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尘落

第一卷:天凤界第三篇:所遇皆然第十六章:金字招牌

    送走潼林三人时已是月朗星稀,站在院中沈白再次扫视了一下四周,院墙外光秃秃的一片肉眼可见,沈白满意地点了点头。在无人可以窥视之下,沈白对自己的这方小天地变得亦是愈发的满意。

    返身回到屋内,沈白盘膝坐下,按他的计划再过几日,待环境安定后,他便准备将藏在屋内青石板下的东西取出,开始试着练习玉简中所记的制符之法。如果条件允许甚至于计划炼制一些,三年多来都未曾炼制的阵旗、阵盘。

    不知不觉间,天光再次放亮。收了天息诀的沈白心中不由一片惆然。这几年下来,沈白发现自己运转天息决吸收天地灵气增进法阶的速度,随着法阶的增长也正在如逆水行舟般变得越来越慢。

    想自己自三岁习修天息诀,至五岁达到一阶之境,用去了一年过半的时间。八岁时达到二阶之境,大约用去了三年多时间。而今距自己进阶二阶法阶已是半年有余,而丹田内的法力积蓄依旧是少得可怜,且以之前两次法阶进阶的经验推断来看,若想进阶炼气等三阶,只怕没有个五、六年时间恐难以达成。

    以如此慢的进阶速度若想成为如葫芦谷外那般的御器飞行的修仙者,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在此之前,沈白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也仅仅是拂念而过,并未曾扰乱过他的心绪。今次不知为何,在得知李清然有可能也是一位修仙者后,再想到这个问题时,沈白亦不觉变得惆怅起来。

    然而再仔细想想,事情已然如此,怅然无益,也只有顺其自然了。

    提剑走至院中,沈白剑式撩起,正是持剑堂赵大仲的那招“随波逐浪”。不过,再仔细看去,确又不似赵大仲的那招剑法。此时,这一招在沈白的改变下许多出剑的角度、运剑的走势,婉转之处比之赵大仲所用,更为浑为一体,顺畅自然。

    一招剑式完毕,沈白持剑而立,动也不动似入冥想之状。半晌过后,沈白身形忽转,手中剑式再起。如此反复,不知多少遍后,正在运转剑式的沈白,忽然开口道:“大江东水逝,重浪破净空。藏力于绵廷,浩然了无穷。”一首剑决吟罢,但听得“嗤嗤”破空之声随着沈白手中剑势不断响起。剑气漫漫转眼已充斥了整个小院。

    收起剑势,沈白不由会心一笑。算来自己这所以能够如此快地将这一招得以融汇贯通,还要感谢那位持剑堂弟子赵大仲才是。

    原本沈白对于这招“随波逐浪”所悟不过是个徒得其名的空宅子,如今赵大仲以其精研剑式为这座空宅填满了家具,陈设。使得沈白有幸得以一窥这招的全貌。

    这样不但会省去了沈白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亦是让他有机会集众宣义门弟子习修万象剑诀之大成,以最快的方式得以解惑万象剑诀内招式。

    如此想来,看似是沈白在教导宣义门全体弟子,实则是他沈白占了整个宣义门偌大的一个便宜。而他之所以能遇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则都要归功于“总教习”这块金字招牌。因此,如若想继续就此下去,完成自己对万象剑决的通篇研习,便就不能让这块金字招牌蒙尘。

    沈白默默地想道。

    与此同时,宣义门内一处僻静所在,看着眼前渐息的炉火,李嫣然的目光中充满着期待,为了炉里的东西,她已是一夜未眠。

    透窗而入的晨曦将她小小的身躯与身旁的丹炉一同拉长投射在了屋内的墙壁之上,在巨大的丹炉投影对比下,她本就清瘦的娇躯亦是愈发显得的渺小。

    身为门主之女,严格的家教让她很早便知道了自己这一身份的意义。在享受其为自己带来的权利的同时,小小年纪的李嫣然也深知她身上所背负的责任。

    即便是被当作宗门间结盟的工具,她亦没有生出半分怨言。而她所恨的,只是为何自己生下不是个男儿身,如此便不必让自己的父亲劳神至此。

    “小姐丹炉凉了。”在一旁丫环环儿的提醒声中,李嫣然猛然睁开了渐合的双眼。而这已不知是她连续炼制的第几炉丹药。

    环儿搬过来旁边早已准备好的小凳,李嫣然站了上去。小心翼翼地将炉盖打开,踮起脚尖向炉里看去。

    “小姐,怎么样?”下面环儿关切地问道。

    李嫣然收回脑袋并未说话,只是其脸上落漠的表情已然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