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苹果心

第28章:“327”国债故事(1)

    327国债期货事件堪称中国金融史上最离奇、最刺激的故事。尽管27年过去了早已尘埃落定,主角的因果轮回也已走完。群友们讨论起来,还是唏嘘不已。倘若拍成电影,亦可惊天地,泣鬼神,足以VS好莱坞大片《大空头》。

    一位投资人当时投入15万,三个月后即赚到295万。套用当时的流行语就是,“自行车进去,宝马出来”。这还不是终极版本。有位财经大学的老师,利用所学专长,建立了保值贴补率计算模型,投入实战,3万进去,两个月后变成了6000万!

    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给公司本部,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本部,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

    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40倍杠杆。也就是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幅度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投资机构能日进千万,欣喜若狂。

    苹果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既震惊又恐惧。现在再看已经毫无波澜了。

    金融世界金钱和权利的翻云覆雨。多空绝杀和反绝杀、兄弟临阵倒戈司空见惯。道路两边,不服就干。

    国债是利率期货的一个品种。

    327事件里的327并不是一个日期,而是一支国债期货的交易代号,对应是1992年发行的将于1995年6月兑付的3年期240亿元规模贴息保值型国库券。

    一般来说国库券的利润来源于债券的定额票面,比如该只国债的票面利率为9.5%,也就是说每一100元面额的国库券到期后将可以兑付128.5元人民币。

    根据当时通膨率来算此利率并不具备吸引力,同志们并不买账,

    85年到95年,通胀率都高居不下。这10年,如果只是持有现金,1万块最终只剩下2394块,缩水了近80%。尤其是94年的通胀高达24%

    所以央妈决定采取贴息保值的方式给予一些国债保值补贴,来刺激大家购买的欲望。

    同时,央妈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开放国债期货市场,以期利用衍生工具来提高国债的流通性和价格弹性。

    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

    让时间穿越回1995年3月20日前后,金融战争的序幕于此徐徐拉开,由于91-94年,通胀率一直于10%左右居高不下,国债贴息补贴率维持在7-8%左右,而95年通膨率比94年下降了7%,所以管教父及其麾下金融精英认为,95年的贴息补贴率不可能高于8%,这样算来25日该笔国债每百面值兑付价格将不超过134元100*[1+9.5%*(1+8%)]^3

    此时上海及周边期货市场上的每百元国债合约交易价格则位145-148元区间波动,做空的话每百面值收益将达1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