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39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林为民回到燕京一个月时间,于华的小说终于邮来了,一共两篇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这个时间比后世于华本应该发表这两部中篇小说的时间足足提前了四年多的时间,其中跟林为民自然关系甚大。

    接到稿子之后,经过三审,大家一致认为这两部小说均达到了在《当代》发表的水准。

    林为民特意给于华去了个电话,告诉他编辑部决定发表两部小说的消息。

    于华在电话里大为激动,感谢了好半天,然后支支吾吾的问林为民。

    “林老师,这两部小说能一起发表吗?”

    林为民一愣,“没这个先例啊!”

    “那你就破个例嘛!”

    于华的语气好像街边买菜,林为民被这小子给逗笑了,问道:“你小子是不是跟人吹牛了?”

    于华不好意思的笑了出来,“也不是吹牛。我就是跟我爸说了,说我的两篇稿子都会发在《当代》上。一回发两篇稿子,多牛啊!”

    “行吧,我跟主编申请一下。”

    挂断了电话,林为民朝覃朝阳道:“领|导,您都听到了。”

    覃朝阳摇头笑道:“这个小家伙,可真会闹幺蛾子。”

    “我觉得吧,这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小说质量确实高,当得起一期两篇的重视,这也算是我们刊物对青年作家的发掘和培养了。

    咱们这次这么重视他,以后这小子的稿子还敢往别的刊物跑?”

    覃朝阳数落道:“你就惯着他吧!”

    “这怎么能叫惯呢?您不认可《十八岁出门远行》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这两篇小说的质量吗?

    我觉得这对于我们刊物来说也是个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您想啊,到时候刊物一上市。读者们一看,哟,一期发两篇小说,这个作家肯定有点东西。再一看质量,确实好,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于华这不一下子就出名了吗?

    我们这叫,不拘一格降人才,您说呢?”

    林为民转了个眼睛便把这事编的理直气壮,正大光明,让覃朝阳差点以为他是和于华串通好的。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林为民说的有几分道理。

    “于华的这两部作品肯定没达到《人生》的水平,但如果我们能用一期刊物两篇小说的方式让他在文坛崭露头角,这不正说明了我们《当代》的影响力吗?”

    话说到这里,覃朝阳已经无话可说,只能苦笑着指着林为民。

    “什么话都让伱小子说了,我要是不答应岂不是成了不给年轻人机会的老顽固?”

    林为民恭维道:“您可是伯乐!”

    “别!这个伯乐还是你当吧,真是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作者。”

    老同志这话听着不像是好话,不过林为民不在乎了,反正目的达成了。

    当场给于华回了个电话,这小子差点当场在电话里蹦个高,嘴里一个劲儿的感谢,林为民自然要把覃朝阳抬出来,让老同志享受一下香火。

    确定完了稿子的事,覃朝阳便不再理会林为民,低头去看桌上的稿子。

    “领导!”林为民叫了一声。

    覃朝阳抬起头,“你小子还有什么事?”

    “有个想法,想跟您碰一碰?”

    覃朝阳知道林为民向来想法多,他将批注用的钢笔横在稿纸上,“那就说说吧。”

    “领导,我想让于华的这两篇稿子放到一月号上,然后再多找几个有潜力的青年作者……”

    林为民说到这里覃朝阳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时隔两年,林为民又干起了老本行。

    “你小子又想弄专辑?”

    “专辑也好、专题也好,都是一个名头。重要的是以一种敢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势把我们《当代》的影响力打出去。”

    覃朝阳沉吟着,心中对林为民想法颇为心动。

    “一月号时间太紧了吧?”

    “开年第一炮,这个时间比较好。”

    “那回头让大家都抓紧时间搜罗搜罗,看看有没有优秀的年轻人或者是作品推荐,你小子这个想法不错。”

    从覃朝阳那里出来后,林为民回到办公室,就见一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站在他的办公桌旁。

    柳荫道:“为民,这位是《剧本》的编辑钟林同志,来找你的。”

    年轻人立刻上前问好道:“林老师您好,我是《剧本》的钟林。”

    林为民跟他握了个手,询问道:“找我有事?”

    钟林点点头,说明了来意。

    原来是《剧本》打算刊发林为民《触不可及》和《霸王别姬》的话剧剧本。

    《剧本》是在1953年由田汉、张光年等老一辈戏剧家创办的专业戏剧文学创作刊物。66年停刊,79年复刊,现在算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戏剧文学和戏剧艺术刊物。

    刊登的多是话剧、戏曲、歌剧、电影剧本,其中也有剧本评论、剧作家研究、创作问题研究以及中外戏剧艺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文章。

    有万先生的香火情在,得知了钟林的来意,林为民自然痛快的答应了《剧本》的请求,连稿费都没提。他知道《剧本》是戏剧家协会发行的刊物,稿费标准向来不高。

    钟林在一番感谢之后,又说道:“关于评奖那件事,其实协会的很多前辈是非常肯定您作品的质量的……”

    林为民才明白过来,敢情钟林今天过来还呆这儿别的任务。

    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已经评奖两年了,林为民的作品始终不在获奖名单之列,大家都清楚其中的原因。

    他哈哈笑道:“不妨事。得不得奖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梅兰芳先生不是说过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钟林没有继续说下去,再说就涉及到万先生了。

    他今天来说白了就是受协会前辈的委托来跟林为民沟通一下,这样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可不能因为人家因为评奖的问题跟协会产生隔阂。

    “另外,本来早就应该来找您的,协会想吸收您加入作为会员。”

    林为民想都没想便拒绝道:“算了,我就是个业余的编剧,协会就不参加了。”

    他也算看明白协会今天派钟林这个小年轻来的目的了,就是借着要发表两部剧本来向自己表达善意,解除不必要的隔阂和误会。

    同时也算是在向外界肯定自己的作品和能力。

    顺便让自己提出加入协会,自己现在也算是作品名声在外的编剧了,但一直由于避嫌的原因没有加入戏剧家协会。

    估计那帮老同志也是惜才,但又碍于万先生的面子不好直接开口把自己弄进去。

    现在让钟林来邀请一下自己,回头就说是他主动申请的,同志们总不能把这么优秀的同志拒之门外吧?

    婉拒了钟林的提议,林为民将他送出了门。

    回来之后不由不得感叹,都是一群老狐狸啊!

    晚上下班,林为民骑着摩托车来到人艺,今天是于是之找他。

    他一进屋,于是之就给他斟了一杯茶,林为民调侃道:“于老师,您这殷勤的有点过了。”

    于是之笑道:“平时你来不也是这待遇吗?”

    “可您表情没这么谄媚啊?”

    “哪就谄媚了!”于是之自然不会把林为民的玩笑话当真,他又说道:“看来知道我请你来的目的了?”

    “您一找壮壮,我就猜的差不多了。”

    于是之笑道:“听说你那部《套马人》已经写好了?”

    “是,明年1月发表。”

    “哎呀,这可太好了,我们正缺剧本呢。”于是之搓着手道。

    “人艺还缺剧本啊?不是马上要引进阿瑟·米勒先生的作品了吗?”林为民玩笑道。

    于是之摇摇头,“远水接不了近渴啊!阿瑟·米勒先生连行程都没定下来呢,要排演他的作品,说不定得等到两年之后了。还是用你的作品靠谱!”

    人艺邀请阿瑟·米勒来华访问的消息并未公开,但以林为民和万先生的关系,他知道这件事于是之并不意外。

    林为民无奈道:“于老师,您怎么就知道这小说一定适合改编剧本呢?”

    于是之反问道:“不适合吗?”

    林为民顿时语塞,尽管不想承认,可《套马人》的结构简直就是天生为话剧舞台设置的。

    于是之见到他的反应,脸上露出几分得意,又夸奖道:“还是为民你想着我们人艺啊!”

    我真没想着你们,林为民心里说了一句。

    写话剧剧本这活儿性价比太低,钱拿的贼少,不仅要写剧本,还要盯着排练,修订剧本,麻烦的很。

    《触不可及》演了两年了,除了最开始的三百块钱稿费,给林为民带来的收入演出分成也不过一百六十块钱,加在一起四百多块钱,还不如小说发表、出版的一个零头。

    要是以前事情少的时候,也没什么关系。

    关键现在林为民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今年社里有一次外出组稿让他参加,他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推掉了。

    “于老师,小说给你们用没关系,剧本就由你们院里自己来弄吧。”林为民道。

    于是之也理解他的想法,他对林为民的情况很了解,不说工作的繁忙程度,光是通过小说赚的稿费就已经是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仰望的存在。

    前段时间他的小说在国外出版得到天价稿费的事,还在燕京的文艺圈里传的沸沸扬扬。

    也不能指望人家一直拿着微薄的稿费来给人艺供稿,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

    “那你看剧本就由蓝老师牵头怎么样?”于是之问道。

    蓝荫海跟林为民合作了两部话剧,彼此知根知底,林为民点头,“蓝老师的水平我放心。”

    “那就这么定了。”于是之想了想又道,“不过我们说好,有空你可得多来指导指导剧本的创作和剧组的排练。”

    “这是一定的,有时间我一定过来。”

    聊完了正事,林为民和于是之又说笑了几句,才告辞离开。

    等他走后,于是之微微叹了口气。

    没想到啊,为民的成长速度太快了,快到人艺都有些跟不上他的步伐了。

    于是之忍不住回想起万先生将《触不可及》的剧本交给他时的场景。

    “是之,这个剧本你让院里的同志看一看,让他们费心帮忙修改一下,看看能不能用。”

    于是之摇头自嘲,“哪里还需要修改呦,求都求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