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子宋太祖,初恋萧太后,友冯道

第19章 分田地

    敬翔原来的人生轨迹是什么?

    赵弘殷是知道的:好读书,尤擅长文书,才思敏捷。

    年轻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

    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

    在军中代写书信,后来一封书信被朱全忠看到,赞叹文章写的好。

    得以军中供职,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余年,朱温对其言听计从,敬翔本人也“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

    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后梁太祖朱全忠因邠州、岐下侵扰,派刘知俊西征邠州、延州,深忧事情不能成功,吃饭的时候,让敬翔作陪,询问西征之事。

    敬翔剖析山川城邑虚实,军粮多少,全部逐条上奏,就像平时吃饭喝水一样。

    旁人无不惊异,朱全忠更是称奇。

    乾化元年(911年),进封光禄大夫爵位,代理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掌管崇政院事务,被封平阳郡侯。

    何为崇政院?

    唐朝的枢密院:由宦官担任,掌接受朝臣以及地方表奏并宣达帝命。

    崇政院就是枢密院。

    后梁,改枢密使为崇政使,用读书人来担任,表示尊崇朝臣和地方的意见和建议。

    说敬翔是后梁的第一谋士,一点也不夸张。

    只是可惜,后唐李存勖攻进后梁都城,敬翔携全家自杀殉国。

    敬翔志向深远,有经国济世之略,三十多年,随从朱全忠征伐,出入帷幄之中,众务集于一身,常通宵达旦不眠,只在马上稍得休息。

    临死之前,后梁的第二谋士李振劝他,变节改投后唐。

    敬翔是这样说的:“改朝换代,总得有那么几个老顽固,做些不合时宜的事,要不然后世的人会笑话我们,说我们这个朝代缺少气节。”

    五代,让赵弘殷佩服的人不多,敬翔算一个。

    所以当赵弘殷要对他委以重任的时候,这小子嬉皮笑脸、百般推脱,哪有个慷慨赴死的忠臣样。

    看来自己画大饼的功力有所降低。

    但主簿的官职,已经给他了,为什么还不满意呢?

    要知道,赵弘殷刚才敢那么吹牛,全是因为手下有敬翔这个人才。

    要是敬翔撂挑子,他直接就可以跟朱全忠投降了,就是不知道投降能不能输一半。

    赵弘殷:“敬翔,你说心里话,我对你怎么样?”

    敬翔:“大人,你做鬼都不想放过我,你说对我咋样?”

    赵弘殷懂了,“今天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要不然李思安的刀……”

    敬翔:“大人,谁都知道我是你的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赵弘殷笑道:“这就对了。”

    赵弘殷的第一个新政:收回所有土地,重新发放,军人优先,保证每一名军人分20亩土地。

    一亩地,在唐朝中期,还值2万块钱。

    现在地价掉到了地板价,成了有价无市,一万块一亩也没人买。

    主要是政局不稳,大家都不敢正常的劳动。

    但是白给就不一样了,土地的价值在这摆着呢?

    给军人分20亩地,也就相当于是每人发20万元的购买力,就是100两银子。

    这相当于直接发了近十年的工资。

    白发十年工资,还是硬通货的土地,这大好事,受到了士卒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调研,汴梁的土地质量非常好,是可以当水田用的。

    因为汴梁六河环绕,水资源充分,一年可种两次,也就是说可以收获两次。

    这种地是没有人愿意卖的。

    那是要当传家宝,祖祖辈辈的传下去的。

    一亩水稻,每次收获可产400斤稻米,一年就是800斤。

    一个成年男子一天消耗两斤粮食,一年就是720多斤,也就是说一亩水田,就能养活一个人。

    前提是不收租的情况下,赵弘殷发布的税收是一成,这只针对军人。

    普通民众是两成,这是要突出军人的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化被动,为主动。

    所以这20亩水田,就可以养活家里20口人,如果人口少,就可以把粮食买了换钱花。

    在唐朝的不同时期,一斤大米的价钱波动较大。

    初期的贞观年间,一斗米的价格约为二十到三十钱,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30斤。

    盛唐开元盛世鼎盛时,一斗米最低只要10文钱,也就是说一文钱大概买3斤米,从米价低廉可见粮食产粮丰富。

    到了中唐贞元年间一斗米涨到了150文,

    到了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创立两税法:即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

    “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三年年末,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

    唐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官吏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

    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

    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

    种粮食的农民少了,米价就开始上涨,一斗米涨到200文,从此大唐的米价越来越高,

    到了现在的晚唐,战乱不休,竟有800文一斗米的情况发生。

    但800文一斗米的价格毕竟较少,综合来看,现在一斗米的价格稳定在500文。

    一斤大米的价格约为3元。

    一亩水田的一年产出的预估价值:一亩500斤,一年两熟,一斤3元,就是三千元。

    一个军人家庭拥有20亩地,只要把地种好了,就有六万块的收入,去掉一万两千元的税,足以养妻活儿,过上富足的生活。

    就是再娶两房小妾,也够了。

    当然,这中间还需要种子,肥料,人工等费用,但这些都是小钱了。

    至于原有的人口,只要愿意种地的,也发放5亩旱田,旱田只能种粟米,成长周期只有一百天,产量只有四百斤,价格是大米的一点五倍,因为他能存放七到八年,而大米只能存放三到五年。

    一亩旱田的一年产出的预估价值:一亩400斤,一斤4.5元,就是一千七百元。

    5亩地,去掉税,也就是七千块。

    看着少,但是这是全民福利,只要年满十八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分到。

    只要不懒,赵弘殷不会让治下的一个人饿死,有生存的压力。

    旱田不用特别的照顾,农闲的时候,可以外出打工。

    比如去河上给船拉纤,当纤夫。

    赵弘殷能将这个新政推行下去,第一个感谢的人就是黄巢。

    他成功的把官府的所有数据库给干没了,大地主也干没了,富裕的中产也干没了。

    ……

    赵弘殷还改革了原有的土地管理方式,建立了大数据。

    原来的土地登记是在村里,现在是在汴梁县衙,为此他一直在城门、集市等热闹地方发布征集会数算、会写字的文化人。

    来了就给县衙的编制,端上铁饭碗,吃上公家饭。

    用这种方式,对辖区人口进行登记,这是制定各项方针的前提条件。

    特别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如果让土地无限的发放下去,肯定会无地可发。

    所以死亡人口的土地,是要收回的。

    这对社会是有好处的。

    老人:老人吃不多,但有地,就相当于有了退休金,子女耕种或者把地租给别人,也是一条活路。

    家中若有未成年子女或守寡妻子:土地也不会被收走,要等到年满十八岁,或者守寡的老妻死亡,孩子有优先选择权。

    比如家中的老大,就可以选择父亲的土地,作为十八岁领取的土地。

    ……

    所有这些福利,都有一个前提,不能让土地闲下来,必须都要种有农作物。

    所以大生产运动开始了,耕牛免费借出,种子也免费借出,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们也不在躲躲藏藏,都出现在了田间。

    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敬翔。

    这段时间,把他累的够呛。

    漕帮的暴利项目还没有上马,所以他被委任为这次分地运动的负责人。

    全权负责分地运动。

    实践再次验证,只要是有利的事,推动起来特别的快。

    五亩旱田,也有五万两,那可是整整五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的啊!

    每个人的干劲都非常足,不睡觉不吃饭,也得把土地丈量好。

    报名登记的汴梁人口,也大大超过了赵弘殷的预期。

    即使这样,仍有80%的土地荒废着没人种,赵弘殷也不得不暗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