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王侯

第十八章 朝堂争斗

    每月十五大朝会,

    距离李逸三年孝期,仅剩半月,

    江南动乱,已经早已传到朝堂,

    经过最初的受灾,需要赈济,

    发展到冲击州府形成暴民,

    到现在的已有揭竿而起的造反势力,

    朝堂这半年来,围绕着赈灾等事,互相推诿,

    眼下已有叛乱,如果只是流民暴乱尚且不需理会,

    影响不到官员的切身利益,

    但眼下已成叛乱之势,再眼睁睁看下去,对于自己的利益影响甚大,

    其中对江林党的冲击较大,毕竟江南一带,多数官员出身江林党,

    各方势力不得不在朝堂之上探讨平叛赈灾,但实际上,谁也不愿吃亏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待一众官员到齐见礼之后,金阶之上,

    皇帝座椅一旁太监开口高声开口道

    朝臣们,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先开口的意思,

    很多时候,谁提出问题,谁负责解决,

    如果只提问题没有解决办法,那你提什么问题?

    时年10岁的皇帝见无人奏禀,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监,

    身旁的太监领会,上前一步刚要扯开嗓子喊,

    退朝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听有一人高声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此言一出,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其人,

    太监见有人启奏,便又退回了原处,躬身不言,

    只见那人不慌不忙的拿着荡板,走出人群,

    躬身对小皇帝施了一礼道:“臣启奏陛下,江南遭灾,早些时日朝堂颁布命令,让地方自筹钱粮,赈济灾民,

    如今灾民已成造反之势,攻击州府,杀戮官吏,如朝廷再不出补救措施,恐江南之地将千疮百孔啊”

    此等大事,由吏部尚书禀报,只因刑事案件需要吏部受理,

    在皇帝没有掌权的情况下,天子亲军如同摆设,

    而吏部尚书出身门阀,话里焊枪带棒,以动乱为由,实则是指诋江林党,

    而此时江林党也无法再装糊涂,只见太傅吏部尚书,

    对着一人使了一下眼色,那人心领神走出人群,

    施完礼开口言道:“启奏陛下,江南动乱,并非一朝一夕而发生之事,

    近年来江南一带连年遭灾,经各地奏报,各州府粮仓已空,

    朝廷让地方州府自筹,此举措并无问题,

    只是灾民遍地,聚集整个江南之地的钱粮,也无法赈济灾民,

    臣建议,需从北方调运钱粮,赈济江南”此人为户部尚书,出身江林党,

    因江南商业发达,是朝堂收取赋税的重点区域,

    所以户部尚书出身江南一带,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为江林党一派,

    见陈愈给自己使眼色,为官多年,

    与门阀士族交锋无数次,早已明白其用意,便出列禀奏

    江南之事因近些年来,屡遭天灾,

    但尚未伤及根本,此次洪灾,波及甚广,已是伤筋动骨,

    各州府地主豪强,官绅故吏家中钱粮颇丰,朝廷虽然出了赈灾措施,

    但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家财替官府赈济灾民,都只求自保,

    但作为江林党的一份子,怎会让门阀士族把责任推在众人身上,

    所以出言禀奏,明为建议,实则是让门阀士族出钱出粮。

    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二人发完言后,打开了两派的话匣子,

    原本还只是暗里夹枪带棒,

    随着时间演变则变成了互相攻击指责,吵闹成一团,

    而作为江林党与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陈愈与尚书令黄瀚二人,

    则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闭目不言,

    因二人一个不想担责,一个不想出钱出粮,局势越乱,最后都只是不了了之。

    小皇帝看着众臣吵闹,像是已经习惯一样,也不开口,神色很是淡定,

    只是目光瞥了一眼身旁的太监,太监看见皇帝的眼色后,上前高声喝道:“肃静,肃静”

    只是众臣皆没有把宦官看在眼里,当作没听到一般继续吵闹,

    小皇帝的脸上也是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见太监出言制止,众臣还在吵闹,

    一声如同钟鼓般的声音乍然传入众人耳中:“尔等都是朝中重臣,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在陛下面前如此失仪,这是朝会,商议天下大事之地,不是集市”

    说话之人是一位头发蓄白的老者,年纪虽大,但腰杆挺拔,声若洪钟,

    脸上还带着些潮红,眉头紧皱的环视众人,众人与之对视之后,也都闭口不言,安静了下来

    只因此人是江林党与门阀士族都不愿得罪的人,

    年纪虽大,但手握兵权,又是勋贵出身,对皇家忠心耿耿,

    要不是有其坐镇朝堂,只怕这朝堂空有其名罢了,

    此人正是颖国公,武卫大将军刘达,

    如今已年过七旬,虽身体还算硬朗,但年轻时从军征战,冲锋陷阵,

    身有暗伤,不是必要的时候,其也不怎么参与朝会

    “老国公息怒,我等也是出于关心江南百姓的生死,心中焦急,才失了礼仪”刑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对着颖国公说道

    能在朝中做官的都是八面玲珑,看出颖国公并非真的生气,但也需给其台阶下,

    颖国公刘达见有人递上台阶,也顺势说道:“嗯...老夫虽不管朝堂之事,但论事就论事,勿要吵闹”

    二人称是后,便你一言我一语,言语之中满为了朝廷,为了江南百姓,

    但实际的赈灾措施一点也无,见争来争去没有结果,再争论下去,已无意义,

    这时闭目不言的两人,太傅、吏部尚书陈愈,尚书令黄瀚相互对视了一眼,而后便别过头,

    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见陈愈出列后,原本争论的二人也闭上了嘴,

    二人心里明白,门阀事事不牵头,但事事都有其影子,

    江林党事事都要争一争,陈愈出列是要对今日的朝会定下结论

    “启奏陛下,江南之事,再争论下去也没有什么好的措施,臣建议改日再议”陈愈拱手言道

    小皇帝并未发言,只是把目光看向了黄瀚,

    黄瀚见小皇帝看向自己,也是出列出言道:“江南之事不小,一时半会儿也讨论不出办法,臣亦建议改日再议”

    小皇帝这才开口说道:“既然两位爱卿如此说,那便改日再议吧”

    而后把头看向身旁的宦官,宦官上前一步言道:“如无本奏,便退朝”

    听闻太监如此说道,众臣已有人准备转身退朝,此时有一人出列并高声言道:“陛下,臣有本奏”

    此人是现任兵部尚书杨霖,朝堂之中为数不多的清流之人,

    其人虽身居高位,但朝堂之中,实权部门都被江林党与门阀瓜分一空,

    江南之事,其也多有关注,原本的赈济灾民,灾民暴动等事,

    皆由户部,吏部负责,杨霖也曾提出过建议,但都未被采纳,

    只是此时灾民暴动已成造反之势,身为兵部尚书的杨霖,

    深知如果再继续拖延,日后朝廷再想平乱恐怕千难万难,所以不得不出言禀报

    小皇帝看了一眼出列禀奏之人后:“杨卿有何事禀奏?”

    “启禀陛下,江南之地动乱,愈演愈烈,

    如朝廷再不出举措,恐江南不复朝廷之地也!

    臣建议双管齐下,

    其一,朝廷调集粮草赈灾,

    其二,派兵守住紧要城池,派兵平叛,

    早日还江南之太平,以显朝廷之恩德”

    杨霖对着小皇帝说道

    “杨卿,言之有理,众位爱卿可有其他建议?”

    小皇帝因年纪尚小,朝廷权柄都被江林党与门阀把持,

    对事没有决定权,只能如此说道

    吏部尚书陈愈出言说道:“杨大人建议甚好,只是如今朝廷实有困难,不知黄大人有何建议?”

    陈愈这老狐狸,知道杨霖的两条建议有效,但要执行起来,耗费钱粮无数,不愿接手,便将皮球踢给尚书令黄瀚

    “嗯...杨大人的建议很合理,赈济灾民与出兵平叛,都需钱粮,

    不如让户部尚书大人来说说户部能否拿出钱粮。”黄瀚又把皮球踢给了江林党,

    黄瀚知道,如果按照杨霖的建议,真要执行,恐怕门阀士族要出钱出粮,

    门阀士族的观念根深蒂固,先有家后有国,而江林党在一旁虎视眈眈,实在不想做冤大头

    “陛下容禀,连年来江南遭灾,赋税本就少,

    今年更是受上极少的赋税,各地官员需要俸禄,户部结余的钱粮,

    仅够本月俸禄,如要筹集钱粮,只能在江北筹募了,

    想来尚书令大人一定会有办法”户部尚书先是摆清事实,而后诉苦,最后再把皮球踢回给门阀士族。

    黄瀚见江林党如此不要脸的又把皮球踢回来,心中有气,

    但面上大义凛然的说道:“启禀陛下,为朝廷筹措钱粮赈灾平叛,臣义不容辞,

    只是仅靠臣一家之钱粮,恐怕杯水车薪,太傅大人,名望甚高,如振臂一呼,钱粮之事,定能迎刃而解”

    黄瀚把大事化小,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不牵扯其他人,

    这样谁也不会说他藏私,而后又把皮球推给江林党,毕竟太傅在朝堂之中,确实属于名望甚大。

    “陛下,为朝廷与江南百姓老臣愿全力以赴,

    只是眼下同僚们连俸禄都发不出来,

    老臣家中尚有些银钱,都捐出来用来赈灾平叛吧,

    只是老臣家中的钱粮全部捐出,也解决不了问题,

    既然建议是杨大人所提,不知杨大人有何高见?”

    陈愈眼见黄瀚又把皮球踢回来,想来再踢回去,终是会落了下乘,

    既然是杨霖提出的此事,便把事情又推回到原点。

    杨霖接下来的一番话,虽说是出于公心,

    但却动了江林党,与门阀的核心利益,两个派系互相争斗,

    是不允许有其他人在其中掺和,何况杨霖在清流人士之中有不小的名望,

    在两党的合力之下,杨霖的官途又有何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