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一世界

第十四章 陈仓县失守

    武大山坐在我旁边,默默听着探子的报告,当听到使用三眼火铳的骑兵时,微微皱起了眉头,显得有些不安。

    我问他:“有什么问题吗?”

    他思索片刻后说:“老大,您有所不知,这只骑兵部队是由关外调来的一只精锐之师,关宁铁骑。当年我在关外作战时,就时常与这只部队接触,还多次与他们协同。对于其作战时的凶猛记忆犹新。关外清军善骑射,部队中编有大量骑兵,明军多数部队无力与清军野战,只能依靠城墙工事,利用火炮和大量弓弩,抵挡清军骑兵冲击。唯独这支关宁铁骑,可以在野战中击败清军,甚至多次与清军重甲骑兵交手,并取得胜利。这是一支战功赫赫,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对于他说的这些我很不以为然,据我所知历史上正是火枪的出现,彻底终结了重装骑兵的时代,更何况我们装备的现代化步枪。于是满不在乎的对他说:“那又怎样?你是怕咱们的枪打不死他们么?”

    武大山摇头说:“我并无此意,我只是觉得,这支部队出现在这里,说明朝廷已经下决心要解决各地的叛乱问题。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多,要早作应变准备了。”

    这句话到是切中要害,我点着头嘴里默默应着,是啊,安逸的太久了,是该准备忙正事了。

    至于难民营的问题,我们也商讨出了一个方案,很简单就是武力压迫,逼着他们选择去留,要走的不阻拦,想留下的就给登记安排。之所以还要接收难民,是因为我们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扩充人口,增加兵源与劳力。

    第二天,我们给难民营下了通牒,限令他们拆除营地离开,如果想要进入工业镇定居的,找居委会工作人员上报登记,并遵守我们的规定和安排。

    通牒发下去两天,难民营内没有离开的迹象,反而出现了让人担忧的现象。

    营中的一些难民,竟然开始聚集成伍,组织起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兵团,并且开始砍伐树木制作武器。这些人中有很多原本就是起义军,有人带头很快就能集结起来。

    另外根据调查,难民营中已经没有任何食物,所有人都处在断粮饥饿中,很显然,他们制作武器不仅仅是为了自卫。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出兵赶走他们的原因,好几万饿着肚子的人,一旦到达承受极限,肯定会不顾一切冲进工业镇来,西安府有城墙护着,我们什么也没有,到时候只能是血流成河。

    如今天下大乱,饥民遍地,我们能做好自保已是不易,救不了这么多人。

    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他们完成了集结动员,装备好武器,那么我们的逼迫计划,可能就会演变成正面冲突,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于是我命令武大山立即集结部队,我们全部部队总共有三千人,这些还不够,于是又让居委会动员了四千男性居民,凑成七千人的庞大队伍,开向工业镇外的难民营。

    所有的武器都发了下去,一些没拿到武器的居民,就找来锄头、斧子、草叉等农具做武器。

    居民们的热情很高,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保卫自己,除了直接加入作战队伍的四千人外,还有大量的老人、妇女、孩童在后方做后勤工作,有蒸馒头做饭的,有烧开水煮纱布准备急救的,有驾车帮忙运物资的,总之整个工业镇都动起来了。

    大军在难民营前列阵展开,军阵中没有人讲话,只有各级军官在大声的喊着号令:“扎稳阵脚。盾牌手往前一步。步枪手上刺刀。保持阵型。全军做好抗冲击准备。”

    “步枪手装弹。关保险。听号令开火。”

    “你!站到后面去。长矛手在步枪手后面,你的带队长官怎么教的你。”

    难民营中的人本身就是一盘散沙,看到有大部队列阵压境,军容严整盛大,立刻就失去了抵抗的勇气,胆小的已经收拾东西开溜了。

    那些才被组织起来,饿的发慌的民军队伍,呼啦一下就散去大半。

    有一些胆子比较大的,聚集在一起,站在我们的军阵前,手里也不拿武器,就死死盯着看。

    我派人过去喊话,要求他们的首领出来谈判,结果跑出来几十个人。

    我对他们说:“大家都是可怜人,没必要互相为难。我现在给诸位三条路,一,你们收拾东西自行离开。二,你们放下武器,接受我们的管理。三,被我们剿灭。我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你们拿出个结果来。香火燃尽,我们就开始进攻。”

    效果非常明显,他们立刻就做出了选择,一部分人快速收拾东西跑了,另一部分人自发的开始列队,接受检查,登记信息,然后被带到工业镇内安置。

    让我没想到的是,前前后后竟然收进来三万多人,整个收编过程用了十天才完成。

    为了安置这些人,居委会又新增了五个定居点,还往镇中心硬塞了五千人,其它定居点也都分散了一部分,这才全部收纳完毕。

    等所有新加入的居民都安排好住处,已经是年底了,这一年就在这么乱糟糟的状态下过去,转眼又到了1940年。

    居住虽然解决了,但是这些人的生计还没解决。所以转过年,冰雪融化后,我就开始着手处理这个问题。

    居委会把所有能耕种土地分完,仍然有一万六千多人没有配套土地,这些人每天就无所事事到处瞎转,饿极了就开始偷其他人的食物,甚至直接抢。

    为了安抚这些人,我可算是绞尽了脑汁,到处想着法的塞人。先是各个生产车间,被我安排进去两千多人,工人数量直接翻了一倍,达到五千人。

    接着又让武大山往护卫队里招人,我本想直接把护卫队扩编到一万人,可是武大山却挑挑拣拣,只收了两千品性良好,身体强壮的人,剩下的打死也不要了。

    最后剩下的还足有一万两千人,我每天只能拿库存粮食养着。

    苦思冥想一个月后,我终于想到了办法,不算什么好办法,实属无奈之举,就是以工代赈。

    我让居委会成立了民政部,然后以民政部的名义,从闲置人口里招募职工,让这些人负责工业镇的垃圾清运,下水道清理,房屋道路修缮等工作,这样又安置了两千多人。

    随后我又挑了三千壮劳力,把这人分成两拨。一拨两千人,安排去山里头挖石头土方,运到山谷处,用来修建城墙关隘。

    之前我们已经在谷口修了一道木墙,防御力只够应付一般的毛贼盗匪,对上正规部队,基本就是摆设。所以趁现在有时间和劳力,刚好组织他们,修一道土石结构的高大城墙,来增加工业镇的防御能力。

    另一拨一千人,派到在山谷中砍树平地,清理出一大片空场地,然后在清理出的空地上,建造养猪场和养鸡场。

    我打算开始发展养殖业,用来弥补食物的不足。利用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大量繁育,很快就能培育出数量可观的猪和鸡。

    建成后的养殖场,不但可以提供肉蛋做食物,还能安置一部分工人,可以说一举两得。

    最后剩下的人,都是些老人,妇女及儿童,他们虽然没处安置,但每个家中,至少有一位家属有了工作,薪水虽然不多,但是每月能领到一些米、面、肉的食物,靠着这些一家人总能活下去,对于这些已经没有希望的人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难民问题看似被很好的解决了,实际上只有我知道,这样的解决方案所蕴藏的危机。

    这么大规模用工,有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产生大量的开销。工人工资、卫队军饷、粮食、草料、原材料这些都需要现银支付,可是我的白银只有销售产品这一个渠道,年景好生意好做时,还能靠着高利润,攒下不少盈余,可随着天下动荡加剧,产品销量已经出现下滑,收入变的越来越少。

    为了增加收入,我命人生产了钢制煤炉,搪瓷碗盆等各种产品销售,销量却很不如意。

    唯一好卖的产品,只有四轮载货马车,但买主已经不再是民间人,变成了各个军事武装。朝廷、起义军、甚至土匪,他们都看出了这种马车的军事用途,所以大量购进,装备自己的部队,如若不是这样,我早都没有收入来源了。

    收入减少,但是我又需要加大军工生产,制造冲床、枪支、弹药,这些都花销巨大,而制作的军工产品,如果不拿去打仗,是无法直接产生利润的。

    军队的开支也是一大笔钱。本来收入就已经不够应付支出,这又一下子涌进来三万难民,增加了八千多个拿薪水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到年底时,我的收支表上显示,当年的财政赤字已达两万两白银。

    跟居委会研究了一个晚上,最后只能向小镇中的商户收取税银,来增加财政收入。

    为了不造成商人们的抗拒,最终定下的税率是较低的十抽一。但从收上来的实际税银来看效果很差,到不是镇中的商人不配合,而是工业镇中压根就没多少商人,整个工业镇,最大的商人就是我自己,所以收来收去,所得的银子也是杯水车薪。

    经济上的困难短期内没法解决,所以只能尽力拖着。

    钱虽然没挣到,但是工业区的生产却增长了不少,得益于充足的人手,各个车间的产能都得到极大提升,当然也包括武器车间。各种枪械、弹药产量都翻了几倍,同时老工匠们还抽出时间,把我给他们描述的手榴弹、后堂火炮给研制出来了。

    年前的最后一个大惊喜来自铸造车间,这一年里他们经过反复试验,最后用四个高炉同时作业的方式,造出了一台大型火药冲压机。

    这台冲压机的尺寸,是目前小型冲压机的六倍,借助这台机器我们就可以加工更大的器件,比如高压锅炉的水箱。

    使用这台冲压机制作时,需要把材料钢板烧制通红,用滑吊车抬到冲床上,放在提前做好形状的钢制模具上,最后点燃活塞筒内的火药,冲头就会直接把钢板挤进模具中。

    所以在这台大型冲压机组装完成的第一时间,我就组织一批精锐工匠,给他们讲解蒸汽机的原理和大致构造,让他们着手研发,这件事绝对宜早不宜晚。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很快就到了1941年,这年四月,我们刚完成春种不久,西边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闯王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下了陈仓县县城,此刻正在厉兵秣马,准备东进。

    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只觉得这两个名字莫名的耳熟,努力回忆了许久才想起来,陈仓县被李自成攻克,自己还是亲历者。

    李自成那张俊朗的脸庞,还有他思考时习惯性的眼珠乱转,一下子重新浮现在眼前。

    在我的记忆中,那已经是四年以前的事情,可是现在它才刚刚发生。

    这之后没几天,工业小镇外的道路上,就出现了朝廷前去平叛的军队,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这些迹象,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愈发严峻,所有人都预感到,一场大战即将到来。于是很多人都开始收拾值钱的东西,逃往远处躲避战火,这里面有不少人就是一年前因战火逃过来的。

    工业镇也被这肃杀的氛围笼罩着,尽管还没有出现居民大规模逃离的现象,但也已经是人心惶惶,很多外围村落的居民,开始举家往中心小镇搬迁,他们希望战火波及到时,能躲进谷口的城墙后面。

    为了安抚居民情绪,武大山加强了工业镇边界巡逻队的规模,把之前一个班十二人的巡逻队,改为现在一个连一百人。之前规模小是为了防止引起朝廷注意,现在可顾不了那么多,大战在即我们加强防卫自保也在情理之中。

    所有人都坐等着这场大战发生,可出人预料的是,李自成自从拿下陈仓县后,就再没了动静。朝廷的军队集结在扶风郡和西安府城周围,两方数十万大军就这么隔着两百里地,平静的对峙了一个月。

    这可把附近的老百姓给害苦了,驻扎在这里的士兵经常结伙出营,干偷盗、抢劫甚至强奸妇女的恶事,西安城大他们进不去,于是就去祸害周围的村子,有时遇到村民反抗还会闹出人命案。

    村民若是被杀,去告官,往往得到的就是一句“此乃朝廷平息叛乱的正义之师,偶有误伤也是难免。对此朝廷深表歉意,赔偿你些许银两,此案就这样结了吧。”

    可若是士兵被杀,第二天就有大军开来,说一句“此处有叛军同党。”然后整个村子就被屠灭。

    当然,在上交给朝廷的奏报上,写的自然是杀敌数百,铲平贼巢一处。

    就在这压抑环境下,进入到了五月份,一封来自西安府府衙的公文,被送到了工业小镇,摆在了我的桌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