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麟随风起

第二十六章贾雨村乘风再进京,林如海心忧托孤女

    随着时间流逝,贾雨村与冷子兴兴致上来了,吃酒吃的愈发有兴致。

    贾雨村说道:“只顾说话,竟多吃了几杯。”

    子兴笑道:“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当做下酒,这样的话多吃几杯又何妨。”

    贾雨村向窗外看去,只见天色已晚:“天也晚了,仔细关了城。我们慢慢的进城再谈,也未必不可。”

    于是,二人起身,结了酒帐。二人正打算走时,又听得后面有人叫道:“雨村兄,恭喜你了!我特来报个喜信的。”

    贾雨村连忙回头看去,不是别人,乃是曾经和贾雨村互为同僚同样被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的人。

    张如圭他本来就是当地人,被革职后居家生活,最近打听得到消息都中奏准,要起复旧员。

    张如圭大喜,知道这是机会,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张茹圭又在这里忽然遇见了贾雨村,故忙道喜。

    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贾雨村,贾雨村自然也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

    冷子兴在旁边也听得这个消息,连忙献计:“雨村兄不如央烦你东家,转向都中在去央烦那贾家政工。”

    贾雨村领会了冷子兴话种的含义,也是连连作别回到馆中,急忙寻找邸报确定了消息是真的。

    第二天一早,贾雨村就去见了林如海,商议自己进京起复一事。

    林如海看着贾雨村,眼睛微微眯了眯,喝了一口茶,这才开口说道:“天意如此,因为贱荆去世,京都家岳母想到小女无人可以依傍教育,前日已遣派了男女船只来接,只是因为小女身子未曾大痊,所以没有来得及出发。”

    “我正想着小女蒙时飞兄训教之恩还未来的及报答,遇到这样的机会,怎么会有有不尽心图报之理。还请放心,弟已经为时飞兄安排筹划好了,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需要的例往费用,我在信种也都写明白了,也不用时飞兄多虑矣。”

    雨村一面恭敬行礼,谢不绝口,一面又问道:“不知如海兄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我草率拜访,不敢骤然入京都干渎。”

    林如海笑道:“若论起亲远,与时飞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我亦不屑为矣。”

    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

    林如海又安排了一些其他琐事,贾雨村一一领了。

    林家的掌上明珠——林黛玉,自由身体较弱,也不知是何缘故,据说时先天略有不足。前些日子又是生病一场,最近身体方才痊愈。

    林黛玉虽然年幼,确实纯孝,本来不忍心离开父亲前往京城,无奈贾母致信心意诚恳一定要林黛玉前去。

    林如海痊说:“父亲我年龄将近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体弱多病,年又极小,上面没有亲母教养,下没有姊妹兄弟相互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为何又要说不去呢?”

    林黛玉小小年纪确实极为懂事,听了林如海的劝告,方洒泪拜别,她不想让自己的父亲操心,父亲还有自己的事,年幼的林黛玉却是知道自己的父亲似乎在忙一些大事。

    于是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贾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书童,跟着黛玉而行。

    这日到了京都,进入者神京城,贾雨村先整理了衣冠,身后跟着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

    这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连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相助,贾雨村也就暂时在贾家住下。

    且说林黛玉从那日弃舟登岸时,就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等候已久了。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些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

    “倒是不知道那个琼表哥。”轿子中那个小小的人儿,微微思索着,想象着那个经常被父亲和母亲提起的身影。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但是一行人却不走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林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林黛玉规矩走着,一路上却也是吃惊,到确实富贵,也难怪规矩多。

    林家也是诗书之家,但是林家却没有过度的抓规矩,尤其是对于自己的爱女林黛玉,林如海常说,规矩在心中,方为知礼,不逾矩。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林黛玉一行人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