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三国

第四回 乐文谦新野送粮. 夏侯惇死里逃生

    乐进满以为稳取新野县。

    事实上,没有这样的便宜可占。

    赶到新野县还有五里路之地,有座荒山,名谓鹊尾山。

    本来此地树木兴旺,在前段单福初用兵时,

    因火烧鹊尾山,目前成了无草无木的一座荒山。

    曹兵准备要绕山而过,早已被山上一人看得清楚,

    此人便是关将军马前步将周仓。

    周将军发现敌人足有三万,粮车无数,向这里而来。

    他一个旋风很快地来到后山。

    关将军早已守候在此。

    不是说他奉令在余山吗?是的!

    火牛阵是在余山,方向在博望坡向北三里,

    这里根本没有火牛阵。

    当时,孔明在发令时不便多说。

    其实,在锦囊中早已写个明白,

    命令云长在上半夜再干一桩小事,

    也就是埋伏在这里,抵挡曹将乐进的去路。

    因为孔明预先准

    备把三分之一的曹兵拦住在博望坡外。

    乐进是后队上的催粮将。

    因此,为了保卫新野县。

    命关将军守住鹊尾山,同时万一乐进前来,

    把所有的粮草全部劫下。所说诸葛亮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现在,关将军只带二十名关西大汉,自己在马上青巾绿袍,

    手提龙刀。正在这时,周仓已到了马前,

    他对将军双手一拦说道:

    “主人,小人在山岗之上看得清楚,约有贼兵三万,车辆无数,

    欲想绕道而过,往这里而来,请主人定夺!”

    关将军一听,他感到被诸葛亮料得一点不错。

    不但敌人的人数、粮车,包括时间,全被你料准。

    既然敌人杀到,理当照军师说话而办。

    他一声令下:“来!与某点炮!”

    乐进正在得意之时,只听得“轰”的一声炮响,

    吓得曹兵都停住了脚步。

    大家集中目光,对队伍前面的乐进看看,

    意思是在博望坡外很太平,看看火烧。

    你想出花头,要来取新野。

    现在你可听见“轰”的一声又来了,

    我们的人马,在博望坡里就完在“轰”的一声上。

    乐进当然也吃惊不小。

    他想:这个念头我刚才想出来,诸葛亮倒象钻在我肚子里一样,

    已经有人马守在这里了,不知是哪一个?

    你还在想着,只见山脚后面关西汉推出一辆大车来,

    车子上竖着一面大旗,旗杆上三盏标灯,

    远远望去清清楚楚,

    绿缎子旗上怵目惊心地看到:

    “大汉,汉寿亭侯前将军”,

    中间象小圆台面大小相仿的一个“关”字。

    只要看到这面旗,不需要看到人,

    曹兵已经络乱纷纷。

    因为云长在曹操处斩颜良、诛文丑一番威风的事情,

    不要说曹兵,

    即使曹操亲自见到他也要有三分胆寒。

    现在乐进见到这面旗,早把夺取新野的这个念头抛得一千二净。

    称他的心,想圈马就逃。

    但毕竟是曹操的大将,还只得勉强地等着关将军。

    只听得马铃之声频频传来,云长提刀泼马而来,周仓在马前带路。

    主仆二人到“关”字旗下立停。

    所说,云长面相威风,就是在白天见到他也要倒退二步,

    何况在夜间这黑暗之中,只有微微的火光照到他的脸上,

    见他是一个红脸,飘着长须,手中龙刀寒光闪闪,

    凤眼圆睁,吓得曹兵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关将军在曹营六十三天。

    曹孟德帐下主要的大将,他不但认识,

    而且连名字都叫得出来。

    现在他一看,果真是黑脸乐进,字文谦。

    关将军想,你虽是曹操手下有名之将,

    但是在我刀上不是对手。今天我目的要夺粮。

    因此,关将军龙刀一架,撩着长须对乐进说道:

    “前边马上文谦将军,关某奉军师将令,在此阻拦尔的去路,

    欲劫尔的大粮,望请留下了!”

    乐进一听,他“扑”地一笑,想,好极了!

    我动你们新野的脑筋,你们动我们粮草的脑筋,

    大家心里都有一把算盘。

    但是他明白,你关云长要我的粮草,我是很难保住了。

    那末,就送给他吧。毕竟是敌人又不是亲眷,

    这样还象什么打仗?

    乐阿戇明知保不住这些粮草,但是当了三万弟兄们的面,

    即使死,也要讲几句大话。

    因此,硬着头皮,对关将军开口骂道:“呔!

    大胆姓关,你若要乐大将军的大粮,家伙上领取!”

    说罢,对着关将军将手中大斧一荡,摆出了决战的样子。

    云长一听,那当然!

    真的凭两句说话就能拿到你数万石米,这太容易了。

    相信自己能斩颜、文二将,杀过老将蔡阳,战你乐进不在话下。

    因此,将龙刀提在手中,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文谦放马!”

    乐进:“姓关的放马!”

    后面这班曹兵,知道这些粮车是保不住的。

    但有一点倒可以保的,保乐进送掉性命。

    因此,都准备着逃跑。

    关将军刚要催动赤兔马上前,被边上周仓扣住了龙马。

    关将军对他看看,不解其意,要紧开口问道:

    “汉寿,缘何阻拦某家的龙马?”

    周仓:“主人请听了,常言道:

    杀鸡焉用牛刀?区区贼将,何劳主人亲自动手,

    有小人上前去,已足够他受用了!”

    云长一听,话之有理。我上去胜了他不稀奇,

    老实说,你周仓的步将本领连我都佩服。

    因此,龙刀架好,对着乐进说道:

    “文谦听哉!你若能胜得关某马前的步将,某家便放尔逃生。”

    乐进想,起手不容情,容情不起手。

    动到手不问张三李四。

    因此张大一对铜铃眼回答关将军说:

    “呔!姓关的,命他马前领死!”

    云长对周仓一看,汉寿将军已抽出腰间一对锤头。

    两足一顿,窜到了乐进马前。

    乐文谦也来不及问什么名姓,

    用力就向周仓当头一斧砍去:“招斧!”

    周仓见巨斧当头而来,便起手中双锤十字花一架,

    用力招架了上去,

    嘴里喊一声:“贼将且慢!”

    只听得“当”的一声,乐进的巨斧荡了出去。

    等不及你收回家伙,周仓便从上向下挥手一锤,

    正巧打在乐进马头之上,打得马头脑浆直流,

    死马四蹄一伸,乐进很快巨斧落地,

    人从死马背上摔了下来,跌一个仰面朝天。

    后面的曹兵见势不妙,转身便逃。

    周仓看他跌倒在地,他一个箭步窜了上去,就起单手一柄锤向乐进脑袋击去。

    乐文谦不要说招架,就连躲避也来不及了。

    他心中明白,吃到锤头,我的脑袋与马头一无两样。

    所说,他是个匹夫,在生死关头,

    什么都做得出来,其实是贪生怕死。

    此时,只听得乐进一声高喊:“关将军救命!”

    说时慢,当时快,云长一生不斩下马将,

    尤其乐进剧叫“救命”,应该不杀了。

    因此耳朵听得,嘴里已经喊了出来:

    “周仓,住手!”

    周将军锤头已经打了下去,但耳中听到主人命令“住手”二字。

    所说他的服从性比一般的人都强,

    关将军的说话无不从命,可是现在家伙已落了下去,这怎么办?

    他毕竟是个心灵手巧的步将,便将臂膀一侧,

    虽然锤头打了下去,不是打在乐进的脑袋上,

    而是在离开他鼻尖不到半寸的地方一阵风似地荡了过去,

    吓得乐进魂不附体,屁滚尿流。

    周仓收回锤头回到云长马前,对自己主人看看,你何必叫住我?

    这种贼将,下了马拚死地呼救,上了马又要耀武扬威。

    其实关将军有另一种意思,想到过去曹操待我不簿,

    虽然我将颜、文二将之首补报了他,

    可是后来五关斩他六将,毕竟欠礼。

    今日本该将乐进处死,目前劫他之粮,也就留他之命。”

    俗语说,不该杀的已被我杀,如今该杀的我却不杀。

    今后见了曹操,我便可对他说明,以此报昔日之恩。

    周仓自然无法理会自己主人的打算。

    这时,地上的乐进跳了起来,回头一看,

    所有的曹兵逃一个干净,粮车遍地皆是。

    他想,今后战场逢到生死关头,

    我只要叫救命就能活命一就叫是匹夫!他

    把呼救当作护身符一样。

    其实,这是要看对象的,碰到云长就起作用,

    你要是碰到张飞,不要说呼救命,就是叫他晚老爷也无用。

    其实,这一点他也知道,因此,

    笑着对关将军说:“呔!关君俟,承蒙不杀,

    人非草木,我心中感激不尽。

    一下子没有什么好补报,喏诺,

    这些粮车上的粮草我送给了你吧,请你不要客气,

    这点是聊表寸心。

    与你再见吧!”乐阿戇说完这番话,

    他用脚背踢起了地上的巨斧,

    在手中一执,一看马早已死去,只有靠两腿回去了。

    因此旋转身来,连蹦带跳地向曹兵逃的方向而去。

    关将军听完这番话,倒也觉得很有趣,

    照这样看来,你当他是戆大,自己到真正变成了戆大。

    你想,这些粮草明知被我劫了下来,

    他还要说得好听,算是送给我,倒是一个非常大的人情。

    关将军就命令关西汉把粮车检点一卞,多少车子便是多少粮草,

    一算确实是六万石。

    我家大哥只有九百五十人,倒可以解决很长一段时期的吃粮问题。

    这便是人少的好处。

    但现在云长想:我也无法拿回去,等到战事结束,

    再来运走这批大粮吧。

    因此云长带了周仓和家将们,兜抄小路,

    迅速赶回余山,准备用“火牛阵”对付夏侯惇。

    那末,这里的粮车可要被敌人来拿走呢?

    在这点上只管放心,乐进死里逃生,恰似惊弓之鸟,

    请他来,他也不敢来了,尤其他头脑简单,

    始终认为关云长守在这里。

    孔明的用兵往往是一将多用,这便是攻心为上的战略。

    再说,乐进拖了大斧匆匆地赶了上去,

    只见前边乱成一片的曹兵溃不成军,

    走在最后面的一批官兵正在议论着乐进:

    “我的哥,我看乐进摔下了马一定危险了!”

    乙兵:“那还用多说,下了马不死,世界上就没有死人了。”

    乐进在后面听得清楚。

    他想,你们这班家伙,不但抛下粮草逃命,

    背后还要希望我老掉,恨不能把作们一斧斧地砍掉,

    方解我心中之气。

    再一想,关云长都放了我乐进。

    今天我也算饶了你们吧。

    这班曹兵回头看到乐进,又是惊慌又是奇怪。

    惊慌的是我们的谈话料想他在后面都听见了;

    奇怪的是他怎么会没有死?

    甲兵:“乐大将军,你回来了?”

    乐进:‘你们为何跑?

    乙兵:“因为看到你乐将军跌下了马来,当你危险了。”

    乐进:“我没有死,因为呼了救命。”

    只有乐进这匹夫,还把自己叫救命的事介绍出来,

    不怕丢脸,引得在旁的曹兵都暗暗好笑。

    但是看到他没有了战马,赶路不便,

    所说三万曹军中有一部分马队,

    有个马兵自动让出了一匹战马。

    这时的乐进,只要有匹马就已经满意了,便上马提斧。

    送去了六万石粮食,他好象洗了一个澡,

    觉得浑身轻松舒服。

    他带了这些败兵回到了博望被外面。

    这时候,博望坡的火正烧得最旺最猛之际,

    因为里面所有的树木大部分已燃着,地雷、火炮之声,

    早已零零落落。里面哭叫之声也逐渐稀少,

    大半已经伤亡。

    乐进不敢靠近两山环抱之处,

    因为里面的十里大火的热浪烤得博望坡外一、二里路泥土发烫,热浪冲来,

    炙得他们浑身是汗。

    乐进想,夏侯惇能不能逃出博望坡,在时间上推算,

    就是逃出来也差不多了;

    倘然到现在还不见他出博望坡,

    那可以判断定然被诸葛亮的大火烧死在里面。

    因此,乐进派出一部分曹兵在博望坡外面,各条山路上探听夏侯惇的消息。

    这里,再提到夏侯惇如何进出博望坡。

    自从埋伏一起之后,夏侯惇与李典二人为了避开孔明的埋伏,

    他们拚死地向孤山前面靠拢。

    不轻容易,到现在,两骑马到了孤山的前山脚下,

    只见,这里是一块安全地带。

    因为既无茅草树木,也没有地雷、火炮,因此,没有被烧死的曹兵,

    也就从四面八方赶来。

    有些好心的曹兵还在高声地喊道:“我的哥,到这儿来哎!

    到这儿来啊!”

    他们算绝处逢生。其实,这里是最不太平的地方,

    是诸葛亮、刘备把夏侯惇处死的第一个关口。

    就在前山脚下,埋着三只大的地雷,

    倘然爆炸起来,恐怕连孤山都要动摇几下。

    三只地雷的药线都绞在一起,

    而且药线布置在比较冷落荒僻的所在之中。

    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

    目的是拖延一段时间,等候夏侯惇的到来。

    可是,这班曹兵认为这里最安全。

    因此人数越挤越多,大约聚集有千余曹兵。

    现在夏侯惇与李典二人赶到这里,对前面一看,

    认为在这里暂时躲避一下,定下心来再去找寻出路。

    曹兵见到夏侯惇,当然一-齐招呼:

    “大都督哎!大都督!这儿来啊!”

    其实,不是在招他的人,而是在招他的魂。

    夏侯惇与李典的马都扣住了。

    夏侯惇想,这里确是太平,到如今没有见到韩浩,

    看来他已丧了性命。

    李典始终跟我在一起,但乐进在后队,

    希望他没有进来,留在外面,要是这样,

    我们四将还能保全三将,不好算全军覆没。

    否则,被徐庶这个家伙完全猜着了。

    夏侯惇一-面想着,一面抬起头来对山上一望,

    只见孔明、刘备端坐在上面。他想,我们烧得走投无路。

    你们二人,都在上面洋洋得意地观赏火景。

    夏侯惇一时心火直冒,

    倒不如趁此机会让我冲上山去活捉他们君臣二人,

    一来能报火烧博望之仇,

    二来能回去见丞相缴令。

    他回过头

    来对李典说:“李将军,我与你冲上山去,

    捉拿刘备、诸葛亮,一消今日之恨!

    早说李典是个聪明人,他进博望坡已经明知故犯了。

    现在叫他一起冲上山去,他想,孔明有如此神机妙算,

    他没有抵挡你夏侯惇的办法,焉敢安然稳坐山顶之上?

    应该吃一暂长一智,这点我不跟你去受罪了。

    因此,摇着头回答夏侯惇说:

    “大都督,我劝你还是在这儿吧。

    要是上山的话,大都督,请你一人上去吧。”

    夏侯惇对他看看,心想,你被孔明的火吓破了胆,

    到了这里不捉刘备,岂不是错过良机吗?

    再说刘备、孔明认为我已经被他们埋伏所处死,

    意想不到的是我不仅没有死,相反赶来这里。

    因此他们连脱逃的时机都没有。

    为此,夏侯惇满怀信心,准备一人上山。

    看到周围还有很多曹兵,他便一声令下:

    “军士们,跟随本督冲上山去,捉拿孤穷刘备,活擒妖道孔明!”

    当然,虽然吃败仗,曹兵还是服从你的命令。

    大约有数百人跟着夏侯惇冲上山去。

    有的曹兵想,即使上山没有功劳,更比下面安全得多。

    因此.一片呼杀声:“大都督请!杀啊一”

    夏侯惇将马一拎,提着长枪向孤山上冲去。

    李典在下面观看。

    他想,万一没有埋伏,我再上山也不迟。

    上面的刘备本来看得火攻心花怒放,

    现在听得前山坡上一片杀声,皇叔向下一望,

    原来是夏侯惇带兵冲了上来。

    他想,危险来了,要紧对孔明说着:

    “啊呀军师!贼将夏侯惇来了,这便如何是好?”

    孔明本来在想,夏侯惇怎样还不前来?

    难道已经被烧死在火中了么?

    倘然这样,倒也妙极了。现在一看,

    非但没有烧死,相反前来犯我孤山。

    那末,你是有来无归。

    现在下面的地雷还未爆炸,我来指挥把夏侯惇杀退。

    他上山下山的这一段时间,想必下面的地雷要炸了。

    这样,夏侯惇还在我的圈套之中。

    因此,孔明对皇叔摇摇手,说道:

    “主公何必惊慌,有本军师在此!”

    刘备想,我刚才还想得很好,从今以后只要你孔明在旁,

    哪怕天塌下来,你象擎天柱,我一无危险。

    怎么又忘记了你呢?

    刘备确定比刚才定心得多了,看诸葛军师有何办法。

    孔明希望夏侯惇上山来爬得越高越好。

    夏侯惇睁大一只眼睛,一面上来,一面也在看着山,上的动静。

    他一看山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就在他距离刘备、孔明不满三箭之路,

    诸葛亮便将羽扇一摇,发出了信号。

    早已说过,前山毛仁将军带着一百个弟兄,

    五十根喷筒火箭守住在那里。

    现在,见到军师羽扇上的命令,

    毛将军一声吩咐:“军师下令,咱们动手!”

    两个小兵扛一根,凡是后面的弟兄都抽出一个火把,

    将前面喷筒火箭上的药线点燃,

    第一节竹管爆开,喷射出五十支火箭。

    现在一共有五十根同时爆开第一节,

    那火箭就要喷射出去二千五百支,从上往下真象雨点一般射向曹兵。

    这班曹兵从未尝到过这种滋味。

    射在身上立即随风烧起来,

    射在眼睛里立即双目失明,射在咽喉之中轻则受伤,重则致命,

    要是旋转身逃,又要被它射中后脑。

    因此,连招架的办法都没有。

    而且爆开一节连一节,连续不断的火箭,

    不要说无法冲上山去,连转身逃都来不及。

    因此,跟上来的曹兵一批批地倒下去,

    不死者都在山坡上连爬带滚地逃下山去。

    即使前山上五十根射完,左右、背后共有两百根,

    足够你夏侯惇受用的了。

    这时的夏侯惇,毕竟是个大将,

    他发现得快,便起手中长枪拚死地播动,

    把火箭象水一样左右拨开,动作算得快了,

    但是他的脸上也中了两支火箭,

    虽然伤势不重,可是痛得他一只眼睛荡了出来。

    他想,这是什么老掉?

    又中了诸葛亮的埋伏,看来上山是不可能的了。

    下山倒又烦难,因为圈马下山,后脑上岂不要给火箭射着送命?

    真是进退两难。

    山足下的李典与一都分没有,上山的曹兵,感到真是不幸中之有幸。

    可是,大家不懂,.上面的埋伏象落下来的红雨一样。

    李典在想,看你夏侯惇如何退下来!

    就是上面的孔明也在想:夏侯惇你怎样逃命?

    可是在这点上连孔明都想不出来一夏侯惇自有逃命的办法。

    《三国》之中,逃走的本领他是最有名气的,

    因此流传到今,有句俗语说:

    “老兄你要夏侯惇了!”

    这就是溜走的意思。

    夏侯惇一面招架,一面想着一个活命的办法。

    由于他手中的兵器习练得滚瓜烂熟,

    因此他把播急的长枪改用一条手,

    照样能把火箭招架得水泄不通。

    他探出另一条手很快地将马头往后一圈,

    他的身躯在马鞍上比风车还要快地一转,形成了倒骑马势,

    正面仍旧对着山上,可是马头已经向了山下。

    他一面播枪,一面两腿连连夹着马肚,

    战马直往山下奔去。

    孔明在山上看得不觉好笑,真是出人意料,

    这个家伙竟然想得出倒骑马背的脱逃之计。

    这条脱身计,连我诸葛亮也想不出来。

    因此,孔明又希望他逃到山脚下地雷立即爆炸。

    可是,夏侯惇马到山下,他被孔明的火箭吓昏了,低头一看,

    忘形地叫了出来:

    “啊呀,本督的马头哪里去了?”

    李典回答说:“请你旋转身来!”

    夏侯惇回头一看,不觉笑了出来。

    他很快地坐正了马背,招呼李典快走。

    两骑马飞驰而去。这里的曹兵在想,都督既然逃下山来已经脱险,

    何必要紧离开此地!

    事实上在这种地方倒不是什么福至心灵,而是一种预感,

    认为诸葛亮所在的地方,是不会给我夏侯惇太平的。

    这倒是事实,也可说他是侥幸。

    在这紧要关头,偏偏地雷到现在还没有炸响,

    直到夏侯惇和李典离此很远时,前也脚下的地雷才开始爆炸。

    因为药线拉得太长,距离太远了。

    现在,曹兵只见地上的浮士在飞起来,

    他们进得博望坡后也算学到了一点知识,明白下面埋伏来了。

    因此发现的曹兵先叫了起来:“不好了!

    不好了!埋伏又来了!弟兄们快跑啊!”

    来不及了!顿时间似天崩地裂一般,只所得“轰隆-”

    一声,从地下窜起了几条火龙,

    方才前山脚下人头济济,等到响声停,浓烟散,

    前山脚下一个人影都没有了。

    只留下象一个巨大的鱼池塘相仿的土坑。

    所有的曹兵都被炸得粉身碎骨。

    有的说,甚至有曹兵的断臂残足飞到刘备座位的旁边。

    孤山好象海中一只小舟那样左右摇晃了一下。

    刘备这一惊吓真是非同小可。

    他忘形地叫了出来:“喔唷,

    好可怕!军师,这‘轰隆’的巨大之声,是什么家伙?”

    诸葛亮:“主公,这便是地雷。

    刘皇叔想,不惜!在天上轰隆以声称谓天雷,

    在地上轰隆,是应该称地雷。

    但是,地雷威力胜过天雷。

    这许多曹兵,就被这轰隆一声一个都不见了。

    因此,又问孔明:‘军师,地雷可有相克的东西否?”

    皇叔认为杀伤力太大了。任何东西都有相生相克,

    要是没有相克的东西未免太罪过了。

    诸葛亮完全懂得皇叔的意思,

    但是地雷没有克住它的东西,除非是发现它,

    预先把它挖掘起来,除此之外总是要爆炸的。

    孔明想,若然我说没有相克,恐怕皇叔今后要阻止我用此埋伏。

    但是,我诸葛亮今后还是要用着这些东西。

    是不是说孔明的用兵,只会用地雷、火炮来消灭敌人呢?

    当然绝对不是!孔用杀败敌人的办法真是变化无穷。

    目前,实在你皇叔兵力微弱得很,要是靠实力来抵抗,

    恐怕你这些兵全部葬送也难以战胜敌人。

    我是以此来代表兵力而去杀伤敌人。

    要是你皇叔给我十万、八万的人马,我就能用其他的方法来抵挡。

    这是以少胜多的办法。

    当然,要是这样与你解释,不但一时讲不清楚,

    恐怕说话之中反而得罪你皇叔。

    为了避免误解起见,孔明就说了一句假话:

    “主公听了,天雷能克地雷。”

    皇叔一听有道理,“天地”二字,天字在上,

    地字在下,必然天能克地。

    诸葛先生今日在这里讲了一-句天能克地的话,

    自古以来,确有这种巧合。

    今日博望坡火烧是第一次,到今后第六次出祁山,

    也是孔明一生中最后的一次火攻,

    便是火烧“葫芦谷”,亦称谓“上方谷”,

    就是烧司马懿父子三人,准备一仗消灭魏国主将司马懿。

    正在上方谷里烧得烈火熊熊之时,

    诸葛亮认为大事可定了,在满天星斗的夜空之中,

    顿然连声巨雷在天空中轰鸣着。

    接下来一阵倾盆大雨,不但地雷全部失效没有打响,

    而且把所有烈火全部浇灭,司马懿父子三人活着性命逃出了芦谷。

    所说天雷克地雷,到二十七年之后果有其事!

    总之,孔明一生用过很多火攻,

    单是前《三国》中博望、新野和赤壁就有三把火,

    今后火烧藤甲兵,火烧木门道,火烧上方谷等等,

    每次用火攻总是被他大批杀伤敌人。

    因此,后世人有几句说话,

    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有三个人能把天、地、人掌握在手,

    任意翻覆,易如反掌。

    第一乃是西汉中的范增,据说能移星换斗;

    第二是明朝的刘伯温,据说可遣动风水;

    再者便是诸葛亮,可称人之精灵。

    虽然这是一种雅话,可见中国有史以来真是人才辈出,何止这三个人呢!

    在这里,到时候刘备、诸葛亮有众将保护,

    包括赵云在内一起回转新野县,后书再提。

    再说,夏侯惇离孤山不远,只听得后面一声巨响,吓出了一身冷汗,

    回想自己幸得早走一步,否则葬身在地雷之中。

    他望到四周死尸成堆,臭气冲天。

    他对着李典说;“李将军你看,

    正是:

    ‘烟雾腾空起,

    青烟往上飘。

    南方丙丁火,

    北方魂胆消。

    他为什么要讲这几句?

    因为想着出兵之前,徐庶对我相过一面,

    对我说新野在于东南,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

    夏侯惇想,被这家伙象放屁一般全部说中。

    再想到孔明的用兵实在太凶了,

    即使摆一个八阵图,九九八十一门,

    其中也要摆下生门,

    可是诸葛亮在博望坡的埋伏真是一无出路。

    当时,活着的曹兵确实没有几个,

    跟随在夏侯惇、李典后面只剩下几个烧得焦头烂额的步兵了。

    他们拚着死,钉着他俩不放。

    跑到前面,只听得有曹兵叫喊之声:

    “大都督,不要来!不要来啊!.....

    夏侯惇听见“不要来”的喊叫声,立即与李典扣住战马,

    二人三只眼睛对前面一看,

    只见离自己数文之路有一堵火墙阻拦去路。

    其实这里是博望坡的所谓后门,两山合抱是前门,夏侯惇进前门出后门。

    这堵火墙从何而起?

    因为,毛、苟、刘、龚四将昨天带着四百兵在这里挖掘了一条一人

    深、一丈多阔的壕沟,

    在沟内铺满稻草、茅草、硫磺、烟硝、石块、石片等,

    所有的药线都系在附近的茅草上,茅草烧完,

    这条壕沟炸了起来,石片、石灰乱飞。

    因此,在这一带附近的尸体遍地皆是。

    壕沟虽然炸开了,

    可是附近的零星野树都燃烧着了,顺着风火舌都连在一起,

    因此形成了一堵火墙。

    夏侯惇一看,生路没有,又来了一条死路。

    李典也看得清楚,他就请夏侯惇在此稍等片刻,待我上前探路。

    李将军他沿着火沟一路寻找过来,就在一座山脚的附近转弯的地方,

    壕沟不阔,火势不大,只有几棵野树在焚烧,

    有着两个火舌,顺着山风一忽儿合并起来,阻止了去路。

    但是,一阵风又把它们吹了开来。

    一合-分,象两扇门一样一开一关。

    在壕沟附近的曹兵,他们拚着命跳过火海窜了过去。

    一到外面,便是逃出了博望坡,

    就算脱离了“火口”。

    李典一看生路来了!

    他想,小兵的两条腿能跳出去,

    何况我们大将的战马!

    因此他要紧掉马回来到夏侯惇马前,

    开口说道:“恭喜都督,贺喜都督!”

    夏侯惇一听,对李典看看。你这个家伙说话象不吃粥饭的,

    烧得这个样子,哪里还有什么喜事?

    夏侯惇:“喜从何来?”

    李典:“生路便在前面!”

    夏侯惇想,被你李典所料到,果真还有生路。

    夏侯惇:“速速与我马前带路!”

    夏侯惇跟着李典来到前面一看,他想,确是一条生路。

    见到附近的小兵一个个都在向外面窜出去。

    李典回过头来招呼夏侯惇说:“大都督请吧!”

    夏侯惇顿住不跑。他在考虑,两个火舌一合一分,

    要是我跳过去的时候,正巧火舌分开来,那就没有危险。

    不要在我刚到火沟的时候,两个火舌正好合拢来,把我人马夹在中间,这还当了得。

    他一只眼睛转了一转,

    对李典说:“李将军先请!”

    李典想,这又不是吃喜酒,你请我请的,

    为的是你是都督,应该占先。

    既然叫我先跳,那再好也没有了,

    因此他将战马退后几丈,然后两腿一夹,

    将马一拎,连人带马窜向火沟。

    夏侯惇看得清楚,在李典到火沟的时候,

    左右两个巨大的火舌正巧合拢起来。

    这时,马上的李典顾不得一切。

    他起手把脸一遮,马上一伏,然后将马一拎。

    巧极了!在你跳火沟的时候,一阵风将两个火舌吹了开来,

    李典连人带马在这空间当中穿了过去,

    丝毫无损地到了火沟的外面,扣住了马匹。

    他回头望着火沟里面的夏侯惇,

    连连招呼他说:“大都督,快跳吧!

    跳到了这里你就没有危险了!”

    夏侯惇一动也不动。他坐在马上正在细细地琢磨着。

    他想,李典这家伙运气真不错,

    在他跑到火沟的时候,火舌合起来。

    在他正当要跳出火沟的时候,火舌正好分开来。

    我也要等这个机会。

    其实,在这种地方的确只能碰巧。

    任何人都算不准确的。

    可是,夏侯惇自作聪明,等着等着,感到一直不巧。

    时间一长不好了,两个火舌合在一-起之后,

    再也不分开来了。

    随着呼呼的山风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象巨人的手掌一样左右挥动。

    夏侯惇一看,越来越凶险了,

    再不跳,恐怕要封住在里边了。

    到这个时候,迫使夏侯惇冒一冒险。

    他便向后倒退了两丈,然后将马一拎,向火竟窜过去。

    等他到火沟旁,火舌正巧顺着风向左吹了过去。

    夏侯惇不顾一切将马一拎,准备跳出火壕。

    左边的火舌顺着风又回了过来,巧倒也巧,

    正好在夏侯惇的左面脸上十十足足地一下火耳光。

    只听得“嚯”的一声,夏侯惇感到一阵剧痛,

    连人带马跳过了火壕。

    那边的李典与曹兵看得清楚,大家笑在心里。

    夏侯惇扣住了马匹,他起条右手在左面脸上,

    从耳朵边起一直向下巴摸下来,感到连皮都烧破,

    摸到一手的血水,胡须一根都没有了,

    直摸到右面脸上才摸着几根烧剩的胡须。

    因为从左面吹过来的,这几根胡须也算是幸存者。

    夏侯惇抓着这几根胡须发出一声苦笑,

    这几根留着它还有什么用?

    其实,等到孔明二次用兵火烧新野县的时候,他倒又来了。

    同样又吃着一记火耳光,也剩下这六七根。

    直要到今年八月他去卧龙岗捉拿孔明的老婆时,

    被黄承彦一炮,方始将这六七根胡须一齐打个干净。

    他一年之中连被孔明烧三次,也算是巧的事情了。

    现在,夏侯惇被烧得焦头烂额,他在衣袋中取出一包伤药来,

    象吃面洒胡椒一样向脸上洒去。

    要知道这是古代的金枪药,专治一刀一枪硬伤用的,

    现在你是烧伤的,不能用此金枪药,药不对症,

    要是内服的话,就有性命危险,现在已经足够你受用。

    这些药洒到你烧伤的脸上,直钻皮肤,

    象无数的小钢针一样在他的伤处刺痒,

    痛得他双手抱头,吼叫连连:

    “哇呀.....”.在旁的曹兵,看到夏侯惇这样的疼痛难熬,

    要紧问道:“请问大都督,敷的是什么药?”

    夏侯惇:“本督按的是金枪药。”

    曹兵:“大都督,烧伤是不能敷金枪药的。

    夏侯惇:“要按什么老掉?”

    曹兵:“要敷老鼠油!”

    夏侯惇:“什么叫老鼠油?”

    曹兵:“都督你听好,就是用一窝小老鼠,

    在还没有睁开眼的时候,把它浸在一瓶菜油里,

    然后把瓶口封没,埋在泥土中,

    隔一两年再行拿出来,小老鼠都溶化掉,

    这种油就叫老鼠油,敷在烧伤处立见功效。”

    这倒是事实。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是专治烧伤的秘方。

    夏侯惇一听,要紧问曹兵:“既然这样,你们可曾带来否?”

    曹兵:“大都督,老实与你说,我们没有料到烧,所以也没有带来。”

    夏侯惇一听,想想倒不错。

    尽管今天吃着苦头,但是也学到了一门知识。

    因此他此番回去,到百姓家中觅来十瓶老鼠油,

    藏在身边以防万一,恐怕下次再烧,可以立见功效。

    这倒是预先要讲明,接下来火烧新野县。

    痴虎大将许褚烧得两只手动也不好动,

    幸得他的老鼠油,否则性命危险。

    这时,夏侯惇一阵剧痛已过,整个脑袋肿了一圈。

    他方始停下身来,命令身旁少数曹兵,按照偏西的月光,

    摸准一定的方向,与李典二人从山套中离开了这里。

    正巧被乐进派出的探兵发现。

    这个探兵,见到马上的夏侯惇,顿时呆了一呆,

    只见三分象人,六分象鬼。

    立即赶到马前:“小卒见都督!”

    夏侯惇被烧得晕头转向,

    一下子连自己人都看不清楚,要紧问道。

    夏侯惇:“你是何许样人?”

    曹兵:“小卒乃是乐大将军马前的弟兄。”

    夏侯惇想,韩浩肯定阵亡,但不知乐进在哪里:

    “文谦将军现在何处?”

    曹兵:“就在两山环抱之外等候都督?’”

    夏侯惇想,匹夫福气,火里没有来兜圈子。

    因此,命令道:“与我马前带路!”夏侯惇跟着探兵向乐进方向靠拢。

    这时,乐阿戆已经得讯夏侯惇逃出了博望坡。

    他带领弟兄迎了上来。

    现在两军会合,乐进上前见过夏侯惇说:

    “都督洪福,乐进有礼!”

    夏侯惇想,确实福气。

    诸葛亮这样的火攻没有把我烧死。

    他问乐进说:

    “乐将军,你的大粮哪里去了?”

    乐进:“鹊尾坡下被姓关的劫走的了!”

    夏侯惇想,人马伤亡到如此地步,

    也顾不得粮草了,留着也无人吃。

    这个家伙也算胸襟开朗的了。

    但是,再问乐进:“你部下还有多少人马?”

    乐进:“三万左右!”

    夏侯惇听到还有三万人马,便哈哈大笑。

    他笑些什么?他象赌棍一样,以为一仗完全输光,

    料不到还有三分之一的人马。

    因此,传令回转皇城,去见丞相缴令。

    旁边李典说:“都督,你岂能回去?”

    夏侯惇:“为何不能?”

    李典:“你不是与徐元直相堂赌头,立下军令状么?

    要是失败回去,你的脑袋便要输与徐庶。”

    夏侯惇:“李将军,就为了军令状,因此要回去!”

    李典:“这是何故?

    夏侯惇:“徐元直句句被他说对了。

    他说遇火,我果真被孔明所烧;

    他说我要烧得焦头烂额,现在果然胡须只留几根。

    但是,他最后的一句说话讲得不对!“

    李典:“不对在哪里?”

    夏侯惇:“元直说我要烧得全军覆没。

    你要知道十万人马要是剩下一二百人,可以称到全军覆没。

    现在尚有三万,何谓全军覆没?

    就在这一点上,本督要回去与徐庶评一评理,

    非但他不能赢我,

    相反本督的失败全被他一派胡言乱语倒尽锐气,惑乱军心。

    不但我没有输,相反他料事不准,

    我还要与元直去算账呢。,

    吃了曹操饭,学了奸贼样!

    失败之后还想嫁祸于人。

    其实,这三万兵也保不住的,孔明的用兵没有这样简单。

    他象吃粽子一样细咽慢嚼地吃光你。

    刘备手下最勇猛的大将便是红黑白三只面孔。

    现在还没有完全出现。

    你想保住这三万兵,宛如做梦。

    当时,夏侯惇认为可以安然回去,因此带领李、乐二将,败兵三万,

    前前后后,络乱纷纷,离开这里,往北撤退。

    这里一带的山套总称叫余山。

    他们未走满三里路,诸葛亮埋伏的又一路人马,正等候着夏侯惇。

    不是别人,便是关云长以及他布置的难以抵挡的“火牛阵”。

    到底夏侯惇如何逃命,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