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尘落

第一卷:天凤界第二篇:险恶江湖第二十九章:形势之论(2)

    “哈哈哈……”穆长风闻言仰天大笑,显然是被李嫣然说中了心中盘算。大笑过后,穆长风饶有兴趣地道:“不知侄女,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叔叔愿闻其详。”即然是在拖延时间,穆长风倒不借意与李嫣然这个有趣的小丫头继续谈下去。

    “于飞云寨今时今日夹在我宣义门与左羽盟中间的地位,所谋或依附于我宣义门,或背靠左羽盟且于中谋生,待寻时机,以图壮大,进而成为独霸一方的存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尽快壮大自身实力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左羽盟与宣义门两败俱伤。而最坏事情则是两家中一家独大,从而令飞云寨失去利用价值,也被一口吞了。穆叔叔,侄女的这番见解可对?”李嫣然淡淡地道。

    穆长风闻言不得不点了点头。

    “所以,在得到我将下嫁南岭宗,宣义门即将与南岭宗联姻结盟的消息后,飞云寨立刻将消息传给了更怕这次联姻成功的左羽盟。同时,也算做飞云寨向左羽盟投去的一份投名状。从而让左羽盟认为有飞云寨作内应,里应外合,即可破坏二门的结盟,同时也可借此良机削弱宣义门。而这正是飞云寨设计宣义门与左羽盟两败俱伤的圈套。”

    李嫣然顿了顿随后又道:“所以在我们进寨后,飞云寨并没有痛下杀手,反而给了我们逃生的机会,因为飞云寨早已知道,在我们退往宣义山的路上,一定会有左羽盟的人在等着我们,放我们出来与左羽盟的人杀个你死我活岂不更好。而我想,不论是飞云寨亦或左羽盟的眼中,我们这群人又或者说我本人,都不过是你们眼中的鱼饵罢了。左羽盟的目地是引出宣义门前来的援兵,出奇不意,围而歼之。飞云寨的目地则是引起两方大战各有损伤。而这也正是现在发生的事。”

    “厉害,侄女果然厉害!”听罢,穆长风不由赞许道。

    “这其中又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杀我?”听了半天,听得由自己身上引起的话头,李嫣然居然对自己未提一字,沈白不解道。

    “那是因为现在的飞云寨还没强大到有信心将你留在飞云寨的地步。因此,即便能将你生擒了去,也不过是白白为别人作了嫁衣。而你无论是活着回到宣义山又或被左羽盟所用都会成为天平倒向一方的筹码。所以,站在飞云寨的立场上,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你除去,永绝后患!这才有了付远山率横刀堂杀入谷内不久,穆叔叔便急不可耐地随后杀入。你以为他们是为了什么?为了身上沾到宣义门弟子的血,从此与宣义门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吗?穆叔叔,您说是吧?”李嫣然最后转而看向穆长风,反问道。

    “精彩,精彩!李门主生了个好女儿呀!”听罢,穆长风不由感叹道。

    “不过,在侄女看来穆叔叔与陆盟主想必都太乐观了,这场厮杀胜负之论,尚犹未可知。”李嫣然似乎是不吐不快。

    “哦?”很显然,穆长风当真很想听听这个小丫头的见解。

    “不可否认,这里是飞云寨设定的理想战场。地处宣义门腹地,即便在飞云寨的帮助下,左羽盟潜入这里的人数也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自然,这种限制即来自于地域,也有可能来自于飞云寨。因为从飞云寨的考量出发,潜入的左羽盟弟子,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则宣义门大败,元气大伤,左羽盟风光无量,飞云寨得不偿失。少则达不到两方相互消耗,互相削弱的目地,而左羽盟若是惨败,飞云寨会将第一个招来宣义门的报复。”

    “因此,在人数即不多,也不少的情况下,左羽盟对宣义门第一波援兵的偷袭一定会大有斩获。但必竟这里是宣义门腹地,随后必将会迎来宣义门强烈的反击,双方一场恶战再所难免。这正是飞云寨想要的结果。”李嫣然分析道。

    “正是如此。”对此,穆长风居然一点都未否认。

    “然而,飞云寨能想到的,左羽盟未必沒有想到。所以在等到宣义门上钩后,他们便立刻对宣义门实力最弱的我们展开绞杀。目的无非是腾出有限的人手再去围歼来援之敌。只是,穆叔叔可曾想过,在援兵全部到来前,你们还尚不能攻下葫芦谷,左羽盟会不会被我们前后夹击,使其自身身陷困境。最后,在我宣义门不断来援之下,被我们一网打尽。”李嫣然说得头头是道,似乎是信心十足。

    “就凭这谷内剩下的四十余残兵败将?”被一个小姑娘说得占了上风,穆长风不禁冷笑一声道。

    “穆叔叔,可是忘了为谁而来吗?而沈白就是这你们眼中宣义门死局中的变数。”李嫣然闻言居然微微一笑,看了一眼沈白道。

    “侄女,你未免太抬举他了。”穆长风冷冷地道,此刻的他已然笑不出来了。

    “穆叔叔,侄女能如此说,绝非在信口雌黄,一切皆是源自我谷内宣义门的实力,当然沈白在其中自是举足轻重。不然,在我方未见多少伤亡之下,他堂堂横刀堂七十众又怎会束手就擒。”李嫣然道。

    穆长风闻言不语,心中亦不由重新开始衡量着眼下局势,计算着得失。

    “所以,穆叔叔若现在迷途知返,救飞云寨于水火,还尚且不晚。”见状,李嫣然劝说道。

    此刻,一旁的沈白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唇枪舌剑。同时,李嫣然着眼于全局,从各方利害关切出发,在事件表象中找出隐秘于事物深层的根本原因与发展、运行逻辑,再结合眼前现实来考虑、推断问题的理念,亦是让沈白大开眼境。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