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第三十一章 周易的脑海中,突然勾勒出了一个故事

    周易自认为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但田家庄前任的庄主,简直就是畜生。

    而且,这两个女孩和秦淮河畔的行院相比,样貌并不算出众。

    也不知为何,居然如此饥不择食!

    好吧,作为朝廷官员,是不被允许逛秦淮河畔的行院的。

    周易叹了一口气,某种程度上说,他现在也是大明的官员了。

    虽然身处品级的最底层。

    但是,这种行为,甚至还不如去秦淮河畔的行房里面呢!

    田里长恭敬地看着周易,指了一下两个女孩,示意可以随便享用:

    “还请公子对咱们田家庄多多照顾。”

    周易挥手,示意两个女孩退下。

    可一旁的田里长,看着周易拒绝,面色却是有些难看,低声解释道:

    “庄里不比南京城,这已经是庄子里面最水嫩的姑娘了。

    虽然不必城中姑娘会吹拉弹唱,但也颇有野趣。”

    周易摇了摇头:

    “不用了。”

    田里长面露苦涩:

    “这两个孩子家里面都有些困难,

    公子心善,便留下这两位姑娘吧。”

    周易听了,心中一动,合着不是白票,还要花钱啊。

    那更不能干了。

    “他说的,都是真的?”

    周易转头,问向二位姑娘。

    田里长心中骂娘,这个年轻后生,比前任还要心黑。

    又想办事儿,但是还怂得要命。

    给了这么大的面子,还不顺坡下。

    可想着今后的收成,都要交到周易账上,田里长还是不断的给这两个姑娘使眼色。

    两位姑娘看着田里长的眼色,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但还是红着脸点了头。

    周易看看田里长,又看看这两个姑娘。

    哪里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女孩家里面困难吗?

    可能是。

    女孩是愿意牺牲,拯救家庭的吗?

    大概率不是。

    道德绑架,也并不全是坏事。

    至少能够,逼迫你做一件背离道德,但下半身确实想做的事情。

    周易点了点头,挥手让田里长退了出去。

    清风本在一旁小心伺候着,满脸惊诧地看着整日教他“仁义道德”的先生。

    小心翼翼地向后退,准备离开房间,给周易一个不被打扰的三人世界。

    可不料,周易叫住了清风:

    “去哪儿啊?”

    清风听着周易招呼,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

    “内……急。”

    周易笑得很开心,一语双关道:

    “我知道你很急,但是我让你先别急。

    给我温酒!”

    清风听着周易吩咐,又看了一眼旁边儿两个姑娘。

    清风有些不解先生为什么不让这两个女孩温酒,但还是做了。

    周易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等到吃完,站起身来,对两个女孩说:

    “走,去你们家。”

    “去家里,先生好兴致啊。”清风在旁边儿,终于想到了一句夸赞的话。

    既没有对长辈不敬重,又充分表达的讽刺的意义,履行了作为书童的职责。

    周易翻了个白眼儿,没有搭理清风。

    你才喜欢去家里,你全家都喜欢去家里。

    田家庄的村子不大。

    周易、清风和两位姑娘,四个人走得很快。

    在路上,周易问了这两个姑娘的名字,大一些的叫小红,小一些的叫小青。

    小红家中,和周易的院子相比,是远远不如。

    甚至比观止堂那破房子,还要落魄得多。

    走进家中,原来是一对农夫农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

    这对夫妇看着一个衣着整洁的年轻人,带着书童和自己女儿一起进了家,哪里还不明白来人的身份。

    农夫看着小红,面色铁青,扭过了头,不言语。

    农妇看着小红,眼睛有些红润,眼泪围着眼圈转。

    十来岁的男孩最生动些,围着小红叫“姐姐”。

    小红看着弟弟,眼神中充满的关心,但周易在屋里,也只能局促不安地站着。

    周易心中有些发苦,随意攀谈了两句,便明白了家里面情况:

    事实很简单:

    原来这对夫妇,借过田里长一斗米,如今还不上,便拿女儿抵债。

    顺便儿给家里的男孩,攒上一波彩礼钱。

    周易打听了一下,小红卖出去的价格,仅仅是几斗米。

    洪武十年,还算太平的盛世,居然是这个价格!

    周易离开了小红家,又去到了小青家里,情况差不多。

    都是因着前几年生活不易,借了田里长的米,今朝还不上,拿女儿抵债。

    看到都是这种情况,周易也不敢把这两个女孩儿往回送了。

    毕竟,卖女儿这种事情,有一次,便会有第二次。

    莫说卖女儿是危急关头,不得不为。

    若是真的有一次,就会有下一次,下下次。

    女孩送回到家里面,也不免再次被卖出去的命运。

    周易对她们的家庭表示同情,但依旧认为这是最可能的事实。

    周易从小红和小青家里出来,又把这两个女孩带回了,田里长安排周易住的地方。

    “田里长,出来一谈。”

    周易看着不远处,呼喊道。

    周易方才出来的时候,就发现了田里长一直跟在不远处看着,但见到田里长时趣,没来打扰,便也没有理会。

    田里长见被发现了,也不尴尬,大大方方地说:

    “公子,您有什么吩咐。”

    周易看着回到屋里的小红和小青,对田里长问道:

    “方才我去了小红家里和小青家里。

    小红、小青家的债,是你故意放的吧?”

    田里长点了点头:

    “三年前,咱们田家庄的收成被毁了,整个庄子青黄不接。

    不瞒您说,就是因为这俩女孩,咱才敢借出去的这几斗米。”

    贷款,是要有抵押物的,家中女孩长得水灵,也是资本。

    三年前?

    周易印象中,洪武七年的时候,南京城周边并没有什么大灾。

    既然不是天灾,那便是人祸了。

    “三年前,这里出过事儿?”

    周易没有问田里长,而是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清风。

    清风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先生的意思,连忙道:

    “三年前,皇帝陛下把这出庄园赐给了吏部的大人。”

    “是那个王八蛋干的好事儿?”

    周易看向田里长,求证道。

    周易的脑海中,突然勾勒出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