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明五百年

第38章 合并六部,重组内阁

    散朝后,大臣们各自回家,大部分人灰头土脸,范景文、李邦华等人则是内心窃喜,他们知道这时皇帝策略,对朱明复的敬畏之情又多几分。

    其实,朱明复之所以五个月来都没有动手,一是想借助党争来查出贪官污吏,整顿官场,二是想借助党争来稳固自己的权力,三则是想以此来重组六部和内阁,如今一看,这三样已经办成了两样,这五个月来,三司共计查出案件300多起,被追责的各级官吏达170多人,其中还京外涉及各布政使司的官吏。朱明复也牢牢地掌握了军政大权,如今只剩下第三件事,合并南北六部,重组内阁了。

    连日来,涉及党政的官吏都递上了请罪折子,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感人泪下。朱明复这颁布了一道诏书,大意是,众臣都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诚恳,就从轻处罚了,大部分卷入不深的被罚俸禄一到三年。

    北党,魏藻德作为北党的魁首,被削去了内阁大学士之职,张国维也被削去了兵部尚书之职。南党,原来的吏部尚书被罢官还乡,还有几个侍郎被贬到外地,内阁大学士原本有四人,除魏藻德和陈演外其他两人,因为年事已高,经历了这件事,大病了一场,朱明复便让他们告老还乡了。但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北党的陈演,南党的史可法、马士英等却没有被重罚。

    又过五日,朱明复,在朝会上提出,自南巡以来,南京六部和BJ六部在职权上,有很大冲突,,导致政令混乱,效率低下,加上此次党争事件,一些尚书、侍郎被牵连其中,被罢官贬职,所以要合并南北六部,重组内阁。此言一出,本来是有些反对声音的,但是朱明复意见坚决,加上前面党争事件造成的余波未消。而六部尚书和内阁大臣的确定,自然是皇帝乾纲独断的,历来如此。

    于是,一份新的内阁和六部大臣名单,在朱明复大半年的准备下,终于可以公之于众了。

    内阁:陈演继续担任首辅,范景文授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倪元璐授东阁殿大学士,从一品,黄锦,授东阁殿大学士,从一品,则三人的晋升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三人在这半年立下了很多功劳,而且也无党争。

    吏部:李邦华任吏部尚书,正二品,增设2个侍郎、4个郎中、员外郎、主事若干。

    户部:倪元璐兼任户部尚书,增设增设3个侍郎、6个郎中、员外郎、主事若干,

    礼部:邱瑜任礼部尚书,正二品,增设2个侍郎、4个郎中、员外郎、主事若干。

    兵部: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正二品,增设3个侍郎、6个郎中、员外郎、主事若干。

    刑部:凌义渠刑部尚书,正二品,增设2个侍郎、4个郎中、员外郎、主事若干。

    工部:李遇知改任工部尚书,正二品,增设2个侍郎、4个郎中、员外郎、主事若干。

    督察院和大理寺因为主官升迁,也做了新的调整。

    督察院:施邦曜任左都御史,正三品。

    大理寺:孟兆祥任大理寺卿,从三品。

    这些人选都是朱明复反复斟酌的,当然还有各部的侍郎,也是他钦定的,人数众多,此处不表。他结合了主世界的历史资料,这些人大多是在主世界大明朝亡国之后,依然忠心大明的,甚至以死报国的,当然经历的党争的洗礼,这些人清廉程度也是可以保证的。当然办事能力还有待考察,多数是干练的,但也有稍微逊色的,比如礼部尚书邱瑜,但此人勤恳,而且知错能改。

    对于陈演,朱明复并未动他,因为此人虽然能力不济,但是却也不敢专权,而且如今的内阁,范景文、倪元璐、黄锦都是朱明复提拔的能臣,陈演实际上是被架空的,当然朱明复还要留着他以后去背黑锅,就像此次党争事件的魏藻德一样。

    说起魏藻德,朱明复在削了他的大学士之位之后,就把他贬到云南去做巡抚了,本想直接让他回乡赋闲,但此人在朝中还有些根底,加上擅长言辞,也有许多人支持他,还正值壮年,所以也不好让告老还乡,但想起主世界里这位最后的首辅,连以身殉职都做不到,朱明复自然不会让他在接近大明权力的核心。

    整顿完内阁和六部,大明的权力核心层算是稳定下来了,祛除了这块心病,朱明复自然神清气爽,让朱明复喜上加喜的是,兵部又传来了两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