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夜刀

第一百零三章 援兵到来(下)

    夜信将割夜刀横担胸前,威风凛凛霸气流淌,让人觉得神圣不可侵犯。镜子经过虫子等人的提醒不敢大意,手持玉镜剑也不答话,上前就是一招“重镜深沉”击向夜信。那玉镜剑是“上清镜”的宝物,虽是琉璃所制,却是仙法无穷。镜子这一“重镜深沉”其剑法雄浑凌厉,剑气纵横磅礴,似有开山劈海之势。夜信立马携割夜刀小心应对,使出“两仪刀法”的第一式“泰山压顶”。这招“泰山压顶”为重刀式,所谓重刀无锋,大巧不工。重刀式之下的割夜刀力道刚猛,千钧之力蜂拥而至犹如泰山压顶。这一套“两仪刀法”乃天隐真人所传仙法,威力巨大,妙法无穷。饶是不用黑白二龙的力量,就凭这套刀法也足以让夜信跻身于“上清之镜。”夜信手持割夜刀施展“泰山压顶”,镜子手持玉镜剑施展“重镜深沉”。但见割夜刀与玉镜剑刀剑相交,两相碰撞之下,玉镜剑竟被割夜刀斩做两截。

    镜子见状大惊失色,疾声喝到:“破镜遂圆。”原来镜子的玉镜剑有万千变化,被断为两截之后,居然又化作一面圆镜。夜信不免也是惊讶万分,他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兵器。可来不及惊讶,镜子招式又到。但见镜子喝道:“片镜乱舞”。圆镜居然自动破裂,又化作无数破碎镜片飞向夜信,夜信不敢大意,赶紧祭出“没羽箭。”无数没羽飞蝗石如天女散花般对击镜子发射出来的万千破碎镜片,只听“砰砰砰”的撞击之声,两两相碰之下居然撞击出点点寒星。

    夜信见没羽箭与片镜舞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当即又使出“两仪刀法”的第二式“月光疾风”。但见割夜刀快如疾风,犹如风驰电掣,讯如奔雷,宛如飞燕游龙。

    镜子见夜信刀法太快,心知难以躲避,当即喝到:“魔镜结界”。但见,镜子立时处于一个魔镜结界之中,镜子也完全被魔镜的结界所保护遮蔽。镜子的脚下如同金刚琉璃,无有垢秽,镜子的四周如同金刚城墙,无可侵犯,镜子的头顶如同金刚虚空,上有香云普覆,端是避箭挡刀。

    面对“魔镜结界”,割夜刀在夜信“月光疾风”的招式下快捷迅速的挥击着。割夜刀乃天下第一神兵,魔镜结界在割夜刀的连番攻击下已经出现了些微裂痕。

    镜子见夜信不仅招数精奇,那柄割夜刀更是厉害神秘,知道照这种程度砍下去,自己的魔镜结界迟早会被其打破。念及于此,镜子便想到要佯装诈败,用阴阳镜暗杀夜信。当夜信再次挥舞割夜刀砍击魔镜结界时,结界裂痕突然变大,魔镜结界陡然破碎开来。镜子也趁机咬破舌头,吐出一口鲜血,佯装受伤倒地。表面是镜子受伤倒地,实则镜子早持阴阳镜阳面在手,要趁机照死夜信。

    空悟强自支撑住身体,坐起来颤声提醒道:“少侠,小心他的阴阳魔镜。”

    夜信听到空悟的提醒,杀意凛然当即变招,使出“两仪刀法”的第三式“阴阳灭地”。这一“阴阳灭地”为“两仪刀法”之中的地刀式,刀煞邪锋破分大地,裂缝如蛛网往四方八面扩散,祸延千里之外,摧毁性如十级地震。夜信体内的黑龙感受到他的凛然杀意。突然间,黑龙杀心直冲霄汉,煞意气冲斗牛,杀心煞意完全包裹住割夜刀刀身,割夜刀也在黑龙杀煞气势之下绽放出虎魄刀芒。镜子倒地之姿,来不及做其他反应。但听镜子“啊”的一声,他的头颅已然被割夜刀一刀斩下。割夜刀嗜血如命,竟然舔舐着镜子的脖颈之血,镜子之血瞬间全部流入到割夜刀刀身之内。

    夜信和白龙物语一番,白龙也没有办法。夜信暗忖:“黑龙的恶意随自己的杀意随时充盈,表面上是割夜刀吞噬镜子的血液,实际上是黑龙煞气冲盈向自己张目立威。看来自己以后真的不能妄动杀心,否则被黑龙反噬只怕真会追悔莫及。想起师傅临走时的嘱咐,再看割夜刀嗜血之性更胜往夕,夜信心头不禁也是一颤。

    当夜信思绪飞乱之际,阴阳镜居然也毫无征兆地破裂成无数碎片,阴阳镜践行着“人在镜在,人亡镜亡”的誓言。镜子已死,阴阳镜也随主人镜子而去。但见阴阳镜的碎片散落在地上,镜子的尸体也在碎片的反射中显现耀眼的光芒。阴阳镜破碎的每一片碎片都如同一把尖锐的匕首,刺破了周围的寂静。当然阴阳镜的破碎也宣告着镜子生命历程的彻底结束。

    虫子、花子、耗子本对夜信心存畏意,此刻见镜子死去,阴阳镜破碎,而周围又围上来了无数援军。那些援军个个士气高昂,奋勇冲杀,己方被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此刻虫子、花子、耗子那三大魔王见此情形,也是茫然失措,无所适从。

    正当三魔六神无主之际,东南方向突然间传来了叮叮叮的“鸣金之音。”耗子、花子当即率领大军赶紧向东南方向撤退,并留下虫子带领一哨人马断后并梯次而退。原来那“鸣金之音”正是李善长给他们提前约定好的撤退信号。

    无暇多想的夜信见三魔撤退,本欲自带一队人马。却被“沥泉神枪”杨宪拦住。杨宪道:“围师必阙,穷寇莫追,素闻李善长极善用兵,三魔朝东南方向撤退,我料其在东南方向必定留有后手。我们已将萧魔王和空悟将军救出,目的已经达到,回漠州再图大计方为上策。”众人皆服其论,救下萧朝贵和空悟之后,便率领大军径投漠州而去。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沉沦深渊现曙光,深陷危难见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