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崛起

第二十二章:县试(上)

    考试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天色特别的黑漆漆,大家已经开始起床,草草的吃了早饭,拿起东西就开始朝着考试院的地方疾走,因为黎明的时候就要入场。

    杨康把准备的东西放在自己的新书箱里面,因为一天只考一场,还可以提前交卷,他就带了中午吃的食物,现在天气还凉,他还带了一个小火炉,特别小的那种,不过用来热一下水和把馕饼烤热还是可以的。

    三月的天气还是很阴冷的,杨康穿着棉衣,里面的内衣都是带绒的,一行四人都不喜欢说话,行人越来越多,都是今年参加科举的考生,不断有人汇入人群。

    考试院很近,不到一炷香时间,他们就到了目的地。这个时候,天色依然很黑,考试院外面竖起五六根巨大的火把,等待的人已经有上百了,衙役和捕快在维持秩序,其中有几人杨康还认识,不过为了避嫌双方并没有打招呼,只是眼神交流过。

    他们已经排了四队,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些考生的家人或者吓人站在阴影处,并没有立刻离开。

    辛元昊问皮山河:“今年一共有多少人入场考试?”。

    不知道是不是考试太过紧张的原因,这么多人在场外等候,可声音却很小,就像在偷吃的老鼠。

    “也就三百人吧。”皮山河回道。龙溪这里文风一般,三百人已经是这几年最多的一次,都是因为北方的人大批南下,造成本地的学子增多。

    等待的时候特别的难熬,几个穿的少的瑟瑟发抖,不停的跺脚双手快速的摩擦呵气,几个人聚在一起,身体紧挨着取暖,随着天色开始慢慢的变亮,杨康的心跳越来越快,他赶紧深吸一口气,用力的拍打脸颊。

    已经开始入场了,考试院门口出现两个陌生的士兵,衙役在维持秩序。

    远处的那些家人大声的叫着:“儿啊,一定要好好考,家里就指望你之类的。”这是对儿子的期待。

    “儿子,一定要考中,家里准备一堆吃的、喝的、玩的,就等你考中了。”这个声音莫名的熟悉,在他前面的皮山河羞愧的低着头,原来是皮伯父也来了。

    “山河,不要紧张,你看我。”杨康安慰好友,皮山河听话的回头,结果看到杨康脸上两个大巴掌印,差点没有笑出来。

    这么一瞬间,考试院外面考生的家人们的叮嘱花样百出,让杨康庆幸自己没让父亲过来。

    轮到杨康的时候,他排在中间,他把弄好的文书和考牌递给左边的士兵,把书箱从后背拿下递给右边的士兵。

    他的书箱里有两只毛笔、两块墨块、砚台、笔筒、笔架、一块打火石、两块棉布一块破布、装有水的黄皮葫芦、油纸包着的馕饼三张,一小壶白开水。

    他注意到左边的士兵看了文书一眼,就挪开;又仔细的端详自己,文书上面有杨康的画像,还是张旭的父亲画的,下面有文字描述杨康的样貌身材。

    杨康刚拿到文书就研究了一下,发现画的还不错,至少是一个俊朗的少年郎,主要特点都画了出来,乌黑的长发用发带绑着,稍显圆润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上面的一颗小痣,文书上面写着面色红润,无须,壮硕,年龄十二。

    这时候,士兵让他脱下外衣检查,没有清朝那么变态,不用全都脱了,只是穿着一件里衣,三月份也冻得他瑟瑟发抖。

    幸亏士兵人好检查的很快,拿回棉衣他赶紧的穿好,整理一番,书箱也回到他的手中,里面被翻乱了,馕饼都被掰开,检查了一番。

    终于检查完了,他可以进去了,怎么感觉古代的考试太不人道了,真的很细,值得庆幸的是不如清朝那么苛刻,不用脱光衣服,还有自己的衣服没有被撕开,看看有没有夹带。可能因为这只是县试而已,考上了也只是没有什么利益的童生。

    进去之后就开始等待,所有考生入场之后,他们在县令、县丞、县学政等官员的带领下给孔圣人上香,拜了三拜之后,由县学政宣读考场规矩,最后由他二叔县令宣布开考。县令和县丞会立刻离开考试院,县学政主持三天的考试。

    杨康拿着自己的考牌,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号房。号房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他的对面也是一排,两排的距离比较远,他目测了一下距离,有六米远。

    掀开自己号房的模板,进了号房,里面又窄又矮,向他这样的高个子孩子,就差四十公分就顶到房顶了。高度倒没什么,就是太窄了,如果有一扇门,就和被关了小黑屋一样,如果年纪大一点考试,身体发育好了,特别是大胖子,也许连号房都进不来吧。

    大约一米三左右的宽度,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面放着蜡烛,由一个油纸包裹着,油纸包已经打开,蜡烛都是白蜡烛,质量很一般,一看就是小作坊造出来的,还有一个坛子里面有一些清水,应该是用来洗笔的。

    桌子是用拦着的木板,倒是很宽,就是边缘都起了毛刺,上面黑漆漆的,一层很厚的灰尘,条件不怎么好,可见张旭撒谎了。几人心里都在大骂:张旭你给我等着,在家里睡觉的他打了冷颤,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看了一眼考试院的方向,为几个好友默哀。

    杨康暗自神伤,大楚的皇帝怎么不改善一下科举的条件呢?这并不需要多少钱吧,这些龙溪县的财政完全可以承担的,这样的条件,如何能让考生舒心的考完。

    不过也是作为皇帝,也不用参加科举,还有如今的大楚皇帝昏庸无道,就更加不会关注了,那些朝堂上的大人纸醉金迷,根本不会管那么远的一个小县考生脑海中的想法。

    门板被他反复擦拭了三遍,他还和衙役要了新的清水,等着门板自然晾干之后,他才把临时放在椅子上的蜡烛和清水放在桌子的右手一边,接着就开始把书箱里面的都行都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