵郡人,父母早年避祸到此,前些年也双双病故了,剩下了他带着弟弟妹妹生活,以前都是在砚山或者远一些的鹿门山上打猎,长得膀大腰圆,而且身手不错,十来个人也难近的了身,半年前看到刘琦在这里建了一所书院免费教附近的孩子读书,他就把弟弟妹妹送了过来,一来二去的反倒自己成了刘琦的护卫副首领。

    王威熊平如同往日晨练完一样,带着一帮半大孩子开始帮附近的山民百姓干活,干完活还要跟着请来的教书先生认字。

    其实这些孩子也都是这些山民百姓家的孩子,带着小伙伴干自己家的活,那自然是格外卖力。

    日上三竿,天气开始转暖,几朵白云悠闲的飘荡在蔚蓝的天空中。

    襄阳城东二里外,有一片宅院,宅院旁边有一座高台,名为呼鹰台。

    呼鹰台乃是刘表所建,经常与麾下友人在此处聚会游猎,累了也就在这处庄园里休息,相当于一个私人的度假山庄。

    呼鹰台东侧的农庄田地里,几个农户和几个衣着得体的人正在赶牛耕田,所用的耕犁正是刘琦遣人送来的曲辕犁。

    几个农户是呼鹰台那所庄子附近的农户,衣着得体的则是刘表刘琦父子以及荆州的主要官员,其中就有蔡瑁、蒯氏兄弟、别驾刘阖、治中邓羲、从事中郎韩嵩。

    今日主要是为了给蒯越和蔡瑁介绍这曲辕犁,刘琦作为屯田安民两册的作者,再加上又是这曲辕犁的创造者,所以也一起被叫来了呼鹰台这边的庄子。

    刘表亲自掌犁,刘琦在旁边扶着讲解,一个护卫在前面牵牛,几个农户则在旁边面面相觑。

    犁铲随着耕牛传来的拉力,不断的将土翻到一边,并且通过调节犁建和犁评来控制耕犁的深度,在转弯和操作上也因为增加了犁盘,而变得轻便很多,原本需要半日才能耕完的一块地,现在一个多时辰就耕完了。

    “哈哈哈,异度、德珪啊,这曲辕犁可是个好东西呀,你们主掌屯田事宜,正好排上用场!”刘表开怀大笑,对着蒯良说道。

    “主公此物可使天下百姓受益甚多,请受在下一拜!”蒯越适时的送上一句马屁,随后一揖到地,蔡瑁等人自然也是跟着附和。

    刘琦在一旁笑而不语,暗中却打量着蒯越这位荆州有名的智谋之士。

    这是刘琦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看见蒯越,像刘表的其他文武近臣在这半年里也大多已经见过了。

    “异度刚回来,我还未来得及给异度接风洗尘,正好今日天气不错,就在这庄子里不醉不归。”刘表哈哈笑着,把手中的耕犁交给旁边等候的农户,拉着蒯越和众人就往庄子走去。

    刘琦跟在后面安排了人把耕犁搬回庄子,随后也就带着护卫一道返回。

    回到庄园之中,众人落座,酒菜也陆续被侍女们端了上来。

    这次酒宴名义上是为了给蒯越接风,但酒宴之上却让刘琦作陪,按理说刘琦作为小辈,一般这种场合是不会同坐于席上的,但今天这个场合不一样。

    一则今日这耕犁乃是刘琦弄出来的,二则屯田安民两册乃是出自刘琦之手,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刘琦与蒯越蔡瑁沟通,三则刘表也有意让刘琦与荆州文武多接触接触,看看刘琦的应对处事。

    酒宴之上,话题也一直围绕着章陵郡的一些事物和现在中原各州的局势,在席间蒯越及众人问及屯田安民细节步骤的时候,刘琦也按照之前的想法一一给出了解释,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刘琦夹杂了后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方式方法,听的刘表与众人都频频点头。

    今日这场宴席从头到尾,刘琦表现的谦逊有礼从容有度,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以及应对措施都有一番发人深省的观点,这也让在场众人开始重新审视刘琦这位荆州长公子。

    其实今天无论是对于刘琦还是在场的众人,甚至于荆州都是具有很大意义的,稍微有些政治嗅觉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含义。

    就在前不久,刘表将屯田之事与众人商定下来并说明乃是刘琦所作之后,便安排了刘琦与蔡瑁的见面,刘琦也主动示好,蔡瑁纵横官场多年的政治嗅觉让他在片刻之间便已经反应过来,一番客套夸赞之后,更是直接向刘表提议将刘琦表举为孝廉。

    而这孝廉乃是汉朝察举制的产物,意思是有才能的人,由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分为孝廉、茂才,前者是孝顺廉洁,后者是有才能,两者差别不大,属于官员预备役,是进入权利阶层的捷径,且基本都被士家豪族或者高官子弟所占据,寒门子弟是没有这种待遇的。

    在外界的大多数人看来,刘琦不过才是十七岁的少年郎,所作的两册估计也是得到了庞德公的指点帮助,至于说刘琦有真才实学,大多数人都是有些不信的,不过这段时间刘表所表现出来对刘琦的重视却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