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三国

第五十八章 清照进门,王佐入彀

    “鹊扇金欢银江流,鸾亭共老玉京秋。面靥叠山春鬓浅,新娥镜下妆始羞。”有了迎娶蔡琰姐姐的珠玉在前,再想轻轻松松把清照妹妹装车带走那是奢望。

    好在杨蟠还兜得住,一首催妆诗顺利打开了李清照的闺门,同时收获了一个叫卢储的唐朝诗人和来自于唐朝的‘糖霜法’。

    卢储的简介非常简短,貌似历史上没搞出点啥动静来,仅以文采见长。‘糖霜法’倒是个好东西,唐朝自天竺引进的制糖技术,经过改进而成,超出了汉朝一个时代,一定会给杨蟠的创收增添个新产品。

    到了晚上,杨蟠圈子里相熟且能赶到的基本上都跑来了,杨蟠先是完成纳妾礼仪,将李清照送进洞房后,才换了身轻便些的着装出来迎客。

    此时张飞早已拎着酒瓮跟典韦、关羽、颜良等人喝嗨了,杨蟠怕被这家伙给堵住,连忙溜到李进哥俩边上,这哥俩今日还要应付一众宾客,所以没跟着张飞一等瞎胡闹,不过也迟早的事儿。等宾客走后,少不了被那几人恩赐一醉。

    “大舅哥、二舅哥,我今儿可是还得去照顾清照,你们俩可得把我看护住了啊,真要是醉醺醺回去,明儿清照回门,嘿嘿……”

    “文约,你这可忒也无赖。”

    李进听到此话不免扶额苦笑,今儿怕是自己的躲不过不说,还得给杨蟠挡着,真要是把这家伙灌醉了,回去洞房后,天知道他会给小妹说些什么,以小妹捉弄人的本事,他们哥俩数月别想消停。

    “唉…...苦也。”李进冲李雄看了看,哥俩探口气只得跟上。

    “嘿!今儿可是奇了,怎么不见戏忠这酒鬼折腾,坐那儿老实巴交的,我差点没找到。”杨蟠敬了一圈酒,一直没见到自己的谋主,直到远远的看见这家伙陪着几人在院落拐角安静的坐着。以这家伙的性格,和喜好美酒的毛病,不应当呀?

    “戏先生今天是带着几个朋友来的,说是要给文约你个惊喜。这会儿想必就等着你呢。”李进边上贼兮兮的笑着,也准备看看杨蟠惊讶狂喜的热闹。

    “嗯?”杨蟠停下脚步,眯着眼,盯着李进,用表情威胁他。不过李进并不为所动,“哼,反正这会儿闲了,我且看看他有啥幺蛾子等我。”

    杨蟠臭着脸向戏志才拐角那桌走去,越走越看着有一个背对自己而坐的背影熟悉,不由停下愣了会,突然面露狂喜,向前小跑起来。

    “唉……看来是没瞒过,文约认出你了。”戏志才此时哈哈直乐,冲着眼前之人说道。

    这几个人便是荀攸四人,这几天他们几人一直住在驿站,被戏志才招待着。因为杨蟠大婚在即,荀攸一来是不欲上门去打扰好友筹备婚礼,二来也是戏志才的主意,说是要给杨蟠个惊喜。

    荀攸听到戏志才的话,遂站起转身,微笑的看着杨蟠。

    “哈哈,公达!真的是你!”杨蟠瞪大双眼,狂喜的喊道。

    “二郎,好久不见,恭喜恭喜!”

    杨蟠跑过去猛地将荀攸拥抱住,拍着好友的后背,大笑着“哈哈哈,什么时候来的蓟城,怎么也不提前来信说一声,我好去接你。”

    “三天前来的,准备在你婚宴上杀出来,吓你一吓。”哦,说完一指戏志才,“他的主意。”

    “哈哈哈,有没有被吓到,晚上可别丢丑啊。”戏志才也笑嘻嘻的调侃着杨蟠。

    其他三人看着杨蟠和荀攸眼中闪烁着的光彩,对二人的感情也是颇为艳羡,同时也对将来更有所期待。

    “来来来,二郎,攸此番前来可是给你带了重礼,回头可别说我跑你喜宴上蹭吃蹭喝来着。”

    “那我得先看看啥东西。”杨蟠说笑间伸出手,手掌向上,杵到荀攸面前,示意他赶紧拿出。

    荀攸拍了一下杨蟠的手“去,攸家底清贫,没啥财物给你。”说完将杨蟠往边上一引,“我来给你介绍几个攸之故友。”

    “钟鯀,钟元常,颍川长社县人。”

    杨蟠忙先向钟鯀抱拳弯腰行礼,“弘农杨蟠,见过元常先生。”

    钟鯀看到杨蟠礼节周到谦逊,并不以官职显耀,顿时心生好感,也跟着回礼“杨府君切莫多礼,我等不告而来,却是失礼了。”

    “哎,元常先生言重了,有朋自远方来,蟠喜不自胜!”

    紧接着荀攸又引另一丰神俊雅之人上前,“说道此人,还是攸之长辈,吾堂叔,荀彧荀文若。”

    “竟然是文若先生,蟠对先生才名早有所知,神交已久,今日终得一见。”

    “不敢当先生之言,府君大名,彧早已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着实不负盛名。我二人既是同年,府君称我文若便是。”

    “好,那蟠就僭越了,既如此文若也称吾文约便是。”

    “还有这小子,郭奉孝,颍川阳瞿人,与彧叔从小相熟,别看这家伙年幼跳脱,可论见识之开阔、谋思之深远,比起我可是犹有过之。”

    荀攸担心杨蟠见郭嘉年幼跳脱、恣意潇洒,对于其心志、才华不了解的人,很容易就会将之划为夸夸其谈的轻狂浪子,所以特别向杨蟠解释了一下。

    “哈哈哈,有道是‘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公达不用担心,我杨蟠就是这么过来的,又岂会以年龄性格而小看于人。”

    “哼哼,我倒是忘了你的轻狂不差于奉孝,你们俩还真是臭味相投,不过此诗倒是蕴含至理,不知全诗如何?”

    抄就抄吧,正好杜荀鹤的一首‘小松’与郭嘉此时颇为相符,杨蟠前世自学诗词初始,也曾用此诗激励过自己,所以还有印象,这会儿且用来邀名好了。

    二世为人,杨蟠早就扔掉了清高的性子,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何必在乎那点羞臊感,反正这一世无人听过,从谁的嘴里出来就是谁的。所以杨蟠也不矫情,张口吟来。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如何?你既说我与奉孝臭味相投,那么就送与奉孝共勉。”

    “哈哈,嘉谢过主公。”郭嘉跳出向杨蟠深深一礼,就地拜下。他不像那俩名士风格,该端着的时候还在端着,对于他来说,只要是看顺眼了,不差那一股子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

    杨蟠忙将郭嘉扶起,“哈哈,太好了,此后我幽州之事,就多赖奉孝提点了。”

    两人行过君臣之礼后,杨蟠转身看向钟鯀、荀彧,突然弯腰一礼“两位先生,蟠学微识浅,虽有匡世济民之志,但穷思竭力而不得其功,全靠志才、元皓、公与等公呕心沥血而始见其效,今日蟠代幽州黎庶向二位先生求聘入幕,望二位怜蟠之公心,不吝赐教。”

    钟鯀、荀彧此时已早有此意,也不再矫情,纷纷向杨蟠行礼“钟鯀(荀彧),见过主公!”

    “哈哈哈哈,这下好了,忠终于不用整天瞪着盐铁钱粮抓耳挠腮了,有元常兄和文若、公达在,吾可算得脱。”边上一直在喝酒看戏的戏志才见到杨蟠得偿所愿,也是喜不自胜。

    对于戏志才来说,统筹全局,谋划方略自是没问题,但是让他治理民生,操心农、商、工业发展,打理钱粮物资,安排后勤的话,压力就太大了。见到荀彧叔侄和钟鯀到来,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恨不得立马就去交接差事。

    “今日对于二郎来说,可是双喜临门啊。”

    “公达说得对,蟠今日着实是喜上加喜,来,诸君,蟠敬诸位一杯,今日蟠要亲自作陪,我等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