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衙门当差的那些年

第四十三章

    唐师坐在衙门的公案桌后,一脸的生无可恋模样。

    大人,我养的母鸡丢了一只,这旁边的邻居就是炖了一只鸡,我看我那丢的鸡就是被他们偷了去的。刘姥姥跪在堂下哭诉道。

    大人,不是的,我炖的那只鸡是我从集市上买的,不是偷的刘姥姥的鸡。旁边一妇人哭诉道。

    这...唐师听得有些儿犯难了。

    那你这是要别人赔你一只鸡?唐师问道。

    我那丢的可是一只好好儿的母鸡,每天起码会下一个蛋的,估计能下蛋一年。刘姥姥伸出两根手指,倔强地说道。

    既然这样,我只能审一审那鸡了。来人啦!带那只鸡过来。唐师高声吩咐道。

    大人,这怎么带啊!都被炖了。衙役迟疑着小声问道。

    带不过来,你不会端过来嘛!唐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哦!哦!小的这就去。

    人来人往的街上。

    咦!你怎么还在这里?路人甲。

    我不在这里,那应该在哪里?车底嘛?路人乙满脸疑惑。

    不是,你没听说嘛?

    听说什么?

    小郎君要审鸡啦!路人甲小声说道。

    这鸡,它是正经鸡吗?路人乙更是有点儿疑惑。

    就是普通的下蛋鸡,刚被衙役端到衙门了。你确定不去看看,我活了几十年,第一次听人说要审鸡的,还是一只炖了的鸡。路人甲一脸向往神色。

    不跟你说了,我得去看看去。路人甲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诶!等等我,一起,一起。路人乙忙跟在后面叫嚷道。

    鸡已经被端了过来,火候刚好,小火慢炖,一股浓香却是直直地往鼻孔里钻,没有加什么调料,优质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手法。唐师用筷子挑出了鸡头,一番审视,却已然了然于胸,将鸡头置于陶罐边上,人却是回到了公案桌之后的椅子上。

    这鸡看起来很香。唐师自语道。

    大胆刁民。唐师一拍惊堂木。

    哦!不是,大胆刁鸡。唐师醒悟着改口道。你还不从实招来,你可是刘姥姥养的那只鸡?

    什么?大声点,我听不见。唐师厉声喝道。

    堂下围观人群有着低低的哄笑声。

    唐师离开椅子走到陶罐前,半蹲下,作倾听状。一边不住的点头。

    刘姥姥,刚才鸡已经招供了,它不是你养的鸡。唐师和颜悦色地对着刘姥姥说道。

    啊!怎么会呢!刘姥姥一脸地不相信。你莫不是在哄骗老身。

    你刚才说你丢的是一只下蛋母鸡?唐师笑问道。

    是啊!刘姥姥答道。

    可你看这陶罐里的鸡,它分明就是一只公鸡。唐师指着那被挑出来的鸡头上的鸡冠说道。

    看着那鸡头上大大的鸡冠,刘姥姥无言以对。

    可能是老身老眼昏花,数错啦!刘姥姥讪讪道。

    虽是个人过失,却也惊动衙门,而且影响他人,这样吧!你每天送一个母鸡下的蛋给邻居,连送半个月,退堂!唐师说道。

    ...

    唐师翻看着书架上的一个卷宗。

    这牛家村的牛大因犯什么过失,竟然被判了死刑?唐师朝旁边一个衙役问道。

    回大人,这牛大私下宰杀了一头耕牛,你知道的,私下屠宰耕牛者,按律当斩。衙役回道。

    哦!唐师沉吟道。犯人何在?

    就在牢房中。衙役答道。

    牛大静静地坐在牢房之中。

    牛大,县尉大人有话要问你。衙役高声喝叫。

    牛大却是回过神来,站起身,拖着脚链走到牢门前。

    你就是牛大?唐师问道。

    确是小的。牛大回答的很是恭敬。

    因犯何事被判斩刑。虽然已经知晓,但唐师还是问道。

    屠宰耕牛。牛大答道。

    为什么要屠宰耕牛,你不知道私下宰杀耕牛是要被判死刑的吗?唐师疑惑问道。

    知道!可我父亲重病卧床,却只想吃口牛肉面。

    唐师听完沉吟,吩咐旁边的衙役去了解实情。

    唐师坐在衙门里头,很快那个查探的衙役却是回了来。

    回大人,牛大所说俱为实情。衙役回道。

    唐师陷入了思索之中。

    牛死了,再买就是了,孝心没了,又哪里去买。本朝以孝治天下,因孝而致犯法,然情有可原。罪不至死,量刑过重啊!若是因法而法,那法就只是一句句冰冷的条例,只是依令而行,岂不人人皆是形同朽木。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此春耕之际,牛家村外那二十亩的地,就由牛大去开垦吧!拿纸笔来,我要上书上级部门,改判。唐师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