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蘅芜苑内戏宝钗
贾宝玉仰天长叹:“为什么会这样?琅老三抢走了宝姐姐,为什么还要抢走林妹妹?”
袭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慰贾宝玉,平心而论,贾宝玉在各方面都无法与贾琅相比。或许在痴情这方面,贾宝玉是要强一些。可是只有痴情却没有什么用,人总要面对现实,不可能单独为情而活。
黛玉回了林府,估计会住上一段时间,避开贾府的风波。
贾琅在接了赐婚圣旨后,就去蘅芜苑寻宝钗。自从与宝姐姐有了亲密关系后,贾琅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他做不到专情,就要做到信守承诺。宝姐姐或许没有林妹妹那么纯粹,不过她对贾琅的感情却是真诚的,贾琅不想伤她的心。
宝钗已经得知了圣旨的内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贾琅做了保证,但是圣心难测。赐婚的圣旨一日不下,宝钗就一日安心。故而在天使来宁国府宣旨的时候,她便派了莺儿去打探情况,为此还被宝琴调侃了一番。
贾琅到蘅芜苑的时候,宝钗与宝琴正在打闹。宝钗的人设是端正稳重,很少有嘻笑打闹的时候。今天被贾琅撞见,宝钗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贾琅当着宝琴的面儿把宝钗抱在怀里,这让宝钗的脸更红了。宝琴笑嘻嘻的看着两个人的亲密行为,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
贾琅把太上皇的圣旨拿给宝钗,宝琴好奇的凑过来观看。
宝钗推开宝琴,笑着说道:“有你什么事儿?”
宝琴嘟着嘴说道:“我可是你的妹妹呀。姐姐和姐夫的事儿,我肯定要上心了。”
贾琅笑道:“你是没见过赐婚的圣旨,才这么好奇吧。”
宝琴的大眼睛扑闪了几下,说道:“姐夫,我就是有一点点好奇,你就让我看一眼嘛。”
宝钗嗔怒道:“你这丫头胡叫什么?也不知道害臊。”
宝琴笑嘻嘻的说道:“早晚都是要喊姐夫的,我提前适应一下。”
宝钗只好将圣旨递给宝琴,嗔怪道:“拿去看吧,小心些。”
宝琴接过圣旨,小心翼翼的展开,仔细阅览上面的文字。太上皇的圣旨内容很好理解,无非就是夸赞贾琅少年俊杰,忠于王事,有大功与社稷,故而赐婚萱柔公主与贾琅。又称薛家女贤良淑德,恩赐以平妻身份陪同萱柔公主出嫁。
宝琴看了好几遍,才将圣旨还给宝钗,羡慕的说道:“姐姐不仅找了个如意郎君,还能得到太上皇的赐婚,真是好福气呀。”
宝钗看了一眼贾琅,说道:“有福气的又不只是我一个人。”
贾琅摸了摸鼻子,装作听不出宝钗话里隐含的意思。有些事情,往往都是越描越黑。
宝琴站起身说道:“我去寻云丫头,午饭就不回来吃了。花心的姐夫,你可要哄好我姐姐哟。”
宝钗嗔怒道:“你个死丫头又在胡说,欠收拾了是吧?”
宝琴咯咯笑着离开了,留下贾琅和宝钗单独相处。
没有了外人在,贾琅就开始对宝钗动手动脚。宝钗羞红着脸,任由贾琅轻薄自己。太上皇的赐婚圣旨,让宝钗放下最后一丝忧虑,对贾琅的亲密行为没有丝毫抗拒。贾琅如今已是花丛老手,很快就挑起了宝钗的情欲。衣衫半解,娇喘连连的宝姐姐散发出致命诱惑,让贾琅差点就把持不住自己。如果不是大白天,贾琅肯定会将宝钗吃个干干净净。虽然没有突破最后一步,不过贾琅还是用别的方法,让宝钗第一次体验到了那种美妙的滋味。而贾琅也收获颇丰,不仅品尝了宝姐姐的小乳猪,还引导宝姐姐,用她的美腿让自己释放了欲望。
皇城,内阁。
徐贡一脸忧虑的说道:“两位公主同嫁一人,圣上对贾琅太过于宠信,恐非社稷之福。”
王旷说道:“此事别有内情,徐阁老不必过于忧虑。”
徐贡说道:“并非是老夫杞人忧天,而是皇室与贾家的关系太过紧密了。如今长公主掌管着内务府,忠顺亲王掌管着宗人府,而他们的女婿都是贾家人。大乾开国以来,何曾出现过这些的家族。”
卢升淡淡说道:“皇室与贾家联姻,总比与异族和亲要好。徐阁老当初主张用皇室用公主和亲,认为用女人就可以安抚异族。如今却反对皇室与贾家联姻,这是认为贾家还不如异族可靠?”
徐贡老脸一红,当初他力主大乾与准噶尔联姻,认为可以维持西域稳定。没想到准噶尔汗只是为了迷惑大乾,用一场偷袭战让大乾损失惨重。如果不是贾琅力挽狂澜,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让徐贡颜面扫地,最忌讳被人提起。
赵康见徐贡有些下不了台,连忙出面打圆场:“卢阁老,以往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徐阁老也没有质疑贾家的意思。”
李儒轻咳一声,说道:“此事已成定局,无需再议。新政已经开始在三個省试点,我等身为阁臣,当多关注这类朝廷大事。”
众人皆言首辅所言甚是,一场小风波就此过去。
荣国府。
赵姨娘最近心情很好,走路都带风。自从贾环封伯后,王夫人就不再让她去立规矩了。赵姨娘却是个贱骨头,偏偏喜欢在王夫人面前晃悠。贾环劝了几次,见没有什么效果,也就放弃了。最后还是探春实在看不下去了,和赵姨娘大吵一架,吓唬她要是再不收敛性子,给贾环丢脸,很可能会导致贾环娶不了秀容郡主。赵姨娘也没见过什么世面,还真被探春给唬住了,从那以后就收敛了很多。
今天是贾琮和贾环分府单过的日子,赵姨娘精心打扮了一番,准备去参观贾环的定西伯府。
贾母早就定下了贾琮和贾环分家单过的章程,在贾琅这个族长的见证下,整个分家过程很顺利,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两座伯府的奴仆都已到位,家居物件也都配备齐全。贾琮和贾环各自从公库里领了三万两银子,从此荣国府的家业就与两人没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