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崛起

第十九章:破贼

    李广把大军分成六队,四队开始救火,安抚百姓,救助老弱妇孺。剩下的两队进了皇城,开始抓捕那些贼军。

    涌入皇城一共三千贼人,都是八大王张先的手下,他自己就进了楚帝熊夜的玉贵妃宫殿,直接杀死太监,宫女赏赐给了手下的两个将军,他把玉贵妃杨玉儿抗在肩膀上,扔到床上,美人如玉一夜温存,张先真的被迷住了。

    玉贵妃本来以为,大楚自此亡国,跟随张先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就很用心的伺候他。没想到官军竟然打败了贼军,张先已经不见了身影,玉贵妃为了隐藏自己被侮辱过,就偷摸的逃出自己的翠微阁,住到冷宫躲藏起来,身上的衣服换成了布衣,脸上涂抹了灰尘。

    大楚政和二年二月初五正是大年,汴京城平静了下来,由于漳州军的给力,大家全都安全了,朝中的官员开始上书,请封李广为国公,最终熊不害和自己的父亲,楚帝熊夜请示之后,封李广卫国大将军,封魏国公,实封漳州,也就是说整个漳州都成了李家的私有领地,所有的赋税和官员都有李家自行征收和征召。

    由于死去太多的人,新年并没有人张灯结彩,反而是一片白色,许多百姓已经饿了很久,粮食一入城就遭受哄抢,就连一些七八品的小官都亲自上阵,及时第一批粮食的价格很贵,还是令那些跟随大军北上的粮食商人大赚一笔。

    这些粮食中就有李离的随从运来的一万石大米和一万石白面,这些粮食中,李离的手下全都参与进来,杨大海就负责了三百石大米的采购。

    最终粮食在汴京涨了十倍,去除路上的消耗,二月底的时候,一千两的银票被送到杨大海的手中,他又拿出五百两分给手底下的主簿,县尉,一些衙役,剩下的五百两全都是他自己的利润。

    回到家里,女儿妞妞就扑倒怀里,一阵咕哝。“爹爹,你终于回来了,我要吃糖葫芦,阿娘都不给我买,康哥哥去学堂还没有回来,都不陪我玩。”,宝贝女儿就会告状,反正是家里的人都对她不好,他从油脂包里拿出一根包裹着糖霜的山楂,也就是女儿心心念念的糖葫芦,她因为吃了太多的糖,牙齿只剩下没几颗,虽然还会长出来。

    妞妞看到糖葫芦,一把就拿了过去,这时候杨大海的夫人走了出来,就要把她的糖葫芦收缴。结果妞妞不要看才六岁,看到母亲过来,一溜烟就跑了,还弄鬼脸。

    进了卧室,杨大海把银票拿出来拍在桌子上。“娘子,拿去用,不够再和我说。”,拿起银票一看,五百两,她从没见过这么多钱。

    “夫君,这么多钱,你从哪里来的,不会拿了县里的钱吧。这可不行,要被戳脊梁骨的。”,看着妻子害怕的脸色都白了,他赶紧搂住她:“你想什么呢,你知道的一个月前,李小将军不是让我采购一些粮食么。我就和手下的人一起筹钱,弄了一批粮食,最后运到京城大赚了一笔,这不红利下来了,这些都是我的回报。”。

    “那怎么这么多啊,你的县令的俸禄也就五十两一年,这顶的上你十年的俸禄了。”杨大海看着妻子吃惊的样子,开心的大笑。

    “好了,这才多少,等康儿回来,今天多准备一些吃食,咱们也好好过个元宵节。”。

    杨康已经开始学习《论语》了,县学的老师都是举人,掌握的只是更加的深,杨康上课更加的用心了。就连皮山河都被他看着认真的学习,他家的财务被贼军搜刮一空,不过还有一些埋在地底的银子没有被贼军弄走,回到龙溪后,他父亲就联系几个好友,打开了通往广东的商路,那些国外进来的珍贵的香料,黄金制品,波斯地毯被他卖到北方,许多稀奇的东西,让他们家的财富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翻了好几倍。

    家里的房子已经重新修建好了,他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张旭和辛元昊。张旭的父亲曾经是宫廷画师,母亲是宫女,他的父亲在三年前因为给玉贵妃画像,结果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就被赶了出来,居住的官宅子也被分给其他官员,父亲就被闲置了起来,每个月发个二两银钱。

    汴京居特别不容易,没了宫内的赏赐,他父亲一个九品的画师根本就养不活一家人。在政和元年的时候,就带着家人回到家乡,在县里谋了个文书的差事,这不北地大旱。

    根本就无法生存,他父亲一早就带着他们南下,被挡在了沙县,在那里他们一家靠着父亲帮着书写信件,各种对子,画一些仕女图,山水图赚取生活所需。

    父亲的一副仕女图被龙溪县学的学政看到,就把他请来教授县学学子画画,他们一家就搬到龙溪,住在公租房中。张旭顺势就进了县学读书,只需要负责自己的笔墨纸砚花费就可以了。

    辛元昊家里是武将世家,这不北地动乱,父亲跟随李广北上勤王,他们都留在了泉州,他的大哥在李离将军手下当一个校尉,和杨大海相熟,就拜托他把弟弟弄进县学。作为县令,他的面子县学的院长还是给的,再说龙溪城的很多学子、举人都死于战乱,县学可是少了一半人,有新的学子入学,院长都是有奖励的。

    辛元昊自从入学之后,爽朗的性格就深受大家的喜欢,能够和一些农村的学子打成一片,经过了战乱,大家都为了如今大楚忧心不止。都想着早早的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报效朝廷,杨康进了县学之后,就不是很拔尖,考试的时候也就居于中间。

    张旭因为自己父亲亲自教导,反而总能考到前三,杨康就喜欢请教他问题,他发觉张旭的逻辑思维特别好,对于一些特别难的古文,总是能够立刻抓住重点。

    他的组织能力也特别好,县学组织的春游,就是由他管理后勤,那次上百人的春游,大家都很满意,无论是食物,居住的帐篷,还是选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