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负天

第三十八章:双叉岭上刘太保

    打起精神,二人牵着马匹,在这山岭上往前苦进。

    这山岭乱石垒砌,涧水潺潺。有寒飒飒雨林风,香馥馥野花开,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景色算得上极好。

    二人才经劫难,三藏战战兢兢心下不宁,罗二时刻警惕担着心,都没有心绪欣赏。

    行经半日,更不见人烟村舍,当下准备进些干粮,稍作休息。

    忽而前方有两只猛虎咆哮,后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潜伏,右有恶怪侵扰。

    三藏惊叫连连,罗二看得火起,正待发作。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

    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果然是一条好汉。

    你看他:头上戴一顶艾叶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领羊绒织锦敞口衫,腰间束一条狮蛮皮带。脚下登一对麂皮靴。环眼圆睛如凶神,圈须乱扰似奎星。腰悬一囊毒药弓矢,手拿一杆点钢大叉。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

    “果然是一条好汉!”见到来人,罗二高声赞道。

    见得罗二夸赞,三藏亦是双掌合十,行礼道:“贫僧二人是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适间来到此处,遇着些狼虎蛇虫,四边围绕,不能前进。忽见好汉来,众兽皆走,救了贫僧二人性命,多谢!多谢!”

    那好汉行到跟前,放下钢叉,也是拱手施礼道:“二位长老安好。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才刚到,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着你们,多有冲撞。”

    “我在这里生活,专门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你们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

    “此间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们同食皇王的水土,诚然是一国之人。”

    “你等休怕,跟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明朝我送你等上路。”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谢了刘伯钦,介绍了自己二人的法号。见得罗二点头,便牵马随行。

    罗二心下暗道:“这个刘伯钦,虽然是山里猎户,但见识明朗,待人温和,果然不愧是我心心念念的刘太保。”

    过了山坡,又听得呼呼风响。刘伯钦道:“长老们休走,坐在此间。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它家去款待你们。”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那太保执了钢叉,拽开步,迎将上去。

    只见一只斑斓虎,对面撞见,它看见刘伯钦,急回头就跑。这太保霹雳一声,咄道:“那孽畜!哪里走!”那虎见赶得急,转身轮爪扑来。

    这太保三股叉举手迎敌。太保与那虎在那山坡下,人虎相持,果是一场好斗。

    三藏问罗二是否要帮手,罗二言道不急,正好看看这刘太保的手段。有自己在此,必然不会让刘太保吃亏。便在旁边,一面安抚住惊慌的马匹,一面观战。

    太保与猛虎斗了有一个时辰,只见那虎爪稍慢腰一松,被太保举叉平胸刺倒,钢叉尖穿透心肝,霎时间血流满地。揪著耳朵,拖上路来。

    好男子!居然气不连喘,面不改色,对三藏、罗二道:“造化!造化!这只山猫,尽够二位长老食用几日了。”

    罗二暗道:“果然不愧是双叉岭上刘太保,人间战力第一人。”

    三藏夸赞不尽,道:“太保真山神也!”刘伯钦道:“有何本事,敢劳过奖?这个是长老们的洪福。回去赶早儿剥了皮,煮些肉,款待你等。”

    罗二上前道:“太保果真威猛,但也仅是凡间手段,不知此间是否有妖?”

    言罢将先前特意留下的虎妖头颅,从马背的包裹取出,展示给刘伯钦观看。

    刘伯钦查验这四分像人,六分像虎的硕大头颅,又与地上的斑斓猛虎仔细对照。

    而后倒吸一口凉气,言道:“二位长老果真不愧是敢往西天求经的真法师,在下也曾亲手打下上百山虫,从未见过如此威势的。若是冒然碰到,只怕是不敌也。”

    罗二言道:“太保久在此间,又常猎猛虎,若是此妖也是长住在此,怕是早就会碰上。看来此妖是方才搬来此地的。”

    言罢,看了三藏一眼。三藏点头,示意明白,那群妖怪就是神佛引来,针对他们一行的。

    三人边说边行,行过山坡,忽见一座山庄,正是刘伯钦家。

    只见那山庄,门前参天古树,径旁绿竹野花。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

    草门楼,篱笆院,堪堪描画;石板桥,白土壁,真真是个人家。

    罗二赞道:“若无妖怪袭扰,果真是神仙人家。”

    刘伯钦只是一笑,将死虎抛于门首,吩咐家僮赶早剥皮,安排待客。又迎接二人入内,引荐了他的母亲和妻子。

    介绍三藏、罗二是大唐驾下差往西天见佛求经者,乃是真法师。适间在岭头上遇着,念是一国之人,请来家歇马,明日送行上路。

    刘家老母十分高兴,言说明日为刘父周年忌日,希望两位法师能够念些经文,后日再走。

    罗二闻言自是满口答应,并取出虎妖头颅,让刘伯钦着人去毛上灶,炖个稀烂。言说此虎成妖,不知多少年,此皮肉最能补身,敬奉给刘家老母补养身体。

    刘家人常年在山中生活,见着虎妖头颅,只是惊奇,并无惧怕。刘家老母高兴的受了,只是感谢。

    罗二此举,便是要让刘伯钦能再次仔细查验虎妖头颅,确认为真,并无伪造。

    说话间,不觉的天色将晚。

    家僮们排开桌凳,拿出几盘烂熟虎肉,热腾腾的放在上面。

    刘伯钦请三藏、罗二先用,饭食后上。

    此举引出三藏从娘胎出来便吃素和刘伯钦历代吃荤的讨论。

    罗二白了三藏一眼,对于三藏这个“怪癖”心里菲薄不已。

    猪羊是生灵,草木就不是了吗?

    佛说一滴水有八万四千虫,那你还不喝水了不成。不过是用一些形式教条来强化认知罢了。

    若不是刘家要求念些经文,求到了身上,三藏还不是老老实实的蹲在角落啃干粮。此为罗二所不取也。

    刘家老母闻言,忙道她来安排素斋。说罢与媳妇又忙活了大半个时辰,端出两碗不带荤腥的素斋来。

    三藏谢了,方才上座。

    那刘伯钦另设一处,铺排些没盐没酱的老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又有风干鹿肉,满盘满碗的。

    以示断小荤,陪着三藏吃斋。

    罗二却道自己是武僧,不忌荤腥,对那虎肉大块取用。惹得刘伯钦哈哈大笑。三藏也没再作妖。

    用罢饭食,三藏今日惊吓过度,先去房中歇息。罗二被刘伯钦带着到后边走走,穿过夹道,有一座草亭。

    推开门,入到里面,只见那四壁上挂几张强弓硬弩,插几壶箭,过梁上搭两块血腥的虎皮,墙根头插着许多枪刀叉棒,正中间设两张座椅。

    罗二取下弓矢,稍一调试,对着十丈外的落叶连射三箭。

    刘伯钦作为猎户眼力自是极好,眼见着三箭都穿过落叶,钉在了树上,还连成了一线。走过去细看,赫然发现三枚箭矢入树极深,难得拔出。

    刘伯钦愕然半响。

    他也是善射之人,当然知道这三箭,技巧、力量、时机、准头已经远远不是自己能办到的。何况窥基大法师还能做到如此的举重若轻。

    回到草亭,刘伯钦有些沉默,他也是自傲之人,这是受到打击了。

    “伯钦可知先前在岭上,我二人差点便死在当场。”罗二淡淡的言道。

    “以窥基大法师如此手段都能陷入这种险地么?”刘伯钦更加愕然。

    “我一见你便觉投缘,你定然如我般,是个有本事的真好汉。我俗家姓罗,在家里行二,如今已过三旬。”

    “见你年岁也不大,若你不弃,便叫我一声二哥吧。”

    “今日如那头虎妖般的大妖有三头,还有五六十头小妖。我二人也是险险脱身,还折了两个钦选的长行从者。”

    “二……二哥,我自幼生活在这山中,怎地从未碰到过你说的这些大妖,偶有些成精的野兽,也就是稍微麻烦些罢了。”刘伯钦愈发惊愕。

    罗二当下便对刘伯钦详细讲解了,野兽从开智到大妖的过程和战力区别,又道:“这批妖怪估计是从别处迁来的,伯钦你日后可要万万小心了。”

    又问到居住在大山深处是否不便,及相关的日常家用,生病看诊,子孙前程等实际生活问题。

    罗二也是山里长大的,问的这些都是居住在山中的痛点,针对性极强。

    刘伯钦慢慢的沉默,只是说到祖辈也是为了逃避外面的战乱,方才躲入山中,如今连个大唐的户籍都没有,生活确是多有不便,只能得个温饱,难处颇多。

    子孙前程连想都不敢想,云云。

    说到最后,眼看着后院聚养的肥鹿、黄獐,往日的满足化为无尽的萧瑟。

    两个说话间,不觉黄昏,复转前宅安歇。

    次早,刘家合家老小都起来,就整素斋,款待二位大法师,请开启念经。

    三藏净了手,同刘伯钦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

    罗二敲响木鱼,同三藏一起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

    诵毕,刘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

    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

    罗二又对刘伯钦重点谈到清洗宿业的事情。

    他是猎户,杀生众多,身上肯定是罪业缠身,日后在地府肯定不好过。

    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天色已晚,又各安寝。

    刘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给全家人托梦,言他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

    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他的罪业,阎王差人送他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嘱咐家人定要好生感谢长老,千万不要怠慢、不要怠慢。

    刘家三口大早起来,互相核对了托梦之言,确信无疑。

    遂一家大小起来,安排谢意,替二人收拾马匹,上前对三藏、罗二拜谢道:“多谢二位大法师超荐我亡父脱难超生,报答不尽!”

    三藏道:“贫僧有何能处,敢劳致谢!”

    刘伯钦把三口人的梦境,对三藏陈诉一遍,三藏也喜。

    早饭供给了素斋,又准备了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刘伯钦一家人又恳切拜求,三藏分文未收,只是收了些粗面烧饼干粮。

    刘伯钦又要远送,三藏、罗二欣然接受。

    刘伯钦领了母命,又唤两三个家僮,各带捕猎的器械,同上大路。

    行不得几步,刘伯钦慢慢挨到罗二身边,低声又问他父亲托梦所言的罪业深重,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之事。

    罗二给他详细讲解了杀生、罪业、报应及幽冥地府各处地点森罗殿、背阴山、一十八层地狱、奈何桥、六道轮回的职能和细节。

    只把个镇山太保刘伯钦听的额头冒汗,满眼惊恐。

    这由不得他不怕啊。

    那个虎妖头颅确确实实是真的。他亲手劈开,亲眼看过,日后再去捕猎就危险大了。时间一久,全家生计都会出问题;

    这杀生罪业,阴司受苦,不得超生也是真的。这是他父亲亲身经历,亲口告诉全家人的。

    自己日后也必然要在阴司受苦,久久不得超生;

    这两位大法师能够念诵经卷,消除罪业,更加是真的。这是自己全家亲身经历的。

    如果今日错过了,日后到哪里能寻到有此能力的大德高僧啊!

    罗二眼见的时机到了,明白过犹不及。便问道:“伯钦近些年可曾到过大唐的州府?”

    刘伯钦闷闷的回答:“回二哥的话,到过河州、洮州,最远到过兰州。”

    三藏听闻刘伯钦也叫二哥,转头给了罗二一个大大的白眼。

    罗二又问:“在州府可曾听闻慈安堂?”

    刘伯钦回答说知道:

    慈安堂是全大唐最好的善堂,不但给老百姓免费问诊施药,效果极好,而且还提供免费的饭食。

    他母亲去年就因病去过河州的慈安堂,药到病除。他还特意扛了一捆虎皮,捐给了慈安堂。

    罗二告诉他,自己二人正是慈安堂的创办人,慈安堂的善举便最能消除罪业。

    自己能够安排他全家到长安的慈安堂工作。

    长安慈安堂有个秦岭基地,最是需要像刘伯钦这种经验丰富的猎户,护佑药师采摘药材。

    他的老母、妻子如果愿意,也可到慈安堂做些护理工作,积德积福。从工作到生活都比现在不知道好多少。

    而且,日后他的后人还能免费读书,免费学手艺。若是有天分,科考高中还能为官。

    若是有心,自己可手书一封,让他带到最近的河州慈安堂,自会有人安排他家的户籍和搬迁事宜。

    又让三藏大讲,当初二人创办慈安堂时资金匮乏,四处化缘。三藏外公殷丞相家,曾经一月去化缘了三次,云云。

    只把个刘伯钦听的,犹如拨得云开见日出,苦盼雨霁现彩霞。当下连连点头不已。

    就连那几个家僮也是眼中异彩连连。他们在这山中,连个别的女子都难得见到。

    谁不想吃饱饭、穿暖衣、传宗接代呢?

    刘伯钦连连点头之余又是羞愧不已,直说无以为报的话。

    罗二平淡的告诉他,到了秦岭基地后,好好学习功法武艺,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让慈安堂这个事业能够长存,便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

    又是谈到慈安堂的核心价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而后,当场以自己的名义给河州慈安堂写了一封荐书,详细备注了各项要求,并用暗语加上了对刘伯钦的未来规划。

    荐书写了两份,一份给河州慈安堂;另一份防备发生意外,可以投给全大唐的慈安堂、菩提堂、极乐堂和所有大型佛寺。

    刘伯钦感动的话都说不出来,一手紧紧捂住放在胸口内衫里的荐书,另一手紧紧牵着罗二的手不放。

    要问罗二为何如此看重刘伯钦这个山中的猎户,不惜如此的打压、恐吓、引诱、卖弄加以收服。

    实在是人才难得啊!

    这个老兄可是单人出行,经常在山上找老虎食用的超级猛人。能和一只成年猛虎搏斗一个时辰,最终一叉穿透心肝。

    自己还气不连喘,面不改色。

    完全可称为凡人战力的天花板,比大唐的绝大部分所谓猛将都要厉害。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凡人,没有修炼任何的功法。所凭的仅是家传的粗糙武艺和一些简陋的武器,根脚极其干净。

    称一句良才璞玉绝对不为过。

    如此人物必然是世界气运所系的天选之人。稍加打磨,配给资源,便能成大器。

    罗二所求者甚大,人才积累更是多多益善,如此宝玉岂有放过之理?

    众人边走边说,眼见得来到两届山,正在那叮咛拜别之际,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