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百万年,西游才开始

第48章 天榜降临请国师显圣

    随着这百万年间越来越多的事情呈现在朱大常面前,他已经意识到,无论是佛门还是天庭,甚至三十万年前的邪神,这一切似乎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隐藏在这些背后的似乎还有一个更大的势力。

    这个势力是什么,又在什么地方,朱大常都一无所知,只能大致判断,三皇五帝时代人族文明的巅峰被终结,长达六十万年的大灾变时期,应该都是这个势力造成的。

    时间一直在悄然流逝,孩童们在长大,中年人渐渐老去,也有人老去终了。

    不过时间对朱大常来说好像没什么意义,九穗禾确实能让人长生不老,如果没有能杀死他的存在,那时间对他就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贞观九年春,晋阳公主起兵伐吐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听洛神说李孝恭和李道宗都已经到陇右,开始准备和假装接洽吐蕃官员。

    这一日晋阳公主来到国师府,与朱大常辞别,不过她穿的不是大红嫁衣,而是冰冷的铁甲,据说铠甲样式都是仿的她姑姑的。

    等晋阳公主走后,朱大常偶尔也会关心一下公主的队伍走到什么地方?

    另一边三藏和苏定方又行了数千里,从那简单的地图上来看,再往前走三百里,是一座叫黄风岭的山脉。

    很快就有斥候打探到消息,说黄风岭纵横足有六百里,这山中不仅地势难走,更有妖精盘踞,而因为其连绵甚广,就是要绕道都不好绕。

    除非多花上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绕过黄风岭。

    三藏和苏定方一合计,多花两三年肯定是不行的,就算黄风岭有妖怪,他们也只能硬闯过去。

    现在的三藏每日与苏定方练武成效斐然,他已经很久没有骑过马了,每日在山道上他都是一路小跑,累了就坐在路旁歇息,渴了就喝些山泉水。

    九转金丹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现在三藏已经能和六耳猕猴打上几个回合,虽然只是切磋,也足见他具备了一定的实战能力。

    “六耳,你也不可懈怠,我见你这一路走来,既没有打坐参悟,也没有炼体修身,虽然你道行已有小成,但如此止步不前,终非正途。”山道上三藏脚下步履轻盈,身体也是保持的四平八稳,一边走着还能语气平缓地与六耳猕猴说话。

    六耳猕猴闻言不免也有些尴尬,他已经是太乙玄仙巅峰了,可这一境界已经困了数百年,要不是为了成就大罗仙,他也不会心甘情愿听如来安排。

    不过这些话六耳猕猴不能说出来,只见他故作无奈的说道:“唉,师傅,不是俺不想努力,你是不知道啊!大罗仙可不是光靠努力就能修成的,那得时,命,运三者缺一不可。徒儿可能时机未到,也或者命中无缘,就是运气欠缺也是镜花水月,所以还不如每日逍遥自在。”

    大罗仙确实很难,有时候上千年可能都出不了一个,可猴子虽然说得有理,但三藏却不以为然。

    只见他脚下不停,语气有些严厉地说道:“荒谬,人助天助不如自助。你若自己不努力,那时机来了也不知,而若心生懈怠,就是命中该有的也会溜走,自己都不去争取,又何谈运气?”

    三藏这番话说得如当头棒喝,猴子顿时楞在了原地,确实让猴子大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六耳猕猴看向三藏的目光也有些不一样了,他虽然一直在三藏面前演戏,但也能看出来和尚是真把自己当弟子的。

    “真的可以自己去争取吗?”六耳猕猴有些茫然的问道,这句话看似在问三藏,又好像在问他自己。

    “当然,为师西行取经,不就是去争取吗?就算西天没有真经,为师也会自己造一卷真经出来,佛祖给不了的,咱们依然要自己去争取。”三藏神色坚定的说道,他是一个不一样的三藏,而这番话也让六耳猕猴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

    几日后三藏等人来到了黄风岭,眼前这山脉延绵不知尽头,高处直入云霄,有陡峭的悬崖,深不见底的沟壑,山中风声呼啸如鬼哭神嚎,怪石嶙峋碧纱笼罩,让人望而生畏。

    很快唐军斥候就发现了妖怪聚集之地,那一处名为‘黄风洞’的地方,大小妖怪怕是不下上千之数,简直与一座小型城镇无异,而且这些妖怪纪律严明,俨然是训练有素的军队。

    领头的是一个獐头鼠目穿的却是威风凛凛的大妖,名号便是黄风大王。

    那黄风大王金盔晃日,金甲凝光。盔上缨飘山雉尾,罗袍罩甲淡鹅黄。勒甲绦盘龙耀彩,护心镜绕眼辉煌。鹿皮靴,槐花染色;锦围裙,柳叶绒妆。

    黄风怪使一柄三股钢叉,看上去竟有几分当年二郎神的风采。

    六耳猕猴说黄风怪是太乙仙巅峰的实力,这次面对一个巅峰太乙仙,三藏没有首选祭出金剑,而是与苏定方合计,决定与六耳猕猴合力,三人与黄风怪一战。

    朱大常不知道三藏已经成长到这个程度了,最近他的日子没有往日那么悠闲了,因为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在这件事发生之前,首先是大将军李靖日前寿终正寝,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不过李靖头七都还没过,朱大常立刻让洛神去地府提走了李靖的魂魄,并让他魂魄暂时住在了三皇庙。

    而这一次是朱大常主动劝李靖不要投胎转世的,但他却没有封李靖任何神位。

    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连洛神都不知道,但洛神感觉得到,老祖正在谋划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就在李靖死后不久,一日苍穹上忽然金光大盛,这一幕无论处在大唐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

    所有人都看到,苍穹上出现了一幅像卷轴一样的东西,就那么悬在九天之上,散发着熠熠金光。

    就在所有人都疑惑不解时,忽然一个声音响彻天地:“此乃天榜,内藏大唐三百年国运,若想一观国运,需大唐国师亲手摘下。”

    这声音说的很明确了,只有国师才能摘下天榜,看到大唐未来三百年的国运,说白了就是点名要朱大常去摘。

    而天榜悬于九天之上,普通人也确实不可能摘到。

    但当这天榜和声音出现时,朱大常就让洛神下令,城隍体系的任何神人都不准去摘金榜。

    而后他对此事不闻不问,就那么任由天榜挂在苍穹数日。

    一开始人们也只是好奇,但渐渐的议论焦点就从天榜上的大唐国运,转移到了国师为什么不去摘榜?

    再后来就有人开始议论了,说国师是不是没有真本事,根本就没能力去摘榜?

    又过了几日,舆论逐渐发酵,开始有不知名的小官吏上书朝廷,直言要国师显圣,上九天摘榜。

    有人开了头,后面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上书了,甚至有些级别够的官员,直接给皇帝上书,或者直接就要求见国师,一时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这件事一直持续了很久,朱大常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连李世民都将递到自己跟前的折子压了下来。

    终于有一日洛神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出现在朱大常面前。

    “老祖,名单已经整理出来了,这些人如何处理?”洛神神情肃然的说道。

    “将名单传给各府城隍,让他们暗中调查,另外可以对外宣布了。”朱大常还是一脸无所谓的说道,面对外面潮水般的议论,他依然无动于衷。

    很快一则让大唐百姓都一脸懵逼的消息由国师府正式发布了:

    国师不会飞,天榜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