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风云

前言

    公元5年(元始五年),岁末十二月,汉平帝崩。皇太子孺子婴时年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着王莽代天子理政,称假皇帝。臣民尊其为摄皇帝,其自称“予”。公元8年,王莽平翟义之乱,称帝之心遂显。假禅让之说、借符瑞之象,至金匮策书献至汉高祖庙,王莽受孺子婴禅让,入高祖庙,御王冠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新”。

    天凤*元年,七月初六。

    黑色的天,如瀑的雨。

    雨中的禹王祠静静的。庭院正中一座大鼎,高约丈许,三足两耳,口如满月。鼎身非铜非金,遍布铭文。环禹王鼎之周,正东,正西,正北,各有一人:正东之人,身高足有九尺,面如生铁,豹头狮鼻,颌下漆黑短须,身着皂袍丝带;正西一人,身形挺如青松,一袭青色汉衫,面如冠玉,眉开八彩,可惜只余一臂,左臂齐肩而断;正北一人则是名道祝,须发如霜,木簪别顶,一身道袍,足踏云履。

    三人三位:天、地、人。以禹王鼎为阵心之三才阵。

    过不多时云散雨歇,月满中天,鼎中盛满雨水。水汲月华,如纳月入鼎,双月并映。一时之间,庭院仿佛明亮几分。此时才依俙可辨鼎中竟有一物浮于其中,是一个约满周岁的孩童,赤身裸体,片缕不着,面朝上,眉眼紧闭。

    “姚兄,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我舍弃一臂,才从长安未央宫的新君王莽处夺得这双鱼玉佩的阴面。双鱼玉佩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令郎板肋虬筋,至刚至阳。为今之计,只能借其体封之,则双鱼玉佩永无阴阳合壁之日。我东方朔望以毕生修为作保,必不伤令郎性命,只是恐难保其三魂七魄周全......”

    “朔望兄,我省得。双鱼玉佩是莽贼的心血之宝,他便是凭借此物力压高祖佩剑夺得汉家气运。天幸之,朔望兄夺其双鱼玉佩阴面,方为汉家宗室留得一线生机。今夜,就为我儿定名姚刚,至刚至阳!”

    “好,姚兄,不愧当为汉太岁!”言毕,东方朔望单臂从怀中取出一物抛至鼎中。月光之下,玉佩一面光滑如镜,一面雕刻双鱼,环绕相扣,浑如太极。道祝隔空一掌击鼎,激荡鼎中无根之水,孩童即随波而起。“汉太岁”姚期立掌如鞭,直击玉佩,暗劲如山。双鱼玉佩如同活物一般,灵动如丸,随劲而走,竟如鱼跃飞涧般想跳出鼎来。

    一柄八面汉剑,未卜先知般迎在鼎口。剑尖寒光如豆,却一下将双鱼玉佩击个粉碎。两条小指般大小的鱼儿,一条红鱼,一条白鱼,上下左右环绕游动,灵活至极。但失去玉佩的鱼儿就只能在鼎中游动。不多时,就见红色的鱼儿游进了小孩的左鼻孔,白色的鱼儿游进了小孩的右鼻孔。东方朔望吸气凝神收回八面汉剑,右手伸出食指点在孩子眉心,渡气归元。

    双鱼玉佩来历玄妙异常,鱼非鱼,玉非玉,阴面制魂,阳面造物。阴面有存取魂魄之力,阳面赋复制生灵之功。红鱼非鱼,而是火凤之魂;白鱼非鱼,实为寒螭之魄。年仅周岁的孩童如何能压制的住......?

    【*注:史上王莽新朝共历三年号:始建国(公元9-13年),天凤(公元14-19年)和地皇(公元20-23年)。本书因情节需要,只取天凤和地皇两个年号,故时间与史实稍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