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294他执政能力还是蛮强的!

    大元太师终究是驳回了皇帝冲动的提议。

    大元都到了这个时候。

    大元皇帝身边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嫡系兵马。

    要知道大家靠着大元这面旗帜对抗大明。

    不怪有野心的人会对皇帝的位置有想法。

    毕竟按照草原的传统,自然是拳头大的人说话就好用。

    爱猷识理答腊这个大元皇帝没实力,那就当好吉祥物就行了。

    也速迭儿距离西北更近些,大明军队正在那边用兵,一旦己方突然发难。

    难免会激怒也速迭儿,他带路前来剿灭王庭。

    到时候也速迭儿真成了带路侯,大元还能存在吗?

    任何内斗都是要避免的。

    既然大明现在有心无力,那大家索性就过上两年太平日子。

    反攻这件事,太师就不怎么去筹划了。

    草原上一个战士能够安全长大,是需要经过很多磨难的。

    否则有生育价值的女性为什么会被看做是部落的财富之一呢?

    还不是为了保证人口增长,有实力保证部落的财富。

    一旦女人过了这个阶段,说是被弃之如履也不为过。

    大元虽说还是大元,但皇帝的威信下降到极点,手下也算是军头林立了。

    表面上叫你一声陛下,你就听着得了。

    真让你这个陛下发号施令什么都咱们都得遵从,那你还是多在帐篷里听大和尚们念经吧。

    至少他们可以遵从你的命令为你念经。

    除此之外,别想要什么了。

    爱猷识理答腊因为早年的双修,身体早就垮了。

    如今让他玩弄侍女都没力气了。

    更何况他要是真有实力,也不会成为高丽使者眼里的破落户形象。

    最可惜他没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汉献帝该怎么恭敬的对待手底下的权臣,还在这里独自发火。

    谁愿意搭理一个行将朽木,还没有实权的皇帝啊!

    太师阔阔帖木儿自然是甩开皇帝,去看李子松带来的大明货物去了。

    至于也速迭儿那里是否有篡夺大元皇帝位置的意思。

    太师也不会去理会,总之都是黄金家族内部的事情。

    朱元璋带着朱标再一次来到了仙境当中。

    这个场景跟以前大不一样,而是一块巨大的黑幕。

    他们二人戴上桌子上的黑墨镜,才发现眼前巨大的黑幕有了个字。

    张居正的一生。

    “哎,爹。”朱标却是惊奇的道:

    “想不到王布犁做出来的墨镜,真正的仙器是这个玩意。”

    那天他在王布犁家里也戴上玩一玩。

    除了黑漆漆一片,确实没啥意思,还叫王布犁给他画了相。

    不得不说戴上这墨镜做出来的画,让朱标觉得自己很帅气。

    “朕懂了。”朱元璋眼里透露出惊奇:

    “王布犁他真不会仙法,所以他虽然有见识,但做出来的仙器是没有这种功能的。”

    朱标也觉得有道理。

    王布犁搞出来的新鲜玩意,完全是减配版本的。

    经过他爹这么一分析,完全说的通了。

    对于张居正这个人,朱元璋也是熟悉的很,做为整个大明最有权势的臣子。

    老朱他倒是要看看张居正一辈子能整出一个什么活来。

    按照朱元璋的推测,张居正所处的大明朝已经是由盛转衰的阶段了。

    但朱元璋目前不知道全貌,只能自己推测一二。

    瓦剌留学生事件导致大明国运上升的势头被终止。

    正德对宦官刘瑾的宠信,更是扰乱朝纲、摧残士气,以致自洪武以来所积累的深厚基础,几乎为之摧残殆尽。

    嘉靖继位之后,立刻发生了小王子、吉囊等人侵犯边境的祸患,这其中尤以俺答肆意侵扰带来的灾祸最重,史称“庚戌之变”。

    敌寇逼近京城,诸将领竟然不敢迎战,明朝武备之衰弱,至此已到达了顶点。

    嘉靖又修仙问道,赏赐道人,放眼整个大明也就只有一个道人是兼少保少傅少师三职的。

    而权臣严嵩更加地以谄媚来取悦皇帝。

    连皇帝都被人刺杀,再加上内阁首辅是天底下最大的贪官。

    隆庆上位几年也没有太大的改革,同样是放权给手底下的人。

    到了万历更是十岁登基的幼帝,张居正为了独掌大权,挤走了内阁首辅高拱,大权独揽。

    朱元璋认为评价张居正为摄政那也不为过。

    当然还有朱元璋不知道是当时的世界周遭的情况,欧洲等地还处于文艺复兴阶段,政教尚且未分离,也会因为宗教之争发生战争。

    各国尚未一统,连有助于国家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都未曾成形。

    新大陆虽然因为海路的开辟而被发现,但欧洲与美洲、亚洲之间的交通仍处于阻隔状态,美洲还是一片蒙昧之地。

    亚洲周遭,沙俄都未曾扩大地盘,倭国还在持续分裂。

    如此一来,也就是大明帝国拥有亚洲大陆绝大部分领土,文化传承极深,君主制度完善,称得上是一句帝国。

    而张居正此时正处于大明帝国相位上,执掌政权,妄图给转衰的大明帝国续上一口气。

    朱元璋也想知道张居正的表现。

    就在父子俩说话间,电影巨幕上出现了张居正的介绍。

    祖上为安徽庐州合肥人。

    始祖张福因强壮有力跟从明太祖在濠州起义,渡过长江,攻克采石矶,而后又跟随大军平定吴、越、闽、广,累积军功被封为归州长宁所千户。

    朱元璋有些发懵。

    他没想到张居正祖上竟然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军户。

    还是安徽老乡!

    随便叫人查一查就能知道张居正的祖上。

    主要这不符合他制定下的规则,你要是军户,那世世代代都得是军户。

    朱元璋在心中又给自己找个理由,军户家里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其余儿子读书也“正常”吧。

    “爹。”

    朱标也觉得新奇,军户的竟然有进士的后代。

    张居正祖上数代都未曾做官,千户失势了,自然有别人顶替你。

    其父通晓经学,品行端正,在当时很有威望。

    然而命运不佳,七次考试都没有被主考官选中,于是回乡在家专心教育儿子,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度完一生。

    张居正是个神童,十二岁就通过童子试,接连去参加乡试,因为主考官要磨砺他而故意罢黜。

    因为张居正不仅卷子写的好,而且对答上还极为有自己的见解。

    主考官立即下定决心,无论他有多好都必须不能让他中,因为他看过太过的伤仲永之事。

    直到十六岁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事实也确实如主考官想的一样,张居正考上举人后,真的开始潇洒了,并没有参加三年后的科举。

    二十三岁他才考上二甲进士第九名。

    “爹。”朱标颇为激动的指着巨大的屏幕:

    “张居正还真是个读书种子哎。”

    目前他听过的神童也就是解缙,可解缙都没有这份履历呢。

    紧接着就是张居正的前半生,可以说他考试考的好,但是在仕途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朱元璋却是从张居正前半生看到了这些读书人之间的师徒关系,在朝中到处都是。

    结党也多是有这方面的关系。

    大明朝廷已然变成了读书人的天下。

    这种结果是他不想见到的。

    勋贵以及武将的势力,孱弱的都让他看不见了。

    不单单是这样,朱元璋还看见了自己不成器的王爷后代同张居正之间的宴席。

    王府外的百姓流离失所,吃都吃不上饭了,反倒是王府里山珍海味吃喝玩乐,对于那些饥民也毫不在意。

    甚至当地的官员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看到这里,朱标是愤怒的。

    但朱元璋却是狠狠的代入了那些街上讨饭的灾民,因为他就有过这样的生活。

    他从无到有打下大明江山,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再流落到他的窘迫地步上,才有了对藩王的更好的待遇。

    可他们也如同元朝那些“贵人”一样,对于他这样的人不屑一顾,就算是饿死了,也只会觉得污了贵人的眼,而不是有其余想要怜悯的情绪。

    朱元璋看到这里,忍不住哼了一声。

    他又释然了。

    地位的差距让朱家子孙连同宗之人饿死都不会去管,怎么可能会大发善心去管其余人?

    纵然是同宗同族,出了五代之后,关系也会变得极为淡。

    朱元璋觉得王布犁提出来的五六代就自谋生路的法子是正确的。

    这次从家乡回去之后,张居正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在严嵩与徐阶二人的党派之间游走,一看典型的骑墙派,但是严嵩与徐阶谁都没有觉得奇怪。

    屏幕外的朱元璋却是能感受到张居正回家的经历,反倒是让他变了。

    不再像以前一样洋洋得意了。

    朱元璋冷眼旁观瞧着他们这些读书人之间的内斗。

    从这里朱元璋发现张居正好像是在走他的老路,从同舟共济到同床异梦再到同室操戈。

    因为他也在不断的收拢皇权,想法子压制淮西勋贵集团。

    待到张居正上位,朱元璋倒是要看看张居正这个权势极高之人会怎么整治大明。

    结果他上来就开始整顿吏治,掏出考成法。

    朱元璋直接从座位上惊的站起来了。

    “考成法?”

    朱标也是目瞪口呆。

    因为他们父子两个全都清楚的知道考成法是王布犁率先提出来的。

    朱元璋才刚刚在应天府内施行,待到今年试验结束后,他在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着实进行改善,最终计划明年推行天下。

    朱元璋怀疑,王布犁是知道张居正的事情。

    还是考成法在他死后,根本就没有执行下去,直到张居正掌握权力后,才重新捡起来了?

    容不得他有太多的思考,可接下来朱元璋就瞧见大明官吏的反扑了,他们对于张居正的弹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哼。”朱元璋又重新坐下:“朕倒是有些相信考成法长久的没有实行了。”

    他这个开国皇帝在应天府推行这件事,还会遭到许多人谏言,更不用说环境更加黑暗的大明后期了。

    不过总体瞧着,朱元璋发现考成法还是挺有成效的。

    数千人因为被罢黜、裁撤,吏治逐渐转好。

    不等朱元璋夸赞一二,紧接着就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这件事朱元璋眼睛都不肯眨一下的看。

    朝廷收税主要是三种。

    头一个是田税,老朱拼死拼活打天下,俗话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伱们都种我老朱家的地,那必须得交税。

    第二个就是人头税,你们全都是我的子民,由我护着你们,成丁后必须得交税。

    第三个就是服徭役,我大明要有人干这干那的工程都是为了利民,你必须的无偿来给我当苦力来。

    从唐到明的朝廷全都是这样做的。

    雍正的摊丁入亩也不过是把人头税摊入到田赋里,三变二,钱是一分都不少的收上来。

    解放后才把徭役给彻底废除,而农业税也是二十一世纪才被免除。

    朱元璋瞧着这一条鞭法,也不是张居正首推,在隆庆初年,江西开始实行。

    而是徐阶对他说:“江西父老为役重而苦久矣,莫如行一条鞭法更为便利,烦请你为朝廷试行。”

    隆庆三年过去,江西情况大为改观。

    当然此时的一条鞭法还有缺陷。

    张居正根据前人的试验成果又加以改进推行下去。

    南方所有省份,北方的山东、山西、北直隶都在万历十年前实行了一条鞭法。

    直到万历二十年左右,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在大明境内全部实行,其地位再也不能撼动。

    以后的问题便不再是存废的问题,而是如何将其巩固的问题。

    朱元璋也知道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就去世了,但是这个法子还能继续推行,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爹,我发现这个时候大明已经不缺银子了,否则这一条鞭法绝对不能实行下来。”

    朱标认为如今的大明赋税收取手段复杂、远不如一条鞭法简化,但一条鞭还是不适用于目前的大明的。

    金银铜实在是太少了,根本就无法支撑起来。

    朱元璋越看张居正的所作所为越满意。

    这个后辈虽然有些瑕疵,但总体都是为大明好的。

    整饬士林风气,因为老朱自己就说过:“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可惜这群读书人的表现真是让朱元璋失望了,当官之后实在是拿不到台面上来。

    现在的情况跟他想的一样,过了这么多年,大批读书人依旧拿不到台面上来。

    张居正整顿驿站、支持人治河、清查土地、整顿江南赋役。

    老朱尤其是对张居正整顿江南特别满意。

    南直隶、江西、浙江三省的税额占全国税收总额快要一半了。

    这帮人拥有最富庶的土地,就该多交税!

    朱元璋还立下祖训即江西、浙江、苏松人不得任户部官吏。

    但让他失望了,整个大明出自江南籍的官员天下三分有二,人家科举考试就是牛逼。

    等到张居正死去,朝廷便开始了倒张的行为。

    对于这种事,朱元璋丝毫没觉得不正常。

    只是连张居正险些被开棺鞭打尸体的事情,让他有些绷不住了。

    至于张家的家人有十余人被饿死,尸体掖出为野犬残食殆尽。

    张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开始出宅门时,负责监搜的人从头到脚,乃至脐腹以下全不放过。

    此种情况,历史上只有金人占领北宋都城,搜索宫掖时发生过。

    朱元璋也撇撇嘴,这些执行者做的过于过分,但是没有皇帝的准许。

    他们胆敢为难曾经权势最重之人的家人吗?

    朱元璋能感觉到张居正是在努力为大明做事,妄图把大明搬到由衰转盛的道路上去。

    为了找出不存在的二百万两的贪污费用,几个儿子也都是被刑罚轮流伺候。

    长子写血书自缢而亡,张家遭遇才被广为流传。

    清算张居正持续了三年。

    朱元璋瞧着万历这孙子报复心如此之强,不知作何感想。

    倒是朱标忍不住喝骂道:

    “身为帝王,竟然没有一丁点容人之心。

    他真要有这心思,在活着的时候就灭了张居正,我还能夸你一句好汉子。

    非的等他死了,你才翘起来报复,显得废物。”

    朱标对于万历的做法,在对比嘉靖,简直不能直视。

    人家不到二十就能掌控朝廷,你呢?

    朱元璋看着张居正的落幕倒是也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霍光的下场早就昭告了。

    只是他觉得万历有些极端了!

    谁给张居正说话谁就是同党,连累了一大批曾经在张居正手底下为大明办事的人。

    待到眼镜当中再也没有文字和画面出现后,朱元璋沉默良久,才缓缓的开口:

    “朕终于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了。”

    朱标用食指往下巴拉自己脸上的墨镜:“那句话啊,爹?”

    “事明主易,事中主难;”

    “事长君易,事幼君难。”

    朱标许久都没有言语,造成这种局面,他也是没有想到的。

    万历幼年登基,张居正辅政十年也长大了,更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谁对谁错?

    各自都有各自的立场。

    “不过张居正的执政能力,倒是让咱认可了。”

    朱元璋又一改往日的愁苦之色。

    说实在的他还真在张居正身上学到不少的执政办法,意图在洪武朝就定下规矩。

    有的事,他要自己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