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夜刀

第九十章 再度出发

    犬子和赤丸死后,他们原属的降兵有的不愿意留下想要回家,微山军便给他们发放返程的路费让他们自行离去;有的被微山湖众将的正义所感化自愿留下参军,微山军便根据他们的意愿和个人专长为他们在明枪营、暗箭营、血杀营中物色合适的岗位。郭侃投降之后更是毛遂自荐要为微山军创建一支火烈营。郭侃本欲让杨宪兼任火烈营的营长兼主将,然而杨宪高风亮节,为了能让郭侃放开手脚,大展身手,便以不懂火器为由婉拒。火烈营营长便由郭侃担任,要知道微山湖众将以营长为首脑,其次才是千夫长,百夫长。虽然火烈营目前人数不足一千,但今后势必收纳更多人才,到时候火烈营营长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微山军招募降兵之后,总人数又达到了三万余人。

    念及死于瘟疫及火山岩浆的众多无辜乡民和落迦山之战死掉的各方将领、军士仍然尸横遍野,暴尸街头。夜信于心不忍便和众将商议决定暂缓行军,要在落迦山选择一处风水好的地方修建一座公墓,将死去的所有人好生安葬以超度他们的在天之灵。

    经过微山湖众军及附近乡民的一致努力,一座千人公墓在三天内便已修成。

    那座公墓,坐落在落迦山一个宁静的山丘上,那里的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公墓的入口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刻着公墓的名字“千人墓”和一句庄严的铭文:“生命有限,思念永恒。”

    走进公墓,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墓碑上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墓碑之间的道路宽敞而平坦,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公墓的中心是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公墓的建立日期和一些逝者的名字。纪念碑周围是一片宽敞的草坪,草坪上摆放着一些石凳,供人们休息和缅怀逝者。在公墓的一角,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放置着一些香炉和烛台,供人们祭奠逝者。亭子旁边是一座小花园,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座公墓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所,也是生者缅怀逝者的地方。它的建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思念。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横三、陆大有、庙祝、张震、张炎、犬子、赤丸……这些逝者不管他们的生平如何,如今都安葬于落迦山上的这座公墓之中,他们平静地躺在这里,他们的印迹也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夜信、红嫔祭奠了横三和陆大有,灵明神猿祭奠了庙祝,孟明视、蓝玉等将祭奠了张震,郭侃祭奠了张炎,乡民们也依次祭奠了他们各自的亲人和朋友。

    临走之时,夜信和红嫔又在犬子和赤丸的墓碑前洒了一碗酒,也期盼他们的来世可以有一个好的归宿。

    在那个风起云涌,波涛汹涌的时代,有些人是身不由己裹挟在那岁月的洪流之中,有些人是舍生取义希望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驱,但是生命对于所有人都是珍贵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是死了,活着就是活着。但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然而有些人的想法却很简单:那就是想要自己活得好,想要家人活得好。于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英雄豪杰便相聚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但都怀着同一个信念——为了正义而战。修建好公墓,祭奠过亡者之灵,微山军一众英雄便在落迦山神庙前再次聚义。这时候聚义的微山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军威正盛。

    这个小聚义的地方是原来的灵明神猿庙,虽然之前这里遭到了破坏,但经过一番整修基本上完好如初,灵明神猿像也被再塑金身,重新立了起来。

    但见神庙的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山谷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宛如一首悠扬的乐曲。在濯垢瀑前,英雄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他们的计划和目标。他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有的身披战袍,有的穿着麻布衣裳,但无一不散发着坚毅和决心。他们的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每个人都专注地聆听着其他人的发言。

    微山湖的三军将士经过民主商议,一致决定推举夜信为元帅,孟明视、林展、蓝玉为副元帅,韩红嫔任督军官,杨宪任三军军师,郭侃为前军先锋,萧砚为左军先锋,杨雄为右军先锋。

    在这个小聚义中,韩红嫔、夜信、灵明神猿坐在右侧,紧挨着的是杨宪、郭侃和一众百夫长。孟明视、林展、蓝玉坐在左侧位置,紧挨着的是萧砚、杨雄等一众千夫长。

    他们都是这个微山军的灵魂人物,他们用智慧和经验指引着众人。他们个个战斗经验丰富,是微山湖军中的得力战将。

    在这个群雄小聚义的场合,没有华丽的宫殿和丰盛的宴席,只有简单的食物和清水。但他们并不在意这些物质的享受,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团结。他们深信,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协作,才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

    他们决定以这个小聚义为新的起点,按照之前的计划继续化整为零,以三人一组分散开来,向西北方向行军,最终在漠州边界的漠南镇集结!

    在夕阳的余晖中,英雄们起身离去,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但他们的决心和信念却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但他们有着不平凡的梦想和勇气。他们的故事,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正义和勇气。

    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