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明五百年

第46章 解除海禁

    “刘爱卿,皇家商行的买卖明年能翻一番吗?”朱明复听完刘三的汇报说道。“陛下,岂止一番,微臣以为明年恐怕有500万两的毛利润!”刘三答道。“好,你有大功,要朕如何赏你?”朱明复高兴地问。

    刘三赶忙摆手:“陛下,微臣本是一介草民,得到陛下如此荣宠,已是万分感激,岂敢再有它图!”朱明复继续询问,刘三坚决不受,最后刘三实在拗不过皇上,便说道:“陛下,若您一定要赏赐,那微臣有一事相求!”,朱明复说:“好,你说!”

    “微臣一直的愿望就是救济穷苦百姓,而今内地连连战乱,灾民涌现沿海,他们本可以下海捕鱼,而如今朝廷海禁,他们只能守着富饶的大海活活饿死,微臣想求陛下移到恩旨,准他们下海捕鱼!”刘三吞吞吐吐的说道。

    朱明复沉默良久,其实解除海禁也是他想做的事,但有几点顾虑,其一,贸然解除,会使得更多流民涌向沿海,其二,大明的海关、海军还不成熟,如果居民捕鱼同时走私,势必冲击小农经济,短时间弊大于利,其三,若不加管理,居民出海必然出现人口流失,还有可能里通外国。

    “你起来吧,此时干系重大,朕还要想想,朕先应允,但是不知何日可以实现!”朱明复说。“陛下,微臣替灾民们感激陛下!”刘三叩首!“刘爱卿快快起来,你这个请求依然是为公,这样吧,你既然不愿意接受其他赏赐,朕就给你赐个名吧,你为朕办事,那就叫刘从龙吧!还有你的子嗣可以免试进入京城的两所大学!”刘三一天连连叩首,这份殊荣可是朝中一品大员都无法享有的。

    关于解除海禁的事,朱明复决定先找四个阁老谈一谈,毕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人,对海禁的感受更深刻,谈到的问题也基本就是上述三条。首辅陈演是和稀泥的,几乎没有立场,范景文和倪元璐是支持的,黄锦则是反对态度,这样不奇怪,范景文是个有干劲有远见的人,所以不怕困难,倪元璐则主要从朝廷财政的角度考虑,黄锦则多少有点守旧思想。

    最后,朱明复定下调子:“朕也是支持的,陈爱卿算作中立,那么我们3:1,就是要解除海禁。但必须有序解除,这件事恐怕户部的担子最重,倪爱卿回去针对上面的问题,好生拟个章程出来!朝会再议!”

    第三日朝会,一些琐事处理过后,户部侍郎李存谦出列上奏解除海禁的事,此人是倪元璐提拔的有能力的一批官员之一,而这一奏,当场炸了锅,各部给事中、御史、侍郎、郎中、员外郎纷纷下场开撕,比朱明复想象的还要激烈,毕竟前几次决定大事的朝议,这些职业喷子还算安静,或许是没有触及他们的利益,或许是对朱明复的手腕尚存畏惧。

    而此次争执的主要原因是,解除海禁在当时除了经济利益和解救灾民之外,有很多弊端,而朝中官员大部分不会真的站在灾民的角度着想,他们想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接触海禁,地方官和朝廷都要多很多麻烦。

    朱明复让他们敞开了辩论,并没有说什么,而转眼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朱明复说道:“今日先到这里,明日再议!”

    而这样的“明日再议”又持续了两天,第三日,范景文出列道:“陛下,海禁之事已然商议了三天,微臣以为今日要有个定论!”朱明复点点头,其实前几日的朝议都是低级官员在论,内阁四位是没有下场的,范景文的出场,也代表着内阁的意见。

    “微臣认为,海禁其实已然解除了,我大明的皇家商行、海军商贸司还有下西洋的使团哪一样不是有违海禁?朝堂例外,百姓不能例外?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时,曾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虽然偏激,但若宋朝彻底执行变法,并不断改良,岂会灭亡?若我癸未新政也如此畏首畏尾,必然前功尽弃,下场恐怕还不如宋朝,我看那些阻挠之人,你们怕是怠政、懒政吧,不如你们去做父母官,看一看水深火热中的子民?微臣斗胆,请陛下降罪!”范景文罢跪下请罪。

    此言一出,确实有些威力,这般直言的也只有内阁大臣敢说,“众爱卿以为如何?”朱明复问,朝堂一片沉默,“哈哈,范爱卿快起来,你何罪之有,如今非常之时,就要有非常之气魄,新政之路没有回头的余地,退一步万丈深渊!朕可不想做宋神宗。”

    这件事情算是定了下来,反对声音依然在,但是更多的声音变成了如何更好解除海禁,比如有人提出“解除从速,先渔后商,海商严审”的策略,还有提出:出海要先申请,地方审核发放凭证,才能出海,而且要抵押钱财或者人质。这些好的建议最终被一一采纳。

    而解除海禁的日子被定在了明年正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