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1章 这老头谁啊?没见过这么横的老头

    洪武元年正月十五,京城太庙。

    朱元璋祭拜完之后,屏退了所有人,一个人站在祖宗牌位前。

    “爹,儿子当皇帝了,你要是还活着该多好。”他低声自言自语。

    一向杀伐果决的洪武大帝,此刻也是眼睛湿润。

    他想起了他的爹娘,苦了一辈子,最后饿死了,死的时候,别说棺材,就是一片完整的芦席都没有。

    老娘的脚就露在外头,是他二哥脱了自己的外褂包了老娘的脚,这才下了葬。

    朱元璋擦了擦眼角的泪。

    他想起一件怪事,那年他和二哥葬了爹。

    可当天晚上,他爹的坟被刨开了,老爹的尸体不翼而飞。

    那时候他和二哥把周围找遍了,都没找着。

    他们也想不通,难道还有人盗尸?

    这么多年过去,这事成了朱元璋的心结,多少次午夜梦回,他觉得老爹一定在怪自己,没能让他入土为安。

    “陛下,该回宫了。”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进来一拜。

    “让太子他们先回,咱要走着回去。”朱元璋挥手。

    毛骧知道皇帝喜欢微服了解民情,所以他让锦衣卫时刻准备着。

    半个时辰后。

    朱元璋走在京城的街道上,毛骧跟在他身后。

    “陛下,还是太危险了。”毛骧低声道,“这京城有张士诚的余党,有陈友谅的余党,还有北元的探马军司。”

    “哼,他们的主子都败给了咱,咱还怕他们这些小喽啰?”朱元璋冷哼一声。

    毛骧只能苦笑。

    不过,他让几十个便服锦衣卫散在周围,倒也不怕。

    ……

    “给老子站住!”

    突然,后面传来一声大喊。

    毛骧一惊,连忙护在朱元璋身前,转头看到四五个人正在死命跑,而追他们的人是一个老者。

    那老者高大威猛,一头银白色长发,如同被雷电劈过的银丝。

    他手中提着一把六尺大刀,赤着精壮的上身,那虬结的肌肉,像是一条条巨龙盘踞在他的身上,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最夺人眼球的是他的后背,那一块块肌肉紧紧拧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犹如山川起伏的地貌。

    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肌肉的纹路竟然组成了一个“仁”字,像是他的身体自带的印记。

    唰!

    老者单足一点,长刀出鞘。

    下一刻。

    一道绚烂无匹的刀芒,摧枯拉朽席卷而去。

    叱!

    一刀横亘而过。

    精准无误的砍下了那跑在最前面壮汉的头颅,一蓬血雨溅落,那头颅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

    老者那巨大的手一把抓住飞来的头颅,眼神桀骜锐利无比。

    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在他的眼中。

    “朱四爷,饶命啊,饶命。”剩下的四个大汉,瑟瑟发抖的跪在老者面前。

    “从今以后,你们怒蛟帮听老子的。”老者冷喝。

    他右肩扛着两米长的金丝大环刀,左手提着一颗头颅,还在哗啦啦的掉血。

    这气势,令人不寒而栗。

    “小的们都听朱四爷号令。”那四个大汉连忙磕头。

    “那还不赶紧带路?”朱四爷喝斥。

    四个大汉带着他,急急向着城北的方向去了。

    ……

    “没见过这么横的老头。”毛骧眉头紧皱,“在这京城,竟然敢当街杀人。”

    他本想命令锦衣卫兄弟们动手的,可皇帝在,一切以皇帝安全为重。

    而此刻的朱元璋,却呆住了。

    他心中是惊涛骇浪,满脸不敢相信的表情,又带着不可思议。

    “怎么可能?刚刚那老头跟咱爹长的一模一样,还有说话的声音也一样。”

    “太像了,太像了,就是比咱爹健壮。”

    “世上会有这么相像的人吗?”

    “可咱爹肯定没有他强,要是有这么强,当年也不会饿死了。”

    朱元璋心中胡思乱想,同时心中抱着一丝希望。

    当年咱爹没死?

    “毛骧,查下这个老头。”他沉声命令。

    “遵旨!”毛骧眸光森寒,“陛下放心,回头臣带锦衣卫斩了他。”

    “谁让你杀了他了?”朱元璋目光陡然凌厉。

    跟朱元璋久了的毛骧,瞬间感到一股杀气,他连忙跪了下去。

    这种杀气,他熟,每次皇帝散发这种杀气,就是要杀人。

    毛骧额头的汗咕咕冒出:“臣万死。”

    朱元璋收敛杀气,冷冷道:“找到他,再来告诉咱,不要擅作主张。”

    毛骧连忙点头:“臣遵旨。”

    他暗暗松口气,皇帝的杀气散去了,可他也疑惑,皇帝为什么对刚刚那老头感兴趣?

    “还有,保护好他。”朱元璋继续道,“当街杀人,肯定会惊动应天府,你过去招呼一声,这案子你们锦衣卫管了,不要他们插手。”

    “是。”毛骧更疑惑了。

    ……

    清晨。

    浓浓的寒霜笼罩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这冷冽的光芒。

    霜杀百草!

    厚厚的白霜覆盖着一片枯黄,像是一层冰冷的裹尸布。

    秦淮河旁的一个小院。

    朱四爷踩着白霜,赤着精壮的上身,迎着寒风正在做引体向上。

    “吾日三省吾身。”

    他坚持每天三次锤炼自己的身体。

    一口气做了五百个引体向上后,他已经满头大汗,浑身冒着热气。

    忽地,他脑海中那本气运天书散发金色光芒。

    【君子每日三省,便可开窍。】

    【开通窍穴,打通经脉,才可养浩然气。】

    他周身的窍穴,如同蛰伏已久的种子,在这一瞬破土而出。

    经脉之中,一股强大而温暖的气流奔腾而过,畅通无阻,如同江河奔腾,滋养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开窍的瞬间,犹如醍醐灌顶,让他豁然开朗。

    儒家修行,核心就是养气。

    孟子曰:

    “吾善养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可对于普通人来说,强行养气,无异于服毒,唯有先打磨身体,达到能够承载浩然正气的阶段,才是修行之始。

    “二十多年了,终于开窍了。”朱四爷长出一口气。

    二十六年前,他穿越而来,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当时脑海一片空白,只有一本奇怪的书。

    书上四个大字:儒道至圣。

    原来是一本儒家修行的书,按照书上的描述,儒家修行分为:开窍,蕴灵,神官,知命,洞玄,君子,立命,大儒,亚圣,儒圣九个境界。

    若是能到儒圣境,那就是圣人降临,言出法随,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可人间证长生。

    所以,他才坚持‘吾日三省吾身’。

    突破了开窍境,才是真正的踏入儒家修行,接下来就是蕴灵,其实就是修身,锤炼文胆,让人变得有胆气。

    文胆之力,是儒家言出法随的初级展现。

    说出去的话能令人信服,能影响他人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