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

第三十四章 以战养战

    翌日。

    二千套军服,如约到达木山镇。

    八百精锐纷纷换上崭新的军服,贴上荆军标签。

    自此一支属于刘襄的强大军队,正式初具规模。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襄一边抓紧训练新军,一边继续征召新兵,

    同时从中筛选出擅骑射者,为组建骑兵队提前做好准备。

    陶书瑜办事果然十分靠谱,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一批批优质西域战马,源源不断通过陶家商队送到刘襄手中。

    经过整训,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也已彻底形成,

    清一色的西域战马,战斗力十分强悍,

    刘襄正在考虑找谁来试验试验这批新军的战斗力。

    可放眼望去,除了北边的鲜卑,并无合适对象。

    但眼下听说朝廷正欲再次派出使者,打算和鲜卑诸部求和。

    此时若是主动挑起边境纷争,恐怕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题发挥,到时候轻者一撸到底,重者性命不保。

    可如果新军一味的不参加实战,根本无法发现问题,更别提提高战斗力,

    到时候真遇战事,就会漏洞百出。

    这可把刘襄愁坏了,眼下沈田之又不在身边,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但老天似乎格外眷顾刘襄,正当他找不到理由用兵时,鲜卑却给了他一个合适的出兵理由。

    原来是广宁县正在修筑的边城,经常受到鲜卑军的袭扰,三五天便过来劫掠一番,抓走大量工匠。

    这下可给刘襄出兵理由了,于是他以鲜卑贸然侵入国境为由,迅速率三百骑兵北上,悄然驻扎在边城附近,等待敌军到来。

    当鲜卑军正如往常一样,呼啸而来时,早已准备多时的边骑立马迎上。

    两方人马,不由分说,直接开战。

    荆军虽然有西域战马,可并没有成制式的骑兵装备,只是身披轻甲、手持马槊。

    这让鲜卑军误以为这群边军是乌合之众,于是掉以轻心,与之交战。

    可刚一交手,他们立马发现不对劲,这群边军虽然对于骑兵战术运用十分生疏,基本都是各自为战,

    但骑射精湛,士气高昂,战斗力十分强劲。

    这让鲜卑军瞬间惊呼上当了,赶忙拨马撤退,

    却发现他们一向赖以骄傲的鲜卑马,竟然在速度上跑不赢边军战马。

    这可把他们急坏了,可边军骑士才不管这些,一个个双眼通红、喊声震天,铆足劲的在后面穷追不舍。

    可怜的鲜卑军,一支一百多人的骑兵小队,生还者仅有十余人,其余大部或被歼,或被俘。

    边城外,边骑驻地。

    刘襄等人看着缴获来的鲜卑战马,以及旁边堆成小山的骑兵装备,不由的开怀大笑。

    “李虎!,传令下去,此战凡是斩杀敌军首级者,赏钱五百文,斩杀敌军百夫长者,赏钱一两”,刘襄吩咐道。

    “至于其他有功之卒,一律按照要求,当天发放赏赐,盖不拖欠!”

    他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边骑第一次出战,所以对于将士们的战前承诺一定要及时履行,否则就会极大打击积极性。

    “谢校尉!”,果然,此话一出,顿时身旁众将士纷纷单膝跪地,拱手答谢。

    每个人脸上布满了喜悦,果然跟着校尉大人就是爽,又能打胜仗,还有赏钱领。

    紧接着,刘襄吩咐将鲜卑骑兵装备中有用的,挑选出来换上。

    眼下没有成套骑兵装备,就只能一件一件凑,有总比没有的好。

    至于通过实战暴露出来的问题,刘襄很快就命人在日常编练中及时加以改正,

    不仅要求单兵作战能力,同时也要求三五成队,团体作战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编练,这次新组建的边骑,很快就形成十分强悍的战斗力。

    不过可惜的是,鲜卑军自从上次吃了亏后,小股骑兵部队再也不敢贸然渗透进来,这就让刘襄又变得无聊起来。

    但鲜卑军终究还是狗改不了吃屎,或者说是改变不了以战养战的策略,

    在平静些许时日后,再一次派出小股骑兵对边境小镇进行劫掠,

    但这次他们学聪明了,特意避开刘襄的防守区域,并且还派出哨骑游走在刘襄驻地附近监视。

    当刘襄接到小镇百姓求援后,立马率军前往,可结果已是人去楼空,

    鲜卑军早已撤退,返回国境。

    这可把刘襄气坏了,于是和众人经过慎重商量后,便以此事为理由,再次亲率边骑,深入敌境,

    以鲜卑袭掠荆国边境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鲜卑边境百姓进行劫掠。

    当荆军边骑如神兵天降,出现在鲜卑某一小部族面前时,

    顿时把这群鲜卑人吓了一跳,他们根本想不到荆人竟然破天荒的出现在他们的地界上,在没有做出任何有效抵抗后,

    整个小部族,六百余口人,财宝二十余箱,牛羊牲畜八千多头,通通成为荆军战利品。

    当边骑押着浩浩荡荡的鲜卑俘虏返回国境时,荆国百姓纷纷拍手称快。

    多年来长期被鲜卑欺压的怨气,终于得到释放,一个个欢呼雀跃,兴奋异常。

    一时之间,百姓参军热情无比高涨,仅二天的时间,临近边镇就有超一千人前来参军。

    而刘襄还是按照之前的要求进行筛选,只要精锐之士。

    但由于这段时间,百姓大多都已了解刘襄这里,待遇优厚,所以很多人都咬牙坚持到最后,

    于是乎,眼下麾下人马经过这次大规模扩军,已突破二千人,幸好有周家、陶书瑜以及才从鲜卑缴获来的财宝,这才勉强养得起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

    但这已经是目前能供养起来的极限了。

    而且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每月粮饷都是天文数字,所以刘襄决定要经常率军去劫掠鲜卑人,

    屠龙勇士终成恶龙,他现在也愈发感觉到了,以战养战这一策略的酸爽之处。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怜的段氏鲜卑,成了刘襄的经验包和取款机。

    毗邻广宁县的边境各部族,每天的求救信如雪花一般飘到段氏王庭中

    段氏鲜卑也曾试图剿灭刘襄这支边骑,可在西域马面前,根本追不上不说。

    而且边骑攻击目标十分分散,常常在让人想不到的地方,发出突然袭击,

    令段氏鲜卑大队骑兵疲于奔命,但却始终无法与其决战,

    刘襄将在运动中伺机寻找战机这一战略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段氏鲜卑军吃尽了苦头。

    打又打不过,追又追不上,躲又躲不了,人家就在水草丰满之地以逸待劳等你,或者袭击牛羊社畜群。

    就这样,刘襄通过劫掠迅速积攒起十分可观的财富,同时将许多劫掠来的鲜卑器物交给周家、陶书瑜拿去贩卖。

    既还两家人情,又能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

    而反观段氏鲜卑,已经被折磨的抓耳挠腮,终于,他们再也忍受不了了。

    王庭直接派使者前往荆国,试图让荆国朝廷,阻止刘襄这一野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