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夜刀

第五十六章 赤地千里

    话说夜信和韩红嫔二人同心戮力,赶赴微山湖中心岛。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经了夏月炎天,来到了三秋霜景。但见那:

    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鸿雁来北塞,燕子归南陌。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

    夜信、红嫔二人越往前处走,越觉得热气逼人,仿佛在蒸笼烤箱之内。

    夜信道:“现在正是秋天,怎么热气蒸腾如斯,比夏天还要热?”

    红嫔道:“可能是这里的天时不正,秋天却是夏天的气候,不过按照日子和行程计算,我们该到微州附近了!”

    二人说话间,见到路旁有座庄院,却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院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木榻。一片都是红的。

    韩红嫔对夜信说道:“咱们去问问庄院人家此处是何地?又为何到秋天了,天气还这般炎热?如此反常?”

    夜信和红嫔离开大路,径直来到了门前,驻足观看。

    正准备敲门的时候,那门里忽然走出个老者,但见老者面如红铜,须如白练。穿一领葛布深衣,戴一顶篾丝凉帽。手上拄着一根不弯不直的暴节竹杖,脚下踩着一双不新不旧的草翁鞋。

    那老者猛抬头,看到夜信、红嫔二人,拄着竹杖,问道:“你们两个人是从哪里来的?站在我家门前做甚?”

    夜信道:“我们二人要去微山湖中心岛,路过贵宝地,见秋天了天气却比夏天炎热,一则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二来不知道此处地名,想询问去微山湖中心岛的路如何走?特地前来拜见请教!”

    老者这才放心,笑道:“二位来屋里面吧!你们二位还没有吃饭吧?我给你们准备些饭!”

    红嫔闻言,起身致谢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

    老者道:“这个地方叫做草木枯,无春无秋,四季皆热。”

    夜信道:“这个地方还有多少人?”

    老者道:“这个地方连年干旱,住户只剩百十来户,大部分是老弱幼童,青壮年要远赴百里去旺水滩那里担水回来种植庄稼及日常饮用!”

    只见门外突然来了个中年男子,带了二十几个人推了几车水回来!

    老者招呼道:“横三,有客人来了!他们要去微山湖,明天你带他们去旺水铺吧!那是去微山湖的必经之路!”

    一夜无话。次日,夜信和红嫔在横三的带领下去往旺水铺的方向。

    夜信和红嫔在路上看到了真正的旱灾!那是一种令人心悸的自然灾害。草木枯的大地仿佛被烈日烤焦,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草木枯这一路:

    土地干裂,形成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痕,仿佛是大地的伤痕,又像是对人类的无声控诉。

    草木枯黄,到处都是一片枯黄的死寂。河床干涸,鱼虾死亡,船只搁浅在裸露的河床上。

    庄稼歉收,农民们的心血付之东流,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绝望。

    饮水困难,人们不得不长途跋涉去旺水铺寻找水源,生活变得异常艰辛。

    沙尘飞扬,漫天飞舞的沙尘让人睁不开眼,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

    动物们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它们离开了熟悉的家园,去寻找水源和食物。

    红嫔道:“横三大哥,草木枯这个地方赤地千里,焦金流石,旱魃为虐!你们没有想过整村迁移吗?”

    横三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就是这样的命,再说你也看到了,像我爹那样的老人安土重迁,是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的。有些年轻人确实走了,可是我却走不了,我走了,我爹和草木枯的其他人该怎么办?况且不远处的旺水铺却是风调雨顺,水草茂盛,我们去那里运水也能勉强过活!都习惯了!”

    夜信和红嫔听了横三的话,看到眼前触目惊心的景象,也不禁陷入了沉思!有些事情可能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就像他二人一样,本来完全没有交集的人,现在却密切的宛如一个人!

    又过了没多久,横三架着马车道:“吁,吁,吁,二位前面就是旺水铺了!你们俩下车吧!到地方了!”

    夜信、红嫔到了地方,一下子惊呆了。原来旺水铺到处都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水草丰茂的景象!他们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隔一个边界线,两边的景象却是天上人间,判若云泥!

    正是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儿残暑不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