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明五百年

第34章 顾炎武下西洋

    夏末秋初,原本碧绿的树林中有些树木开始微微变黄,就像绿色的锦缎上绣着的点点黄花。雨花台上,朱明复眺望着远处两所大学的逐渐成型的地基,已经初步显现了轮廓。

    “说吧!”朱明复对一旁的孔嘉说道。

    “启禀陛下,近日清军动作频频,还联合了蒙古诸部,有南下的趋势。李自成及其部下在京城多饮酒作乐,还有选了许多秀女。左良玉部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湖广的秋粮和税赋,他有暗中截取。朝中,魏藻德和左良玉以及清军均有书信往来,四川张献忠有进犯云贵之可能,孙传庭的部将李成栋与张献忠有勾结……”孔嘉将近期的情报一一报给了朱明复。

    “嗯,张献忠这根刺,得拔呀。”朱明复自言自语,孔嘉也从来不建言献策,他只是一个忠诚的执行者。

    “锦衣卫还在扩充?”“额,各部散向全国后,人手有些紧缺。”孔嘉有些惊慌。朱明复看向他,面色冷淡,继而一笑:“不可超过3万人,人手不够可以由各处去雇佣,但不算在正式编制,军费也不会给你增加。”“遵旨!”孔嘉松了一口气答道。

    回到皇宫,朱明复召见了户部尚书倪元璐和礼部尚书黄锦,如今BJ礼部尚书空缺,而南京户部尚书被弹劾,所以这二部,反而各自剩下了一位尚书,政令统一,办事效率颇高。朱明复叫他们汇报两部的政务。

    “启禀陛下,今年的税赋已收上来8成,约300万两,比去年多了70多万两,多为沿海各布政使司的增加,还有海军商贸司和皇家商行的税赋,还有各藩属国,除朝鲜、缅甸、安南之外均已上贡。但四川、湖广、陕甘和北直隶的税赋几乎都被李自成、左良玉、张献忠等人吞没了。”黄锦说道,“北直隶和陕西的税赋列个账目,算给顺义王的军费了。湖广的加大力度催收,必要时严责各府官吏。四川张贼已反,就不做指望了。”朱明复指示。

    黄锦启奏道:“启禀陛下,大学筹办已经有所进展,最快年末便可迎来第一批学子,另外礼部按照陛下的吩咐,加大了对西洋之人的接待和人才的搜寻,礼部郎中顾炎武负责此事。”朱明复点头。

    “启禀陛下,还有一事,顾炎武称西洋之学有诸多借鉴之处,但山海相隔,只听那些洋人的一面之词很难有深入了解,若能出使西洋,必能有所收获,微臣也以为由此必要。”黄锦补充道。

    “哦?顾炎武有这等见识?朕早有此意,不愧是朕鲲鹏宴上选出的御用客卿。来人传顾炎武,还有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商议此事”朱明复兴奋的说道。其实出使西洋是朱明复早有筹划的事,没想到礼部主动提了出来,这让他惊喜万分。

    待到众人到齐,黄锦和顾炎武说明了出使西洋的事,众人商议片刻,陈演出列:“陛下,如今危机四伏,恐怕不是出使海外,宣扬国威的良机。”“首辅大人,此非为宣扬国威,而是师夷长技以安邦定国,就如那西洋火炮……”顾炎武出列,怼得陈演哑口无言,首辅大人失了面子,自然面色难看。其他大臣对这位小小的郎中之言颇感惊讶,一是逻辑严密,二是敢直接怼首辅大臣。

    接下来这些大员们基本分为了两派,一派是觉得不紧要,不置可否如魏藻德、张国维等,一派是支持派如范景文、李邦华等,当然户部尚书倪元璐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他是不想出钱的,虽然“南巡护国银”还有近期的税赋目前还结余2000多万两,但是他是真的穷怕了,他依然记得去年年底户部只剩十万两银子的窘迫。

    朱明复对倪元璐说:“近日,近日查抄贪官污吏的赃款不是有将近200万两吗?拿出50万两来作为下西洋之资。”倪元璐默然。

    “既然诸位爱卿,无人反对,那我看此事便定下来吧!”朱明复定下了调子。

    接着便是商议出使的人选,最终决定由礼部从大学和各地举子中挑选200人、工部从能工巧匠中挑选60人、宗人府从皇室勋贵子女中挑选40人,组建一支300人的使团,又顾炎武带队,去往西洋。并让郑芝龙从南洋舰队中挑选精兵500人,大舰3艘,西洋向导若干,随使团出行。

    这一次出使西洋,被称后世历史学家称为癸未新政的洋务运动,顾炎武也被后世史学家称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