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明五百年

第14章 还差银子

    听了顾炎武一番说辞,李自成脸色变了又变,最后说道:“顾大人所说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我大军骁勇善战,朝廷节节败退,且腹背受敌,虽然我军前几日受了些小挫折,但优势在我,你们也是清楚的,待本王与大家仔细商议,再做决断。”

    李自成退潮后,和心腹文成武将商议,宋献策也回到了军中,一番商议,最终多数人是支持招安的,毕竟打下去也不知道最终什么时候是个头,加上饱受封建忠君思想的洗礼,大家总觉得造反还是有些心理负担,加上如今局势也不一定能夺取天下。当然还有顾炎武前几日的贿赂和许诺,让一些文成武将有点站在朝廷的立场,最终牛金星建议,只要朝廷给的条件合适,就同意招安,李自成、刘宗敏也赞同。

    接下来便进入了谈判环节,闯王提出来的条件其实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一是要保留原来的军队、二是在原来已经占领的底盘的基础上山西、河南、湖北三处地盘、三是要钱和粮草合计80万两白银、四是要封封官。

    谈判是场拉锯战,好在崇祯皇帝给了顾炎武全权处置权力,省去了很多向朝廷汇报的麻烦。最终双方卡在了封地上,顾炎武坚持不给河南湖北,山西只给一部分,双方僵持不下,最后顾炎武抛出了两个重磅炸弹,一是愿意把北直隶给闯王,另外还可以给一个王爵,这两个条件让李自成阵营措手不及,首先没想到明朝要迁都,给出北直隶,然后就是另外一个王爵给谁合适。宋献策、李岩认为北直隶要和清军正面对抗,坚决不要,刘宗敏、牛金星则认为,既然食君之禄,就要为君分忧,况且北直隶也很富裕又有龙气,当然他们也不知道清军的厉害,但在王爵的分配上,大家认为按军功和实力应该给刘宗敏,但李自成一口否决,他自然不会让刘宗敏和他平起平坐。

    谈判休息期间,举行了宴会,顾炎武让李香君献上歌舞,那舞姿妩媚动人,加上绝美的脸蛋和“秦淮八艳”的名声,这帮泥腿子出身的起义军哪里顶得住,尤其是李自成和刘宗敏,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顾炎武暗示这是皇帝要赐给李自成的,李自成乐开了花,刘宗敏却十分不悦,只是不好发作。

    一共经历了十五天的谈判,最终达成了招安合约,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闯军保留军队,但数量不得超过30万,且要名义上要用大明的旗号。

    二、将陕西(甘肃)、山西、北直隶分封给给闯军,其中山西的太原府以南和汾州府以西依然归明朝,闯军退出湖广、河南等地。

    三、封李自成为“顺义王”,刘宗敏为“定北侯”,属下文臣武将由李自成向朝廷奏报,再封官职。

    四、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合计80万两,另外抗击清军时朝廷需要提供武器、粮草,但具体条目未定。

    谈判成功后,顾炎武回到汝宁,赶紧给朝廷奏报好消息。他自然还是不能回去的,因为招安的很多细节还需要他来办,比如怎么给银子,何时交接封地等等。

    京城,顾炎武成功招安闯王的消息从皇宫逐步传到了整个朝堂,乃至整个京城,消息还在以迅雷之势向周边州府扩散,而舆论的中心则是皇帝英明神武,顾炎武智计无双,李自成改邪归正,当然还附带有清军屠城昌平州的消息。

    这自然是朱明复设计的舆论战,毕竟载入了主世界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知识的他,深知舆论的威力,除了依靠官府、锦衣卫的常规宣传渠道比如:说书的、唱戏的、青楼等等,朱明复还命令锦衣卫在京城和周边州府施粥救济流民,而这些流民喝完粥后必须要听说书先生讲学,也就是要宣传的内容,流民中如果能流利的把这些消息讲明白的人,还发50文铜钱,而这乱世,数十万流民可是无比庞大的宣传机器。

    乾清宫,范景文、李邦华、孔嘉、倪元璐在和皇帝商议最紧要的银子问题和迁都问题,倪元璐道:“陛下,昌平州一役缴获180万两,加上户部存银和陆续从各地运回来的税赋等收入,合计230万两,招安闯王花费合计90万两,抚恤昌平州百姓、赈济灾民、还有犒赏将士花费合计30万两,目前还剩余110万两,年底官员俸禄、各地皇室子孙俸禄、祭祀、年关开销,初略计算不少于100万两,这还不算边关军饷,若算上后续可能收上来的税赋,年初可能会结余50万两,这恐怕远远不够迁都之用。”这位户部尚书业务能力确实出众,短时间已经把收支和预收、支情况给皇帝算得一目了然。

    朱明复揉了揉太阳穴,说道:“还差银子啊,还是得搞银子,如果要算上迁都,花费不少于1000万两,孔嘉你的底摸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