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去何所归

第十四章 燃眉之急

    快傍晚时候,车终于停了下来。童飞揉着快要折断的腰,心里痛骂这糟糕的路况,下了车。

    公司已经提前把新的设备运输到当地,四人看到这天线的体积还是吃了一惊。童飞心想,TMD这和他在实验外场用过的简直是大象和蚂蚁的区别。

    站在直径3米的圆形天线边,看着不知道哪派来的几名工人,再看看遥远山峰上漏出的铁塔尖,看着这些绝佳的生日礼物,童飞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默默问候着代表处各位领导和Oleg全家。

    冬季的山区,太阳落山格外早,天气也开始变坏,童飞心急如焚,他拉着Andrey,登上附近一处高地,拿起望远镜四处观望。不远处有个村庄,有主意了。

    他首先取出安装工具,测量了天线尺寸,又再次掏出钱包,从全部的500美元中拿出300,把钱包收好。然后把众人招呼过来,让andrey给他当俄语翻译,他用英语说了一遍安排:

    一个司机,带上这300美元,作为预付在村里迅速按照尺寸做一个木头“担架”,雇人来,同时要求村民带上手电照明,许诺运输完成额外再付200美元。

    Andrey和司机兼保镖开上车,带上童飞的visa卡,去最近的城市ATM取1000美元,然后500刀换成苏姆(作者注:当地货币,贬值严重),剩下的500刀暂时不动。

    自己守在这里。

    没有异议,此时已经不允许再讨论,各自散去后。童飞清了清嗓子,像下了很大决心一样,拿出手机,翻了翻通讯录,又沉吟片刻,拨通了一个人的电话:“是我,诗组长。”那边似乎并不意外,电话里笑着问;“需要我做什么?”

    “嗯...,给我的visa卡,打1000刀的人民币,就现在,我知道不是个小数。确实有急事。卡号你记下,我尽快还你。”

    “好,稍等,我找支笔......”如此平静仿佛家人之间谈论转账一般,她甚至都没有问一句需要这么多美元做什么。

    做完这一切,童飞找了一块平坦之地坐下,静静地等着。

    夕阳几乎全部沉入了地平线,最后的余晖洒下点点昏黄,又很快抹去。天地一片灰黯。

    不多时,一根根灯柱从远处升起,光柱晃动着,慢慢走到了童飞近前,是去村子里的人带着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回来了,后面拖着做好的“担架”,他迅速指挥大家把天线小心翼翼绑扎好,光的队伍开始缓缓向山上移动。

    冬季山区的风如此猛烈,如饥饿许久的猛兽放出牢笼,在山谷间嚎叫,童飞第一次感到害怕。他跟着队伍,跌跌撞撞,一边提醒不要磕碰到设备,一边提醒大家注意脚下,一边懊悔给村民的钱有点少了,他知道自己承担了超出能力的责任。他别无选择,为自己也为了AL,他不会低头。

    不知挪动了多久,光柱不动了。有人用本地土语,喊了几句。童飞看到在黑暗中,通信铁塔上一闪一闪的防撞灯近在眼前,暂时胜利了。可怎么安装呢?童飞还没想好。

    打开铁塔下方的机房门,童飞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看到村民们还在等着,他猛然想起,稍微暖了暖冻僵的手,他拿出手机,打通了andrey的电话,然后面朝村民,打开了免提,一阵叽里咕噜后,光的队伍又慢慢向山下移动。那里,会有人支付他们费用。

    山顶恢复了寂静,工人们在外面生火取暖,机房里,设备发出单调的滴答声,大风不时把机房的门吹的咣当作响,这一切如此熟悉,他想起了在青藏铁路塔边的夜晚,想起了在东海之滨台风大作的夜晚,想起了秦岭密林中的夜晚......。迷迷糊糊的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