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23章 官匪勾结,干票大的

    杨宪双手微颤地接过那道圣旨,心中波涛汹涌。中书省左丞,距离那百官之首—中书省左丞相,仅一步之遥。

    “恭喜杨大人高升。”李善长率先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杨大人荣升左丞,非但是大人之喜,更是中书省之幸,朝廷之福啊。”胡惟庸也紧随其后,嘴角挂着微妙的笑。

    中书省的其他官员见状,纷纷上前道贺,一片欢声笑语。

    杨宪心中得意至极,他高声宣布:“诸位同僚,明日是杨某的四十贱诞,杨某在太白楼设宴,诚邀各位同僚赴宴。”

    众人闻言,再次齐声恭贺,言辞之中不乏溢美之词。

    “恭贺杨大人,双喜临门。”

    “杨大人才四十,就位居上辅,年轻有为,未来定能更上一层楼。”

    “杨大人乃我等之楷模,实在令人钦佩。”

    杨宪很享受,尤其是看到李善长胡惟庸他们也在恭贺自己,他更得意了。

    他深知皇上是用自己来对付李善长的。

    现在坐上了左丞的位置,未来未必不能升为左丞相。只要把李善长拉下来,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本堂先禀告诸位,明日赴宴,切不可带礼物啊。”他抱拳笑道。

    “杨大人清廉。”众人又一轮吹捧。

    大家散去之后,胡惟庸跟在李善长后面,向外走去。

    “杨宪可谓是春风得意,他离左丞相之位,就差一个相字了。”胡惟庸面色铁青。

    “呵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李善长淡定的很。

    “明日他寿宴,我们去不去拜寿?”胡惟庸问。

    “当然去啊,去白吃一顿。”李善长眼中闪过冷意,“何况,这或许是他最后一个生日咯。”

    胡惟庸一惊。

    他知道李善长如此从容,定然是有了十足的把握。

    ……

    翌日,太白楼。

    中书省左丞杨宪四十寿诞,在此摆宴。

    楼内并未张灯结彩,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简单而整洁。

    然而,就在这素净的环境之中,一个巨大的“寿”字却格外醒目。它悬挂在楼内的正中位置,鲜红如血,笔力遒劲,显得既醒目又庄重。

    太白楼前,车水马龙,朝中大小官员纷纷前来为杨宪道贺。

    杨宪身着朴素却又不失庄重的衣裳,站在门口亲自迎接每一位宾客。

    他面带微笑,神态自若,尽显其从容与大气。

    “属下恭贺杨大人四十大寿。”

    “哎呀,列为大人,多谢多谢。”

    “杨大人寿诞,老夫也来讨一杯寿酒喝喝,一来道喜,二来祝贺大人荣升中书左丞啊。”

    “多谢多谢,快请。”

    每当有官员到来,杨宪都会快步迎上前去,拱手施礼,热情地与之寒暄。

    当朱四爷来到门口时,杨宪一眼看到,眼中明显闪过不悦。

    不过,那不悦一闪而逝。

    他连忙命人去把朱四爷领到二楼的一个雅间。

    到了二楼,朱四爷站在窗边,望着下方大堂热闹的场景。

    杨宪没有亲自来迎他,他明白杨宪肯定是不希望朝中官员看他与自己这个江湖草莽有关系。

    不过,他朱四爷还是来祝寿了。

    因为他接下来要做的事,都需要杨宪的帮助。

    “太子殿下驾到!”

    一个声音,打断了朱四爷的思绪,他低头看去,只见一楼大堂的人全都跪下了。

    一位身穿衮龙袍的少年走了进来,身材挺拔,气宇轩昂,仿佛自带一种天生的威严。

    他就是大明皇太子朱标。

    十四岁的朱标,面容俊朗,剑眉星目,带着一股不凡的气质。

    ……

    “参见太子殿下。”群臣跪拜。

    朱标笑容和煦,眼神清澈而明亮,透露出一种睿智和聪慧。

    他朝着跪在最前面的杨宪抬了抬手:“杨宪啊,虽然你不想惊动我们,但是父皇还是知道了你的寿辰,命孤前来为爱卿贺寿啊。”

    说着,他看了眼身边的太监。

    那太监捧着一卷金黄色绸缎,他立马打开,竟然事四个鲜红的大字:忠正贤能。

    “这是父皇亲笔题字,让孤作为寿礼送给你。”朱标笑道。

    杨宪心中狂喜。

    这可是皇帝的御笔啊,试问哪个大臣会有这样的寿礼?

    “皇上天恩浩荡,臣万死难报。”杨宪跪拜。

    朱标含笑点头,抬手让众人起来。

    他地位尊贵无比,但却并没有丝毫的傲慢和张扬。相反,他给人一种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感觉。

    “太子殿下,请。”杨宪道。

    他招呼众人入座,寿宴开始。

    朱四爷在二楼窗边观察这一幕。

    他想起《明史》记载,杨宪在升任左丞的第二年,就被朱元璋杀了。

    此刻春风得意的杨宪,怎会知道这是他最后一个寿辰了呢?

    “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朱四爷微微摇头,坐下独自喝酒。

    没多久,雅间的门被推开,杨宪走了进来。

    “哟,恭贺杨大人。”朱四爷拱手。

    “多谢四爷。”杨宪端着酒杯,“怠慢你了,下面都是朝中大臣,你去其中也不方便。”

    “我在这挺好。”朱四爷一笑,“自在。”

    “四爷,以后我们合作的机会还多的是。”杨宪嘴角含笑,“这回运粮,也多亏了四爷的帮忙。”

    “哈哈哈,官匪勾结,一起发财。”朱四爷豪气举杯。

    杨宪微微皱眉,也举杯饮一杯。

    他交代了几句,便出去了。

    ……

    朱四爷自己又喝了几杯,把桌子上的美食打包,大剌剌的走了。

    来到太白楼外,朱棣正在等他。

    “给你。”朱四爷把打包的菜递给朱棣。

    “这杨宪四十大寿,特么连只烧鸡都没有吗?”朱棣打开,满脸鄙视。

    “人家是要装清廉。”朱四爷轻笑。

    一老一小走在街上,一个扛着刀一个正啃着酱肘子。

    也提前从太白楼离开的朱标马车恰巧经过,朱标坐在马车里,看着车外。

    “咦,那不是老四吗?”朱标大惊。

    这段时间朱棣没去大本堂上课,朱标还特意问过朱元璋,朱元璋说朱棣要跟师傅学艺,得去一段时间。

    朱标还好奇,什么师傅。

    那扛着六尺长刀的老头,就是老四的师傅?咋一身草莽气?不像是个正经师傅啊。

    还有老四,哪有半点皇子风范?

    朱标准备停车,叫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