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大明五百年

第72章 李定国归降

    李定国的5万大军犹如猛虎扑食般扑向明军,迎接他们的首先是燧发枪的子弹,然后是漫天箭雨,18师为主的明军挡住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不过18师虽说也是第二军团的王牌,但始终不如第一军团第1师,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术配合。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多次进攻,显现颓势,甚至开始后退。

    李定国见此情形,传令大军猛攻。这时休息了半个时辰的第1师的1万多人在副师长朱慈雄的带领下如饿狼般再次投入了战斗,这让李定国和陆少林都有些吃惊。接着明军师长以下的将士全部投入了白刃战。

    “是时候了,传令骑兵,出击!”陆少林下令,待命的骑兵看着弟兄们倒在贼寇刀下,早就耐不住了,只是苦于没有命令。此刻,他们如决堤的洪水向李定国的后方阵营杀去。

    眼见滚滚灰尘,还有如雷的马蹄声传来,李定国才明白陆少林居然把骑兵留到了现在才出战。于是下令后撤,但为时已晚,5千骑兵来回冲击,使得李定国大军瞬间溃散,向后方山谷退去,追出几里地后,骑兵团长说:“大帅有令,停止追击!”

    这场持续了一整天的血战,以李定国的溃败而告终,明军也是惨胜。此战,李定国损失近6万人马,只剩下3万人,明军损失28000多人,剩下不足3万人,这场战役是入川作战单次伤亡最多到一场战役,双方战死共计9万多人,也是自入川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野战。

    面对如此伤亡,朱慈雄这位八尺壮汉都潸然泪下,他的第1师战死11000多人,不算新11团,剩下不到8000人,10个团长,战死6个,营连长更是不计其数。陆少林看着损失过半的大军,也是一整天吃不下饭。

    南京,朱明复收到了达州的捷报,看到了惊人的伤亡很是伤感,第1师是大部分是原来守卫皇城的精锐,也为第1师的英勇感到骄傲,这也验证了新军的战斗力。他为第1师亲了“大明铁军—皇家第一军团第一师”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也成了后来第一师的最高荣耀的一面旗帜。

    “此战过后,李定国已无再战之力,是时候招降了。”朱明复说,命令锦衣卫进一步在成都散播谣言,同时给李定国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招降书。

    东乡县,李定国3万残兵,退守此处,此战精锐尽失,李定国被明军的战斗力和火器震撼到了,意识到如今的大明、如今大明军队已经今非昔比了。

    他的案头有一封军令,一封书信,军令是张献忠亲笔写的,言辞粗鲁,指责他没有挡住明军,致使达州被围攻,骂他不忠不孝,还以他成都的家眷威胁,其实成都也没什么家眷,只是个远房哥哥,李定国本就是个苦命人,嫡亲早已不在。

    另一封,是大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写的,言辞恳切,分析了他的处境,归降的利弊,还有朝廷的许诺。李定国,来回踱步、沉思,一旁的李雯雯坐不住了,说:“哥,你平日不是说打仗是为了天下太平吗,你看看张献忠的嘴脸,对你如此苛责,不信任,又暴虐,能给百姓太平吗?”

    李定国闻言半晌说不出话来,他知道次次战败,张献忠一定容不下他了。最后缓缓说道:“也罢,义父,你对我有知遇之恩,但你自作孽不可活啊!”说完朝着成都方向跪下,拜了三拜!

    李定国同意了归降大明,同时把军中张献忠的人全部处死,而后向朝廷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是严惩贪官,并且附上了12个贪官的名单,期中大部分是原来陕西、湖广的贪官,李定国也是因为这些贪官才造反。这里面除了一个户部侍郎和前陕西巡抚等几人之外,其余其实在党争中已经被拿下了,当然朝廷也答应了严查严办。

    二是善待投降的将士和百姓,这其实朝廷也早就承诺了。

    三是解甲归田,不再打仗。这是李定国试探,或者说以退为进,这一条朝廷自然不同意,还封了他一个师长的实权官职和子爵,这比张献忠给的王爵虽然低很多,但是不能相提并论,张献忠毕竟是匪寇。

    李定国归降的事,很快就传开了,《新明报》也大肆宣泄,成都的张献忠拿到报纸后,气得差点晕过去。“他奶奶的,这个龟儿子畜生王八蛋白眼狼,不得好死,去把他表哥一家都给我杀了,不,凌迟!”

    咒骂了半晌后问大臣:“达州如何了?”“昨日得报,赵谋依然在坚守”“好,这才是大西好将士!孙可望,你率3万大军,驰援达州,把孙谋给我救回来,还有传令艾能奇,带领重庆5万大军,一同兵进达州。”

    “皇上,微臣之见,成都还需重兵把守,各州府的守军可以收缩回来,明军两路夹击,进入川中只是时间问题。”汪兆麟说道。“丞相所言有理,传令各州府守军回防成都。南北两路大军继续剿灭明军。”张献忠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