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第十一章 如此先生!

    观止堂主人。

    月生姑娘是有备而来的,对最近文人圈子里面,非常流行的书《古文观之》有所了解,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署名为“观止堂主人”。

    甚至月生姑娘还知道,太史公宋濂曾经拜访过观止堂主人,并对这本书赞叹有加。

    若是能够借助此人的名望……

    月生没有言语,把信纸交给了老鸨,眼中含羞。

    老鸨看了,怎么能不明白月生姑娘的意思,心中大喜。忙转身向着外面走去。

    天字一号桌。

    周易和郑淮坐在桌前,喝着茶水。

    “师弟,若是这个婊子留你在房中,

    一会儿哥哥带你去寻一处快活地方。”

    周易笑了笑,对郑淮的好意表示感谢。

    “请问何人是观止堂主人?”

    老鸨从后院出来,在丫鬟的指引下,走向了天字一号桌,问道。

    郑淮惊讶地看着周易,他听说了师父曾经受到了上天的恩赐,写出了一本《古文观止》,署名“观止堂主人”。

    小师弟竟然……

    “我也是观止堂主人啊!”

    周易在跟随着老鸨走进后院之前,在郑淮耳边轻声说道。

    “公子恕罪,月生姑娘倾慕公子文才,定会细致伺候公子。

    可是月生姑娘年纪还小,请公子可怜……”

    老鸨客气地将周易引向后院,捏着嗓子装嫩道。

    周易皱了皱眉,他明白老鸨的意思,不就是要银子吗?

    虽然周易这次出来,装着足够的银子,但外面不还有个师兄呢吗?

    周易挥了挥手,向老鸨说道:

    “去问问刚才外面的那位郑公子,再和咱说月生姑娘的事儿。”

    老鸨笑着答应了,心里面却是冷笑:

    这年轻人莫非想搞偷袭?

    趁她不在把生米煮成熟饭。

    否则又为何要她去问郑公子?

    老鸨心中疑惑,但还是安排丫鬟给周易带路,并吩咐盯紧了周易。

    老鸨转身走向前厅,去找郑公子问话。

    “奴家月生,恭迎公子。”

    还没走进月生的房间,周易便听到了一个好听的声音,欢迎他的光临。

    “在下周易,见过姑娘。”

    “奴家还是喜欢称呼周公子,观止堂主人。”

    月生巧笑嫣然,

    “奴家的书桌上,还有公子的大作呢。”

    月生还真从桌子上,拿出了一本《古文观止》。

    周易笑了笑,前世曾经有个笑话。

    叫做欧洲贵族小姐的梳妆台上,摆放着吉本的罗马帝国兴亡史,只是显示自己的文学修养。。

    这辈子变成了,行院姑娘的梳妆台上,摆放着观止堂主人的《古文观止》,也不过附庸风雅罢了。

    周易没有和月生姑娘解释,周易、观止堂主人和《古文观止》三者之间的关系。

    而是理所当然的让月生认为,他就是《古文观止》的作者,而不是那个人形祥瑞的儿子。

    这是多么坦诚的一种行为啊!

    可惜会被某些人认为,这是借着父亲的文名,行下流之事。

    周易在心中提前批判了一番,今后会对他脊梁骨指指点点的文人们。

    便把重心放在了欣赏面前的姑娘身上。

    不愧是富乐院花魁的候选人,离着近观看,月生姑娘的美貌,更令周易惊叹。

    可还没等着周易仔细欣赏,房间中的火烛已被月生姑娘吹灭。

    再房间中看着的丫鬟也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周公子,上床休息吧……”

    ……

    次日清晨。

    周易打着哈切。从秦淮河畔的行院,步行回家,准备给学生们上课。

    周易走在凌晨四点的水西门大街上,迎面走来了一匹高头大马。

    “让开让开!”

    原来是给胡丞相开路的引马。

    周易躲在街角,看着丞相胡惟庸的轿子从街上过去,才探出身来,慢慢悠悠地往回走。

    走到观止堂门前,周易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向观止堂大门朝向的地方凝神看着。

    那是宰相胡惟庸的住处,准确地说,是宰相胡惟庸的后花园。

    后花园中,湛清碧绿的竹子,从墙头后面生长出来。

    再后面些,便是胡惟庸家里面的楼台高阁。

    胡惟庸家宅子,便是在周易眼前平地拔起的,倒真是应了那一句:

    “眼看他起高楼。”

    “先生,回来的早啊?”

    清风打开了观止堂的大门,斜着眼看着自家的先生。

    “咳。”周易轻咳一声,心里想着,是不是平日里对这小子太过宽松,如今都敢如此待他!

    “你可知为何我是先生,而你是我的书童?”

    “难道是因为见过凌晨四点的南京?”

    这句话是周易时时说的,在学堂上用来鞭策迟到的学生。

    “不。”周易摇了摇头,“是因为我不论什么时候,都会在言语中对长辈敬重。”

    “清风受教了。”清风俯身点头。

    “那便把院子里的落叶,清扫了吧。”

    周易眼看着清风转头拿起扫把,在院子里清理起落叶,满意地点了点头,回到书房泡起了一杯香茗,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教学课程。

    在院子里扫落叶的清风却是越想越不对劲:

    在先生贪图享乐之时,要用尽一切办法,哪怕是挖苦嘲讽,也要使先生警醒,这是先生亲口布置下的任务。

    可为什么今天,在提醒先生的时候,先生却说我对长辈不敬重,反而罚我扫院落呢?

    难道是说,先生的意思,既要使先生警醒,又不能在言语中表露出对长辈的不尊重?

    清风一边儿清扫的院子,一边儿陷入了沉思……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鸡叫三声撅三撅;

    不情不愿来上学!

    观止堂里,周易看着房间内的学生多了起来,便招呼学生读书。

    开蒙读书是非常简单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便是周易学堂里面的全部教学内容。

    周易的任务便是,让蒙学的孩子们,知道每一个字,对应着如何读。

    学生们的任务也很简单,便是把每一个字都识得了,然后再背出来。

    至于解释书中字词的含义,那便是选修的内容了。

    周易在讲新课之前,总会大致的解说一下。

    比如“天地玄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