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未来道路

第71章蔡昭姬数字

    自从掌了一郡以后,谢飞才算明白了为政的辛苦,长期的战乱让上党郡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通过近乎暴力的劫富济贫,郡内的局面暂时算是安稳下来,至少表面上如此。

    正在进行的军队整编工作进行的还算顺利,准备精简老弱病残,补充青年壮丁,最终确定了按照8500人的规模进行挑选。

    由于华夏军战马众多,整编之后将依然还是骑兵为主的适合野战的部队。

    在武器配备上,在谢飞的内心一直想建立一支作为突击矛头的具装骑兵部队,但终都没有建成。

    谢飞最终是借用了一下后世一个兵种,建立一支既可骑射又可突击还可以马上格斗的轻骑兵部队————枪骑兵,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枪骑兵的训练复杂残酷,不知道这些兵能不能达到训练标准。

    建立具装骑兵一来缺乏重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部队只有抢刘备的那200多匹战马具备这个能力,那些矮小的本地马种裸奔还行,负重一大根本跑不动。

    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谢飞忍痛将这200余匹战马全部退出一线作战部队,又从当地马匹中挑选出1000匹强壮的骒马建立了军马场。

    “老子迟早要踏平伊朗高原,横扫美索不达米亚!”看着军马场高大细长双目清明四肢有力的骏马,谢飞恶狠狠地吐了口吐沫。

    “军团长请放心,明年这时候军团长再来看,定会多了千匹好马。”华夏军在涅县时的老朋友涅县驻军队率,现在的军马场场长李臣介绍着情况。

    “老李,马儿一年几胎啊?”二人非常熟悉,谢飞一向对他也不见外,后世的称呼张口就来,“每匹骒马都能保证产下马驹吗?”

    李臣嘿嘿一笑,老脸有些发红:“千匹是有点多了,不过500匹应该还是有的。”

    谢飞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李臣的肩膀:“除了我和夫人的战马,这批好马我可是都交给你了,公明说你长居北地,又曾专门养过马,一定要好好的经营马场,这是我华夏军之根本所在。”

    “请军团长放心,李臣定不辱使命,只是有一件事……”

    看着李臣吞吞吐吐的样子,谢飞心中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何事,只要利于马场,我都应你就是。”

    “那我就直说了,”李臣的眼睛滴溜溜地看向了独孤雁那匹异常神俊的大黑马,独孤雁立刻感到了不妙,“雁夫人这匹黑马,是我所见的最好的战马,正好还是一匹儿马,要是能留在马场最好不过。”

    还没等谢飞说话,李臣看着独孤雁渐渐发冷的眼神,心里已经有些发慌:“若是雁夫人不愿意,就当我没说……”

    谢飞看向了独孤雁,独孤雁见状勉强挤出了一副笑脸:“若是送给夫君,雁儿自是愿意,放在马场,我真是舍不得。”

    “雁儿的战马,是最好的战马了,放在马场做种马,明年会多出许多良马,我看还是留下最好。”

    独孤雁抚摸着身旁的骏马,她满脸的依依不舍,并没有开口说话。

    “我看不如这样,雁妹子的战马留下,我的马给雁妹子,那马色正好和夫君的一样。”小郡主很是理解独孤雁对她那匹战马的感情,于是上前打起了圆场。

    “岚姐姐说笑了,并非我不愿意,只是有些不舍。”独孤雁说完,把马缰狠狠地甩向李臣,娇声何必起来,“还不快去!”

    “去给雁夫人挑一匹最好的马来。”小郡主笑着上前搂住了独孤雁肩头,抬手示意着李臣快走。

    李臣兴高采烈地牵着大黑马飞快地跑去了,而独孤雁看着战马的背影,眼圈已经发红了。

    谢飞上前了一手拥住了独孤雁,一手指向了远去的大黑马:“我知道雁儿不舍,等过了今年有了马驹之后,再把它取回可好。”

    “夫君,非是我不愿,是真的不舍,若是这样做有利于马场,那就让它一直在这里吧。”独孤雁说着说着,两颗泪珠已经滑了下来。

    谢飞轻轻拭去泪珠,附耳轻声说了些什么,独孤雁顿时破涕为笑:“真的么?”

    谢飞点了点头,独孤雁顿时笑脸如花,看的小郡主莫名其妙。

    巡视完了郊外的马场,谢飞等人又马不停地来到了位于城内的军械制造厂,和冰天雪地的马场不同,这里是炉火熊熊无比热闹,整个厂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响成一片。

    这是入驻长子后,谢飞亲自关照下成立的制造厂,目前没有合适的厂长人选,先有赵飞兼任。

    军械厂集中了郡内的各种工匠,制作各种军械、马具、四轮大车等等作战装备,这是谢飞最喜欢来的地方,经常弄些这个时代能够做出的小玩意儿来作。

    谢飞饶有兴致地四处巡视着,工匠们的干劲十足,在这里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可以吃饱饭,每个月还有几十钱的薪水,对工匠们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是制履坊,”陪同的赵飞不停地介绍着各个作坊,“我军这次出击带回的很多女眷,我都安排在这了。”

    一排排女眷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各种工具材料,正在专心制作着皮鞋。谢飞随手拿起一只鞋来端详,皮鞋呈土黄色,圆口,平底,皮鞋带有鞋带,这些皮鞋所用的皮子没有经过抛光,缝制皮鞋所用的细线同样为皮制,坚固程度跟后世差不多。

    谢飞看着做工颇为讲究的手工皮鞋,心中出现了一个念头:“这里的工匠,谁的手艺最好?”

    “回军团长,卫履的手艺最好?”

    “卫履?怎么叫这个名字?”

    “此人姓卫,从小制履为生,早就忘了本名,大家都叫他卫履。”

    “叫他过来。”赵飞应了一声去了。

    卫履来了以后,谢飞命人拿来一张蔡侯纸,画了只高筒皮靴问向卫履:“这个你可是能做来?”

    卫履仔细端详了一阵,颇为自信地点了点头:“回军团长,只要有图,小人都能做得,只是这履鞋有些歪,如何能穿?履鞋底后方还垫起一块,不知何意?”

    “这是左脚的,这种鞋要分左右,至于鞋底的垫起叫做‘鞋跟’,你只管照做就是。”

    小郡主要过图纸,和独孤雁两人细细端详着,看得小郡主一脸的新奇:“夫君这履鞋,看着好像倒是不错,骑在马上这‘鞋跟’恰能卡住马镫,夫君如何能想出这些?”

    “夫君先给我做好不好?”独孤雁满脸期待地看向了谢飞。

    谢飞听了点头同意,女工过来给三人量了尺寸,卫履拿着图纸看了半天,越看越显得信心十足:“小人这就去做,最多两天时间,军团长和夫人们的履鞋就可做好。”

    “这是冬天,要內覆一层皮毛,你可能做?”

    “请军团长放心好了。”

    巡视完制履厂,谢飞又看了一些其他地方,他正准备回去时,却又被赵飞叫住了:“军团长,我方才忘记说了,琰夫人和真夫人也在,正在观看制作四轮马车,军团长要不要过去?”

    “她们也在这里?过去看看,叫上刚刚量尺寸的女工,再给她们也做双靴子。”谢飞知道蔡琰对各种新奇的玩意儿极感兴趣,记忆力又超强,自从军械厂建立以后,蔡琰只要有时间几乎天天都要过来转上一圈。

    “径一而周三,”蔡琰完全没有注意到谢飞的到来,手里拿着木尺比划着,“这样就可以算出车轮的周长……”周围的工匠们看着图纸连连点头。

    看着周围忽然静了下来,蔡琰疑惑的抬起头来,发现原来是谢飞到了,她立刻兴奋地跑跟前,扬起冻得通红的小脸看着谢飞:“夫君来得正好,你看这些车轮做的,有些工匠并不是很擅长,都不是甚圆,有些还大小不一,我在给他们算一下。”还不等谢飞回答,她又转身对身后的工匠说道,“数值皆取3.15即可。”

    谢飞听了愣了一下,等蔡琰交待完毕后,谢飞要过图纸看去,只见图上都是画的密密麻麻,只是所有的数字都是文字表示,显得异常复杂。

    “琰儿还懂数学?嗯,就是算术。”

    蔡琰白了谢飞一眼:“人家从小就学习算术,怎能不懂,这3.15便是我自己算出来的。”

    谢飞听了大吃一惊,要是只背圆周率,想背个几十位没有问题,可这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怎么算的可就不知道了。

    历史上蔡邕此人非常有才,而且是多方面的人才,他在经史、天文、数学、绘画、书法、音乐等各种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蔡琰则是史上少见的才女,记忆力尤其逆天,蔡邕死后,由于当时连年的战乱,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他的传世诗作均由蔡琰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

    看着图片,谢飞突然飘过一个念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是科技的基础,现在三哥还没有来得及鼓捣出阿拉伯数字,那自己索性盗用了算了,等这些有数学天赋的高手们掌握之后,他们一定能给这块土地的数学、科技等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想到这时,谢飞自己都觉得兴奋的有些发麻,心中更是坚定了营救蔡邕的决心,看来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弄出来。

    要不要进行类似现代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教育体制,让那些只会吟诗作赋的人滚蛋?要真是如此,工业革命必然会首先在这块伟大的土地上发生;果真如此,也算对穿越后的人类做出点贡献了。

    谢飞想到这里,他激动地拉住蔡琰的小手转身就走:“琰儿,回去我给你看个东西,”

    正在量脚的蔡琰惊奇地问道:“什么东西?”

    “蔡昭姬数字!”

    说完抱起蔡琰放在马上,自己随即翻身上马,招呼了一声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