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宣和靖康

第22章 浪费了的孟婆汤

    汴京,再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百姓们人人自危,当今的皇上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马不停蹄的追着百姓要钱……要钱……要钱。

    青楼的姑娘们也消停了,累死累活挣得碎银几两,转眼都充了公,这生意没法做了。

    我想去见一见李纲,虽然知道此行也是徒劳,可还是想去见一见这个人。

    门房去通传,一会便请我入了正厅。

    “见过李大人,下官是宣赞舍人梁海云。”

    “梁舍人不必多礼,我已赋闲在家,不知舍人前来,所为何事?”

    “李大人不必忧心,不出几日,官家定会重新启用大人。”

    这话倒真不是客套话,也不是我安慰李纲,因为我知道,马上就会发生一件事,让赵桓不得不重新启用李纲。

    “呵呵呵,如此就借梁舍人的吉言了,我非贪恋朝位,实不忍社稷遭此磨难,百姓民不聊生。”

    “大人说的是,大人之心,日月可鉴。”

    “对了,听闻你从太原回来,那边的战况如何?”李纲又问道。

    “回大人,张孝纯大人与王禀将军仍在坚守,只是……太原已成一座孤城,怕撑不了多久,急需救援啊。”

    “唉……”李纲重重的一掌拍在案上。“只可惜官家一心求和,实是有负于太原,有负于天下。”

    “大人若重回朝堂,请一定设法营救,太原丢不得啊……”

    “梁舍人放心,我定当竭尽所能,在所不辞。”

    出了李府,寻人问了路,我要去王禀府中。

    拍门说明来意,进府相见。

    我拿出王禀交于我的书信和短刀,一并呈给了王夫人。

    这应该是王禀写给妻女的一封决别信,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做了与太原共存亡,以身殉国的打算。

    “多谢梁舍人,拙夫身为领兵之人,职责所在,只愿天祐大宋,早些退了金人。”

    又唤出王禀的女儿,将信件及短刀与她。

    “谢小官人不远千里,送来父亲的书信,燕云在此有礼了。”

    “燕云?”王禀的女儿取名燕云,由此可见其收复失地之心了。

    “王家小姐勿须多礼,我与王将军虽相识不久,然将军报国之心,在下钦佩不已,只恨不能效仿王将军,惭愧惭愧。”

    辞别了王夫人及王家小姐,准备回家去看一看。

    姚平仲的夜袭,虽然没有给东路军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打击,却让斡离不将撤军提上了日程。

    他很清楚,这样的袭击再上演几次的话,东路军很有可能就交待在这里的,他现在已经不再想着要钱了,毕竟赵桓已经给了他一部分,看样子再想多敲诈一些,赵桓恐怕一时半会是拿不出了。

    那怎么办?记账吧。

    钱可以记账,太原等三地的割让也写到协议里了,可撤退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旦宋军在撤退的途中发动攻击,金兵怎么办?

    很多人会说,打呗,金兵的战斗力不是很强吗?

    没错,他们的战斗力是强,可军心已经不似来的时候了。

    来时的士兵一穷二白,现在呢?兜里有钱了,谁不想留着命去潇洒潇洒呢?

    斡离不又提了个要求,换两个份量更重的人质来,以确保宋兵不会胡来。

    现在的人质是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他要求换宋钦宗的叔叔越王赵偲和太宰李邦彦来。

    赵桓与斡离不讨价还价:“送我叔叔去,是不行滴,是大逆不道滴,这样吧,送我亲弟弟去,康王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次我送肃王赵枢去,他是我亲弟弟,可以吧。”

    斡离不答应了,可是,还没动身,就发生了一件事情,导致肃王赵枢去了金营,换康王回来,可怜的肃王赵枢,此番离开,一生就再来踏入宋朝的国土。

    但李邦彦却没有去成,他被免职了,对他而言,这是一次及时又幸运的免职。

    原因是因为李纲被免职的消息,汴京城的百姓们都知道了。

    太学生陈东又一次站了出来,还记得他吧,上书给钦宗,要求诛杀“六贼”的热血青年。

    他联合数百名太学生,齐刷刷的跪在宣德门外,要求朝廷给李纲复职。

    学生们的举措又快速的传染给了汴京的百姓,没多久,宣德门外就跪了数万民众。

    朝廷的官员们开始轮番对民众开展苦口婆心的教训,但民众们并不买账。

    并且人们把登闻鼓也搬了出来,不停的敲,直到敲坏,场面已经趋近于失控。

    宋代是最尊重读书人的一个朝代,甚至天子都不杀文官的,这种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赵桓没有办法了,只能颁诏恢复李纲的职务,在诏书还没有写好的时候,先让一个内官去口头喧读赵桓的意思,可这个人刚到聚结的现场,便被人群吞灭,他成了此次事件的第一个牺牲品。

    人群已经失控。

    接着又有十几个人被愤怒的人群撕成了碎片。

    李纲及时赶到现场,才平息了民怨,事态得到了控制。

    李纲恢复为尚书右丞,兼京西四壁守御使。

    二月初八,东路军开始撤离,拿着太原等三地的割让书,拿着大批赔偿的金银和物资,但却不是优雅的撤离。

    他们撤的很快,二月初九康王赵构返回汴京,初十金兵已全部渡过黄河。

    虽然有人质在手,斡离不还是担心宋兵会动手,所以飞也似的撤了。

    李纲和种师道向赵桓进言,要求派兵围剿东路军,把他们都消灭掉,再把割地协议抢回来。

    但讲信用的赵桓却拒绝了,金人已经撤了,就别再招惹他们了。

    李纲又换了一个说法,向赵桓进言:金人虽然撤了,但按照惯例,应当由我们“护送”出境。

    这个说法,赵桓同意了。

    李纲象出笼猛虎一般,立即组织了十余万兵马,向已经撤退的东路军追去,他是去“护送”,但不是想“护送”他们出境,而是想“护送”他们去奈何桥,每人发一碗孟婆汤。

    由此可见,当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的时候,人质——基本上没有什么毛用,除了祭旗。

    康王赵构得以死里逃生,才有了南宋,才有了宋高宗,这,是后话。

    李纲的计划差一点就成功了。原本,孟婆已经加班加点煮了一大桶汤,就等李纲给她送食客了。

    赵桓的一道命令,让孟婆白忙活一场。

    什么命令?

    撤军!

    为什么?

    粘罕的西路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