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风云

第二章 伏波马援

    云中城,鹅吟楼——云中第一楼。取天鹅引路,云中城生之意,传闻说是郡守赵林的产业。

    自匈奴黑狼旗撒军之后,鹅吟楼门前广设粥棚为因匈奴骑兵破家的难民提供粥饭。鹅吟楼内大厅之上,东家出钱请说书人大讲特讲居庸大捷,堂前有不少食客听得喜气扬眉,当下便有人出资加设粥棚为鹰扬军贺。

    “哼,假仁假义,沽名钓誉之徒。”二楼客房叶秦用最看不惯这种气象,匈奴骑兵围城之时,龟缩死守,避战不出,而今却借他人之功沽名钓誉。一旁岑天也连连点头,一幅同仇敌忾的样子。

    “铁娃,福通,我却觉得郡守绝非等闲之人,受降城遭受匈奴兵祸已久,云中平原,三水之地,最适匈奴骑兵来去纵横,经年日久云中城军备松驰,一无金钱供养出强大的骑兵以战匈奴;二无精锐步卒猛将以兵阵抵抗匈奴骑兵;唯有依靠坚城高墙守护百姓。我观云中城百业犹存,百姓不弃生养之地;多年来虽屡遭刀兵,但却未失疆土,由此可见郡守善政之功功不可没。”姚刚这些时日虽然行程紧迫,却在休憩之时,苦读兵书《握奇经》;每行一处都对照兵书,分析兵法,内政,熟悉地形路径。姚刚深感行万里路犹胜读万卷书,师父禹公诚不欺我。

    鹅吟楼,不论是设粥棚,还是大肆宣扬居庸大捷,无非是凝聚民心,心安方可守业,心定方可不离。

    啪-啪-啪,隔壁客房一阵掌声响起,一位中年文士朗声道:“小友高论,马援闻之替好友道谢,还望小友宽恕文渊盗听之事。”

    原来岑天身为步下将,两条飞毛腿连日赶路,自然身热汗多,一进客房便将前后窗户大开通风凉快,不料想自家兄弟讲话因此被隔壁房客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马援,马文渊,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此人后世虽末归入云台二十八将,但却成为历朝历代皇家祭祀的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其定节立谋,以干时主,乱世中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豪杰之士。其功平定陇西,抚平羌乱,南度江海,北击乌恒,二平岭南,病逝军中;曾言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死于边野,马革裹尸。

    姚刚连忙整理衣装,岑天与叶秦用在姚刚怒视之下也收拾好全身上下,一起开门迎接马援。马援一身文袍,身高近丈,虽年至中年,眉目如画,气宇非凡。在其身后跟着两位少年,大的一位,一身劲装,背着一来宝雕弓;年纪小的一位与马援一样一身文袍,手中还捧着一方竹简。

    “小友,可否荣我顶楼设宴赔罪,鹅吟楼楼顶视野开阔,可是个云中城不可多得饮酒赏景之处。伯远,你且去安排。”随着马援吩咐,大郎马廖,马伯远快步离去准备。

    “世伯抬爱,姚刚愧不敢当。”

    马援闻听一愣神,惊喜地道“小友可是大丈夫姚刚,姚子陵?曾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姚刚,姚子陵!”

    一旁马援二郎马光,马伯望闻言也眼里放光:“阿父,我更喜欢子陵兄所说好兄弟,只求今生,不求来世的醒言。我名马光,字伯望,师从云中郡郡守赵林,多谢子陵兄为吾师正名。”说完,马光躬身施礼。

    “伯望请起,我只是讲了自身真实的感受,郡守赵林确为百娃流民着想,心怀民者方可得民心。子陵也受益不浅。”